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此诸种种现象,实在大大悖离释尊之法教、严重违佛之旨趣,是坏佛之极恶行也,有识之士得不慨乎!布袋和尚(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示现)开示云: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 admin 2024-06-15 |
|
从菩萨所证的解脱道来看,二果薄地(淡薄贪瞋痴)、三果离地(离欲界爱、离欲界生)、四果毕地(分段生死已毕),都非最初证悟明心时之必然极致。平实导师不是不知哪些菩萨行事中尚有私心,然因大乘见道并非等于断尽大乘异生性烦恼[编案:指真见道及相见道。要至见道通达位,方断尽大乘所断异生性而入初地],部分贤位菩萨还存有私心在所难免;且纵然执事因私心烦恼而于己之德 | admin 2021-01-02 |
|
你一听,说:那怎么会呢?不是说他证得四果解脱果了吗?怎么会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呢?因为阿罗汉舍报以后五阴灭了不再生了,哪有一个阿罗汉存在呢?所以对这一说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心中不会惊怖;然后听说阿罗汉证得这个涅槃,但是不知道涅槃本际,也不会感到惊怖,也不会觉得说这样有没有毁谤阿罗汉?因为他了解了阿罗汉所证的涅槃,他是以灭掉五阴不再出生而自己安住涅槃 | admin 2020-08-28 |
|
或者是说,到底有没有阿罗汉存在?到底有没有见道须陀洹存在?或者是说,到底现代人能不能实证初果呢?能不能实证二果、三果、四果呢?乃至是不是有菩萨可以实证声闻的解脱呢?是不是有菩萨可以实证第八识——永恒存在的如来藏呢?这个都是属于见惑所摄的。也就是说,这个在见解上面应该要把它厘清楚的,如果在这个地方没有把它厘清楚,没有把疑惑断除掉,那他必然导 | admin 2020-08-28 |
|
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七住位菩萨所证的实相般若,阿罗汉就不知不证了;但是七住位菩萨也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仍然是有上,必须到达佛地才是无上正等正 | admin 2020-08-28 |
|
经中已经明示:对于三界我之七转识,以及我所之阴界入聚、无知、业种、三界爱所生眼等五色根、六尘都是虚妄不实的,能够如是了知而断除将五阴认作是真实我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意识觉知心的我不再执以为真实,名为断我见的声闻初果人;七次人天往返可以究竟苦边,证得解脱成阿罗汉,也就是将处处作主心末那之我执,以及五阴之外我所(名声、眷属、钱财等等)、内我所(六识心的 | admin 2020-07-27 |
|
”(注9)世尊不仅演说解脱道令二乘人得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且开示正法眼藏令菩萨明心证悟得不退七住,更令菩萨亲证别相智乃至初分道种智,并加持令菩萨于无生法忍心得决定而入圣位,故菩萨所行是谓功不唐捐。如来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注10)如来勉励学人在此娑婆世界精 | admin 2020-07-12 |
|
也就是说,声闻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尽五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由于声闻人是听闻佛的音声开示,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而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时候难陀他基于这样的思维之后,然后观行,就在自己的吉祥座上,马上出离三界证四果阿罗汉;这个时候,难陀对于佛的一些开示,他就很高兴能够信受奉行。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23集佛以岸喻度难陀比丘>侯正惠老师今天我们要讲的佛典故事,是在说有一次,佛在摩竭国界,跟祂的常随众五百比丘以及弟子,沿着河岸缓缓而行的时候,发现江中有一根巨大的漂流木 | admin 2020-07-06 |
|
至于修慧呢?佛法要修福修慧,修慧就要观慧有两种,一个就是小乘的解脱道,就是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就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能够观五阴、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就愿意厌离;厌离这个三界,那就能够得证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 | admin 2020-07-06 |
|
菩萨跟二乘声闻人有所不同,二乘声闻人学法,他得要设法离开五尘、离开五欲,断我见、断我执以及断我所执,证得四果阿罗汉以后,舍报时就把五蕴十八界全部灭尽,入无余涅槃。可菩萨却是要在众生五欲之中来成就道业,菩萨不能舍弃众生,菩萨得要摄受众生来成就未来的佛国净土。所以二乘人修禅定,他要到深山那里去修;可菩萨却住在市区里照样证得禅定,因为菩萨虽然示现在五欲境 | admin 2020-07-06 |
|
那么“尽诸有结”,讲的是初果断三缚结,以及三果断五个下分结、四果断五个上分结,这叫作“尽诸有结”。因为这些结使都是在三界有的范围内,所以叫作“有结”。这“三界有”的结使,因为“三界有”的系缚而产生的结,他们把这三界有的结使已经断尽了。“心得自在”,是说他们还住世,尚未入灭的时候,心都是自在 | admin 2020-06-20 |
|
大迦叶他们已经明心了都还会如此,何况是众生完全没有实证,当然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区分为三乘菩提,把容易证的先让大家实证,成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后,再继续演讲佛菩提,这时陆陆续续把他们走上成佛之道时应该有的智慧继续给他们,于是他们入地以后就可以发起大心了。但是,虽说已经有佛菩提的圣种性了,有大心了,大家终究觉得还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得要演讲《妙法 | admin 2020-06-20 |
|
你如果要度他们成为阿罗汉,一定要先激发他们生起菩萨性,然后再让他们去证三果,到此就好了,不要让他们想要去证第四果,免得到时候也许心痒:“欸……我还是入涅槃算了!”他这么一念心动呢,舍报时入涅槃去了,你又损失了一分佛土啦!本来这个佛土,在将来、在未来世是可以很好用的,可以帮你作很多利乐众生的大事业,结果你让他入了无余涅槃,这不是 | admin 2020-06-20 |
|
所以证得声闻果圆满了声闻身,还是得要依靠这个“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来作为他的依靠;虽然他不必实证,好在佛说了许多道理给他听了以后,他信受了,所以他能够去证得初果乃至四果。但是为他示现声闻身,其实也是不断地在为他说法,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他证得声闻果了。下一句说:“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这是说,假使有的人是应该以初 | admin 2020-06-20 |
|
楞嚴咒(拼音标注,仅做参考) nàmósàdátāsūqiéduōyē南无 薩怛他 蘇 伽哆 耶(歸命一切諸佛1)ā làhēdìsānmiǎosānpútuóyē阿囉訶帝三 藐 三 菩陀 耶(歸命一切如來應正等覺2)nàmósàpóbótuó南无 | admin 2020-06-14 |
|
上座部与大众部是声闻法的根本二部,及所分出之十八部,总共有二十个部派,皆属于声闻法中的部众,皆未脱离世尊先前所作之预测,如同五百结集后随即展开的大乘法结集(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的经典《文殊师利问经》卷下中所说:【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 | admin 2020-06-10 |
|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 | admin 2020-06-10 |
|
未至八地之无学菩萨(如已断尽一念无明之回小向大而未明心之三贤位菩萨四果人)固已证空,非必定须得证「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后破空执;以空执非如俱生我法二执之有随眠,它是定性声闻无学时时现行的心态,不是随眠,不是种子。所以非定性声闻之阿罗汉,不须别证破空执三昧(如果您认为有这种三昧的话)就可以回心向大乘法,入菩萨位,非必见大乘道—明心见性— | admin 2020-06-08 |
|
莫道无始无明,下至声闻果之修证,今时全球大师与学人已皆错会错说,尚不能如实了知一念无明,何况大乘佛菩提智所破之无始无明,彼等云何能知?今时及南洋地区之所谓证得初果乃至四果之人,悉皆未断我见,执着于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亦不知意根相应之我见、我痴、我慢、我爱,皆在意识心之不贪外境五尘上着眼。彼等诸人皆不知应断觉知心对自己之贪…等,皆不在断除我见上用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