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最后尽所有的性,他开始修行这些胜解,乃至于说只有缘取这四圣谛的法,然后发现这四圣谛的法没有边际,最后他得到四圣谛法的智慧,没有边际的智慧,他就能够安止于无愿行、无所依行。(原标题:证初果的观行)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以观,四圣谛(特别是苦圣谛)的观行与八正道的实修,就显得很重要了。当苦圣谛具足观行完成时,才会有厌恶三界世间、厌恶自我存在的出离心;然后开始探究灭除各种苦集的事项,终于了知:原来三界生死苦的集,有许多不同的事项。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生灭性而了知其虚妄的前提下,这时终于能够取证声闻初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你要了解四圣谛的内涵,确定四圣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就是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一切的苦,都是因为有五阴所造成的,你要确定。如果要离苦呢,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离苦的方法就是灭掉五阴,灭掉五阴就是苦灭的境界。当你确定以后,然后你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五阴是虚妄的,那我把自己灭了以后,那我不是断灭了吗?因此这时候你要相信,有一法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这一节,就跟各位解释说明到这个地方,下一个阶段我们跟各位,介绍四圣谛的内容。-----《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03集三界六道与解脱果》正礼老师(原标题:三界六道与解脱果——解脱就是灭尽三界我与我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证悟声闻菩提或佛菩提后,竟然毁谤或否认中帮助自己证道的师承——不论是亲受训示或受之于贤圣的论著——当然是未断异生性的人,这时他必须依正确的观行结果,转用四圣谛来帮助自己远离名闻、利养、眷属贪爱等执着,才能确实断除我见及断除异生性,才能真的回归帮助他得法的善知识,成为真正的佛、法、僧的入门,否则仍然只是外道。凡是爱乐声闻解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就对长者说八解脱、四圣谛的道理,还有六度万行的这些法,长者听了就能够有所体悟而得到不退转的法忍;而长者的儿子月光菩萨,也因为这一次的一个因缘,发了非常殊胜的菩提大愿。在经典里面佛是这么说:【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千岁已后,经法且欲断绝,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佛说申日经》)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件事情,也就是佛陀不但不会避开外道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还要依大乘法的般若来证四圣谛,不是以缘起性空来证四圣谛;是以般若、以如来藏的实相来证四圣谛;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善能观察生老病死。二乘人不善于观察生老病死,因为人之所以出生,是怎么出生的?那个因缘与过程都不善于观察,他们只知道因为无明、因为业种,所以不断的出生,但是无明和业如何导致在人间受生成长以及出生?这些道理他们都不懂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菩萨还得要求证这个本际识在何处?体性如何?有些什么功能?但是二乘圣人不必求证这个识,他们只要从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去修证就可以了。而中乘的缘觉人只要从十二因缘等等因缘法去现观而推知就可以了,不必像菩萨还要从无明再往前推,去证取无明所依的阿赖耶识心体。因此二乘人所修证的都是在一念无明范围中修证。但是在大乘法中所讲的十二因缘一念无明,不像二乘法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上所述为世间八正道之正理,相较于出世间八正道正理,世间八正道没有思维修习四圣谛,及无漏思维的修习,大致上属于意识层面的修习,泰半着重在基本人伦的运作与实践。一切佛子,若能以人伦为基础,勤修十善业,修身齐家,进而发挥仁民爱物、慈悲众生之情怀,自身力求解脱,并愿度一切有缘众生同得解脱;自身愿求佛道,也普愿一切有情皆能同证菩提、共成佛道,则此世间八正道 三摩地

2018-07-23

简单地说,声闻乘是以四圣谛,从苦集灭道这个四个方面,来先确定说三界中悉有苦;然后进一步观察说,众生不断聚集未来苦的原因;进一步再知道说,让后有的苦因不再聚集,然后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这个道理;最后再依据让苦集灭的方法,而后有的苦因不再聚集,灭却之后,灭却了后有之苦,就真正见到了真实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如实去观察、思惟蕴处界我,知道蕴处界我中含有能取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果我们有深入佛陀所教的解脱道,深入去履行的话,我们就知道,不管是眼前哪怕是你真正觉受到的快乐,其实它的本质,到最后它的本质仍然没有办法脱离苦;所以我们才会说,在四圣谛里面,第一个圣谛就是所谓的苦圣谛,谈的就是这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哪怕是你表面上觉得快乐、觉得享乐的这些事情,其实它的本质仍然是在苦圣谛里面。既然是这样子的话,所以寂灭为乐的这四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种类别就是于三宝──佛、法、僧三宝,或者于三世因果,或者于苦、集、灭、道四圣谛有疑。在这些法有疑的情况之下,就会退舍于善根的修集,退舍于菩萨六度的修学。我们知道说善根之首就是信根,如果说于佛、法、三宝有疑,可是却是只听信上师的话;只听上师的话,那么同时呢,这个时候就会不信因果。因为上师本身,他如果不是以三宝为尊崇,而是把上师本身推在三宝之上,认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而言,声闻菩提的修学是在四圣谛上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而四圣谛说的是苦、集、灭、道,先确定在三界之中悉有苦,然后观察众生不断地聚集未来苦之因;进一步知道,让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则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道理;最后依据让苦集灭的方法——也就是八正道,这样,后有之苦因不再聚集,灭却了后有之苦就见了真实道。而缘觉菩提的修学,是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维摩诘所说经》卷3)难以教化的人,他们的心就像猿猴一样不停地攀缘,所以必须要运用种种的方法才能够对治,并且调御他们散乱攀缘的心;所以当他们的心能够止息安住下来了,才得以运用四圣谛、八圣道这些法来调伏他们、柔顺他们。就好像野马、野象心性野蛮暴悷不能调伏,必须要用鞭打或者钩刺等残酷的刑罚加诸于身上,甚至于到达彻骨之痛,让它们感到恐惧而不得不听从驯兽 三摩地

2018-07-22

所修学的内涵,有共于外门修学的菩萨,谓:布施等六度;也有共于二乘人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却有不共二乘人部分,谓:从如来藏空性的观点来作现观,亲证了三三昧。菩萨自此证得如来藏起,不但能够多分少分现观万法都是由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的出生,又开始转依如来藏的清净体性,所以所证的法更是有不共于一般凡夫、二乘人,那这里叫作布施到彼岸,乃至般若到彼岸 三摩地

2018-07-22

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展转行之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终于知道说,要真的能够获得解脱,固然要离开世间的苦,同时连世间的乐也不可以贪着,因为那也是会感招苦的一个因啊!像这个样子离开了苦、乐二者,而能够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就是解脱生死吗?不!因为虽然可以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却还没有离开得,得不苦不乐啊!所以就不需要住在不苦不乐之中了嘛!声闻人修学四圣谛法,也正是因为依于这样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在世间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终于知道说,要真的能够获得解脱,固然要离开世间的苦,同时连世间的乐也不可以贪着,因为那也是会感招苦的一个因啊!像这个样子离开了苦、乐二者,而能够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就是解脱生死吗?不!因为虽然可以住于不苦不乐之中,却还没有离开得,得不苦不乐啊!所以就不需要住在不苦不乐之中了嘛!声闻人修学四圣谛法,也正是因为依于这样的一个观察,了解到说,在世间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