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主旨而论则无差别,故可归纳为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尽未来际受持十重戒,永无违犯;二、摄善法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善法,于一切深经及所未闻法,无所畏惧,无有一善法不修学者;三、饶益有情戒——以四摄法饶益有情,救度有情置于佛法之中。若有佛子欲求成佛而 三摩地

2018-07-23

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悲,才能速得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成佛的过程中才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辛苦 三摩地

2018-07-23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是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面对生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个言辞施,就如同菩萨四摄法中的爱语。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瑜伽师地论》卷46)也就是说,菩萨除了布施之外,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然作了很多的布施,常常帮助他人,可是却不用爱语来对待众生,总是板着一张脸,或是爱教训人;那众生虽然接受了他的财物,可是因为常常被他骂,所以心里很害怕对方。因此菩 三摩地

2018-07-23

反过来说,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我们菩萨修行了六度法,修行了四摄法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法缘而来累积自己的功德、福德;不会因为我们修集这一些清净的种子,而如来藏摄持了这些种子,祂就变得更清净,这就是《心经》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3

(原标题:爱语和四摄法 三摩地

2018-07-23

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此四法,摄受一切众生,故名四摄法。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义令脱众苦,然后乃舍。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补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染心,无厌足心,无罣碍心,摄受众生。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义令脱众苦,然后乃舍。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补养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 三摩地

2018-07-22

忏悔自己无量劫来,因为无明遮障不明实相,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只因心性残忍,为贪口腹之欲而杀害无量无边的胎卵湿化众生;忏悔年青时不懂事对父母恶言相向让他们心如刀割之痛;忏悔自心刚愎自用,贪、嗔、痴、慢、疑样样具足,伤害同事同修亲朋好友;忏悔心量狭碍,身、口、意恒不清净,未能奉行四摄法;忏悔自私自利,声闻种性深重,未能发起菩萨圣性;忏悔无始劫来违犯五逆 三摩地

2018-07-22

反过来说,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我们菩萨修行了六度法,修行了四摄法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法缘而来累积自己的功德、福德;不会因为我们修集这一些清净的种子,而如来藏摄持了这些种子,祂就变得更清净,这就是《心经》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2

23、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24、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25、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26、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27、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28、乐赞人善,为开涅盘;29、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30、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原标题:假 三摩地

2018-07-22

反过来说,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我们菩萨修行了六度法,修行了四摄法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法缘而来累积自己的功德、福德;不会因为我们修集这一些清净的种子,而如来藏摄持了这些种子,祂就变得更清净,这就是《心经》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 三摩地

2018-07-22

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讲记这一段说实义菩萨的第十一个条件,要常常教导众生说菩提易得,因为佛早就预 三摩地

2018-07-22

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这一段说实义菩萨的第十一个条 三摩地

2018-07-22

经中还提到了四摄法、六度等等,这也是在为讲授菩提心做准备。在讲述果报时,佛又反复强调:“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这充分说明了“人天乘”虽然果报在人天,而方向是直指佛果的。而其他宗教所说的“人天道”则大大的不同:他们所说的“因果”往往是外在神灵的奖惩,很狭隘很机械,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爱语就是菩萨的四摄法之一,菩萨常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方式来摄受众生。与众生在一起,就是要爱语,用柔软调柔的方式与众生应对,那么即使这一世不能度他学法修道,未来世再见面时,一定会很好相处,也就容易接引他进入佛法。而且,不恶口也是十善业道之一,持五戒、修十善之人,因为心性良善,能与欲界天的境界相应,因此舍报后得以往生欲界天享乐。反过来,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习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慢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三摩地

2018-07-22

其中由于如是的体认,所以对于自心如来藏的各个体性会发起体触,如同在开悟的时候,但对于若干的义理会开始去检验,因此《大般若经》所说的许多体性,会想要去观行,在八识和合运作的第八识功德之外,更带一分去观察第八识的自体性,而不是随七转识的诸体性,这样去思索什么是「无我性」、「无所得性」、「不生不灭性」,这些许许多多的体性,根据悟前的知见,悟后的知见,都一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81条/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