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其内容最主要是要教育菩萨的精神,是要依于以大乘佛菩提道之四圣谛来修学佛道;也就是说,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说苦集灭道,想要成就学习的,乃是佛道上极其微细的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的智慧。其内涵不只烦恼障见惑、思惑现行的断除观行,还有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的观行灭除,因为此诸内涵甚深极甚深,与二乘声闻所说的四圣谛内涵不可相提并论。故事内容 | admin 2020-02-18 |
![]() |
佛陀为众生说明次法以后,确定众生堪任法器,也就是众生的种性确定可以承担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智慧以后,才会开始为众生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甚至大乘实相法的内涵。众生因此见了四真谛、了达诸法、得法真际,也就是不只证得解脱道,同时也证得大乘佛法的四圣谛,并且在菩萨道上证得诸法的真实边际,那就是出生万法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所谓堪任法器是指能够修学佛法的 | admin 2020-02-18 |
![]() |
佛教导二乘人实证四圣谛而得解脱,只是教导他们离开虚妄法,也就是离开我所的执著,离开我见与我执,只是离开这个虚妄就叫作解脱。也就是说,出离三界生死不是要灭尽自己而离开三界,而是要把我见、我执断了。因为解脱的意思不是断灭,而是可以在生死中得自在,能够自在于生死,而生死不能自在于自己,这就是解脱。换句话说,解脱生死的本质是灭我见、灭我执,只是这么了尽生死 | admin 2020-02-18 |
![]() |
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是指那些主张真见道是渐悟、渐证、渐断的法师们的说法):『这三品心都是真见道,因为相见道是要缘于大乘四圣谛而作观行的缘故。』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才是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三品心的观行都是相见道,这是由于真见道只缘于心真如的总相而不对各种别相另有所缘之故。』】在此必须特别咐嘱的是:在相见道 | admin 2019-11-22 |
![]() |
此时思求入地而欲进阶于大乘见道之通达位中,仍必须进修大乘四圣谛,现观四谛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后,要有本已修得之初禅或二禅定力作支持,方得相应于慧解脱果;或于此安立谛具足观行之后发起初禅为验,证实已经成就慧解脱果;此时已能取证有余、无余涅槃,方得与初地心相应,而犹未名初地。而后再依十大愿起惑润生,发起继续受生于人间自度度他之无尽愿,不畏后世长劫生死众苦, | 三摩地 2019-11-22 |
![]() |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是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的观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可以随意化现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可是他观察:我的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说法利乐有情,其实都是 | admin 2019-11-03 |
![]() |
佛陀就对长者说八解脱、四圣谛的道理,还有六度万行的这些法,长者听了就能够有所体悟而得到不退转的法忍。而长者的儿子月光菩萨,也因为这一次的一个因缘,发了非常殊胜的菩提大愿。在经典里面佛是这么说:【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千岁已后,经法且欲断绝,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佛说申日经》)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开示:「时有菩萨、 | admin 2019-09-13 |
![]() |
正信的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二乘行者因为深信佛语的缘故,知有涅槃本际常住不坏,所以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于蕴处界等生灭无常的世俗法上观行,是故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生灭之空相,实证蕴处界等法皆是无常故苦、空、无我;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觉知心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取觉知心意识为真实我(诸法之本源),如是方能断我见;复又进观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 | admin 2019-09-06 |
![]() |
谓菩萨真见道后,依无生法忍,仍有相见道位的非安立谛三品心必须修学,始能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进程,将满第十回向位;进而修学大乘四圣谛之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如是加行完成时成慧解脱阿罗汉,勇发十无尽愿而得清净其心,然后起惑润生方得入地,无生法忍中名为见道之通达位。此谓入地前之三贤位中,必须有三种现观:第十住位满心时眼见佛性所得之如幻观、第十行位现观七转 | admin 2019-09-02 |
![]() |
”可是在佛菩提道中,说到法时,有些不同层面的意涵;一般人所知道的法就认为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佛菩提道,了解多一点的就说“得要加上六度波罗蜜多”;更了解的人说“还有三十七道品”,正式在实修的人就会听闻到“十度波罗蜜多”,那么这些全部都称之为“法”。可是这些法推究到后面来,你会发觉这些法不能离开某一 | admin 2019-09-02 |
![]() |
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是指那些主张真见道是渐悟、渐证、渐断的法师们的说法):“这三品心都是真见道,因为相见道是要缘于大乘四圣谛而作观行的缘故。”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才是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三品心的观行都是相见道,这是由于真见道只缘于心真如的总相而不对各种别相另有所 | admin 2019-09-02 |
![]() |
末后观察学人已知已解此等三界境界,并于此等境界悉皆信为虚妄,确认此等境界悉皆不离生死苦,然后方为解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令其证得法眼净、成初果人。 学人得初果已,于佛陀座下乞求出家,然后山洞中或树下坐,观行一夜之后,若本已得初禅及以上禅定者,或是闻说“欲为不净”而从深心中信受,因其心得决定而发起初禅者,即因闻法后之继续深入观 | admin 2019-09-02 |
![]() |
佛法是缘起性空论,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四圣谛、八正道等,其检验方法是三法印,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为佛法。如果说“佛法变成邪教”,那就是说佛法发生了质的改变,这显然是净空对佛法的恶毒亵渎!净空说:“你看我们的经书,实在讲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四个小册子就够了,第一个《认识佛教》……第二个《三归依传授》…&hellip | admin 2019-07-30 |
![]() |
我接着再问他,如果说你这十二年显教基础是学到见道位,也不用到通达位,只说到三乘菩提的见道就好了,我请问,声闻乘的见道,四圣谛四念处当如何具体观行,方能断我见?乃至断我执?检验自己是否已断我见的标准为何?他茫然摇头。我接着问,缘觉乘的十二因缘如何才能让人离开落于断灭中的恐惧呢?依十二因缘与缘起性空又如何实证断我见乃至断我执呢?其中关键是什么?他依然摇 | admin 2019-05-05 |
![]() |
《正法眼藏‐护法集》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声闻阿罗汉入灭尽定时,乃至清净的一念也断除,并非存有清净之一念。入涅盘时不但灭此一清净念,连七转识亦灭。末入涅盘时仍在人间度化 | admin 2019-04-24 |
![]() |
对于哪些出世间的真实境界不了知呢?就是不知道四圣谛、四正勤、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不知道十二因缘,不知道六波罗蜜,不知道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不知道五神通,不知道八背舍,不知道九次第定、一切处观,不知道佛的无量百千三昧,不知道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不知道佛的真实相,这就是对出世间的境界无所知,就是因为对一切境界有愚痴,没有智慧 | admin 2019-04-24 |
![]() |
二乘解脱道的修行,先要闻熏正知见,然后在闲静处深入思惟,再透过四威仪中的实际观行,一一比对识阴六识的不同,也比对意识与意根的不同,实际体验、了知意识与意根的区别之后,进一步观行六入的四圣谛,以及六入处的四圣谛;乃至贪爱执著较重的人,不但要了知六根、六识、六入的虚妄,还要在十二因缘观中,对十二有支每一支的四圣谛都如实了知,并且观行完成之后,才能确实断 | admin 2019-04-24 |
![]() |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 | admin 2019-04-24 |
![]() |
佛陀悟道以后,前往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宣说四圣谛,这就称为初转法轮,为世尊的四十九年弘化生涯拉开了序幕;此时佛、法、僧三宝正式完备出现于世间。佛陀在人间要示现成佛,必然要经过出家这个程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现让世人看到,我们走解脱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后的成就必然是有别于世间法(而弃舍一切世间法),必然是有别于世间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弃 | 三摩地 2019-03-06 |
![]() |
)作圣谛讲的是有量的四圣谛,有量圣谛的真义就是二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的四圣谛,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它的法、它的修行内容、它所断的烦恼内容以及灭尽后的内容,都是可以一一说明、一一计算出来的。(节录自平实导师著《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136。)二乘菩提之见道 二乘菩提之修行,首要之务在于断除我见;断我见之法 | admin 2018-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