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 三摩地

2018-07-21

首先我们先了解声闻菩提里,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就叫作苦圣谛,还有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观察这两组法印里面,属于生灭的这一组,譬如在经典里面,所讲的四圣谛,说到苦圣谛时,观察三界六道一切皆苦。所以在声闻法的经典里面,有时候也会说一切皆苦,而且也会把一切皆苦,作为第四个法印。由此可知,生灭的法印,是可以增加的,而且它增加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也可以减少,减少到最少的时候,就是把所有的生灭的法印,全部归为零。所以生灭的法印,就犹如生灭法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个准则,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然后来谈四圣谛的道理。请大家再次注意到,我这里说的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前面还要特别强调断我见、我执呢?那是因为,四圣谛的内涵是苦、集、灭、道四个大的项目,但是这四个大的项目,由于它的言词非常的简单——苦、集、灭、道,关于这个苦集灭道的实质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有不同的阐述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其实是二乘的解脱道,它不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含摄这当中的法,所以把四圣谛、八正道这个修法当作是全部的成佛之道,那就是误会。或者把因缘观的内容当作是成佛之道,以为可以断我见、断我执,出离三界而证得声闻的十智种种,就把它当作成佛之道,其实是把成佛之道局限了。这只是声闻道或者缘觉道,只是二乘的解脱道,只是成佛之道当中的局部内涵。更有的更把它误会了, 三摩地

2018-07-21

若在此基础上,再现前观察五阴的四圣谛,正确现观五阴的每一阴内容,特别是了知识阴的全部内容;再针对每一阴各有的苦、集、灭、道圣谛的深细相,都已一一现观而如实了知,三界有漏及无明漏已经全部灭尽,方能断尽我执,五上分结都已灭尽而成为慧解脱的四果人。这是因为初果人只是对五阴的四圣谛作了粗相的观察,只是断了我见;也还没有解脱於欲界法的贪爱,所以还不是心解脱的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四圣谛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个层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各位菩萨,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的实际意涵究竟如何,却不是大家都能如实的了解。如果分别从二乘法和大乘法的观点来看四圣谛的时候,这其中就会有许多的差别出现。譬如说,大乘菩萨在为众生宣说四圣谛的时候,不会只从二乘法的角度来宣说四圣谛,他也会依大乘的密意来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分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佛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那什么叫做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即法界根源)的证知;生命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你要了解四圣谛的内涵,确定四圣谛当中的苦谛;苦谛就是说,因为有五阴所以有苦。一切的苦,都是因为有五阴所造成的,你要确定。如果要离苦呢,在声闻解脱道当中,离苦的方法就是灭掉五阴,灭掉五阴就是苦灭的境界。当你确定以后,然后你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五阴是虚妄的,那我把自己灭了以后,那我不是断灭了吗?因此这时候你要相信,有一法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一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佛对一般众生都是先除其「恶见」,待「其心清净,柔软欢喜,无有阴盖,易可开化」以后,才为说解脱道的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到后面有因缘时才说大乘法。但是对于大乘种性的久学菩萨者,佛菩萨善观根器,有时直接开示大乘法要,直接开演大乘经典,未有一定先说小乘后大乘的说法,而是看听法者的种性为何而论,佛乃是以应众生之机为要。然而「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一、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为不同层次的修证1、所得果证高低不同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4、所修行门内涵不同5、所修行门道次第不同三、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1、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2、佛菩提道之法无我函盖解脱道之法无我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四、凡夫不证二乘见道的缘由1、不解基本佛法之十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定是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永远会因为我们修学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依四圣谛、八正道,乃至依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小乘的无学果位。不管是阿罗汉无学果,或是辟支佛无学果,依之而能够在寿算终了的时候,或是提前依自己的四禅八定具足而来提前舍报,这个舍报必定是要灭掉身心──五蕴身心,灭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这 三摩地

2018-07-21

究竟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诸法,这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不只是这些而已;佛法可以依其觉悟内涵之不同,分为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所谓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成三乘,《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觉悟 三摩地

2018-07-21

再来说对我见的疑,对我见的疑大概有几个,第一个就是对于五阴虚妄有疑,对于四圣谛的法有疑,对于第八识常住不灭的法也是有疑;这样的疑,就障碍了出离三界生死。好,那么今天我们三缚结的内涵,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收看!阿弥陀佛!第三章如何修证二果和三果初果到初禅的发起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 三摩地

2018-07-21

四圣谛四圣谛者谓:一、苦谛:吾人一期生死中,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八苦。此八苦则归结为一苦─五蕴炽盛苦,一切苦皆因五蕴炽盛而有故。或云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身受苦、意受苦、服药苦,皆名苦苦。有生必有死,世间一切法终归坏灭,是名坏苦。诸行无常,剎那变易,是名行苦。苦之现象本来存在,乃是事实,非因假名施设而有。众生不了苦 三摩地

2018-07-21

这种人的修行状况是怎么样的一个修行状况呢?这种人,他不但需要闻佛大概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的道理,而且必须要圣为其详细地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然后才能够通达,通达之后才能够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慧劣盖轻的人,他不但需要闻佛之略说蕴处界空的诸法,而且必须要经过圣为其详细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诸法。这个在《阿含部》里面我们经常可以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菩提里面我们所要说的,其实佛是对于四圣谛还有八正道,对于声闻菩提这个部分的修行详述的说明了,从这边去阐述了声闻菩提如何修证的一个内涵;所以,我们现在要正式的来为各位说明四圣谛的道理。在进入到四圣谛的道理之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跟各位来探讨的。就是说,释迦世尊是在什么时候说四圣谛呢?祂是对谁说四圣谛呢?什么是四圣谛?为何四圣谛称为谛呢?四圣谛有什么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