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二)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既然念佛是净土法门的主要内容,那就又须先明白什么叫做念佛?佛是究竟觉悟者,祂具足了四念处、四圣谛,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佛断两种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证得两种无我。佛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佛。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得以明心见性或者断除烦恼;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以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也是如此。因此说,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地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是属于禅定的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一),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三摩地

2018-07-20

四圣谛品》不异,故有生彼经劫方证小果者。如《大智度论》言:弥陀亦以三乘度生。自应三藏五教总摄,何云不摄小乘?且既通《杂华》,复不能通《杂华》所摄无量乘耶?答:居士既知《华严》摄无量乘,岂不知上德声闻,如身子、目连,杜视绝听,悉是如来胜方便力故。为导引一类小机,发起深信,信于-乘。如《法华》云:佛以无数方便引导众生,其实皆为一佛乘故。此经云二乘种不生 三摩地

2018-07-20

也教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圣谛、四念住、五蕴空、八识;还要消除性障、慢心、攀缘心……等,按部就班的教导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念佛修定,现在察觉:妄念真是多。为了培养定力,辞弃所有团体活动,用心提起忆佛的念,并每天定时拜佛,修无相念佛功夫。今年初,罗老师当我们的亲教师,他很慈悲,一直鼓励大家要用功,禅三只剩几个月,最好能在禅三前,参出一点总 三摩地

2018-07-20

二年半共修期间,新生入学,重新学习;佛学知见有:三皈、五戒、菩萨戒、十法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阴、十八界、六度波罗蜜、六度互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等,有系统的灌输正知见。功夫方法有:拜佛、念佛、忆佛、无相念佛、看话头、参禅法门等,逐步锻炼动夫。按照进度、二年半期满,禅三前才会教导学生看话头参禅;这本来是老师体恤学生,知道参禅辛苦,希望有资格 三摩地

2018-07-20

从真如佛性自身之地位以观,从来离见闻觉知、离色声香味触法、亦无眼耳鼻舌身意、亦无四圣谛、八正道、解脱、慈悲、般若等三十七道品,乃至最后总结为“无智亦无得”。如是正理,《心经》诚证分明,云何星云却要将真如佛性扣在慈悲、解脱、般若上?真乃无知愚痴之言也!然而平实却道:“确实可以将觉知心扣在慈悲、解脱、般若上面。”此谓意识觉知心亲证真 三摩地

2018-07-20

》(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88~89)平实云:善矣哉!大师之言!如是,则天下一切孝子,苟能起慈悲心,行仁义于天下人者,即是已经证悟之人也!善矣哉!大师之言!何故平实作是赞叹耶?谓如星云法师之语,而言为佛法者,则三乘菩提之四圣谛、八正道、因缘观等理,皆可废矣!皆不须以四念处法而作如是四谛八正…等观行了也!以老子道德经所说者修之,以孔孟之道修之, 三摩地

2018-07-20

若唯修二乘菩提––以四念处法而观行四圣谛、八正道、八背舍等––则唯能通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唯能亲证二乘菩提所证之解脱果;于大乘菩提之甚深般若,则必不能通达,则必不能亲证,何况能证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是则永无成佛之日。若每日而求一念不生、不起烦恼,则是唯修四禅八定而不修二乘菩提者,纵使临命终时具足四禅八定,境界超过教之上帝,亦 三摩地

2018-07-20

这种「禅思」的思惟方式是根据佛陀所开晓的道理:四圣谛及缘起法在世间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作种种深入的思惟观察,将如来的智慧之语与之一一验证,将此智慧落实于世间,而知道世间一切不实,无可执取,透过这样深刻的观察和省思,能够产生对蕴处界观行之后的决定信,对于如来所说确认无疑。因此僧侣们为了避免受到打扰,有的在闲静处(阿练若)、有的到坟场塚间(憺怕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这个四圣谛声闻人修的,因为他的心量本身只求能够解脱;那十二因缘法的辟支佛缘觉呢,他因为没有办法生起大悲心,来为一切众生说要为度众,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只乐于修十二因缘法当作究竟;菩萨修了六度波罗蜜,修了这个以四摄法为主,自利利他这样来走,走了四十二贤圣名门。 所以,前面告诉我们说这个内容与时间是什么,你知道以后,那我们再来详细来看待说,所 admin

2018-06-01

佛陀悟道以后,前往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宣说四圣谛,这就称为初转法轮,为世尊的四十九年弘化生涯拉开了序幕;此时佛、法、僧三宝正式完备出现于世间。佛陀在人间要示现成佛,必然要经过出家这个程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现让世人看到,我们走解脱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后的成就必然是有别于世间法(而弃舍一切世间法),必然是有别于世间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弃 admin

2018-03-1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