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就回答阿难说:是的,姨母于我有大恩德,但是我对她也多有恩德;因为我的缘故,她才能够得到对于三宝的信心,能行三归依、持守五戒,能观行诸法的苦谛、苦集谛、苦灭谛以及苦灭道谛的四圣谛法,得以建立并且长养对于佛法的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像这样子的恩德,即使有人用自己的身体来供养,舍身的功德也无法及得上。这里的意涵就值得我们注意了,意思是说:能够引导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法里,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其中苦圣谛就是在讲众生种种的苦,可以归纳为常见的八种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众生的苦不外乎可以归纳为这八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对某些苦的体会特别深,就像故事中的这一对父母,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子女特别爱恋,导致一旦子女往生便无法从痛苦中自拔。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有他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解脱道中说四圣谛,就以爱为集圣谛,因为爱会导致众生不断聚集种种苦。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 三摩地

2018-07-22

痴的根本罪有很多种,譬如,我们常听到有些人会这样说:“唉呀!不管造什么善业和恶业,都没什么未来世的果报啦!造了善业还不是都是白造的!造了恶业也不会有恶果啦!所造一切业都是无因也无果啦!”或者有些人也会这样说:“唉呀!什么四圣谛、八正道都是骗人的啦!有什么地狱?不过都只是圣人方便施教而已。什么解脱不解脱的,所有的宗教还不是都同样在劝人 三摩地

2018-07-22

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成为辟支佛;乃至您修学菩萨道,您依于四摄六度,您依于人无我、法无我而要地地增上;乃至成就四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众生心性很柔和都能够接受,这样善根成熟的众生,接著佛陀才会为对方说苦集灭道等四圣谛之法,让对方断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著佛陀再为对方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度众生。所以接著我们先来讲布施之论。-----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四节诸佛度众的次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张善思居士 (原 三摩地

2018-07-22

痴的根本罪有很多种,譬如,我们常听到有些人会这样说:“唉呀!不管造什么善业和恶业,都没什么未来世的果报啦!造了善业还不是都是白造的!造了恶业也不会有恶果啦!所造一切业都是无因也无果啦!”或者有些人也会这样说:“唉呀!什么四圣谛、八正道都是骗人的啦!有什么地狱?不过都只是圣人方便施教而已。什么解脱不解脱的,所有的宗教还不是都同样在劝人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这里要说明这个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把这五藴的法、十二处的法、十八界的法,乃至于四圣谛的法,都已经观行了具足,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所以这个厌是表示已经观行满足了。也是因为观行非常具足,对于世间五藴十八界这些法,不离无常、苦、空、无我,所以就会离开世间的杂染,而能够证得解脱;也因为能够证得解脱,所以能够自知自作证,自己知道当般涅槃。所以当佛陀每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还要依大乘法的般若来证四圣谛,不是以缘起性空来证四圣谛;是以般若、以如来藏的实相来证四圣谛;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善能观察生老病死。二乘人不善于观察生老病死,因为人之所以出生,是怎么出生的?那个因缘与过程都不善于观察,他们只知道因为无明、因为业种,所以不断的出生,但是无明和业如何导致在人间受生成长以及出生?这些道理他们都不懂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则函盖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者,谓经由四圣谛八正道之修习,现观蕴处界之生灭无常故苦,苦故非我、无常故空,离欲爱,想要灭尽自我,舍寿入无余涅槃。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世尊能够详细为众生说明烦恼因断除的方法,为我们施设了种种修学次第,提出了四圣谛、八正道,然后又建立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一一为众生分析,让众生能够了解:众生执著的自我,无非就是十八界,可是这十八界都是虚妄,因此就可以把轮回生死的烦恼因给坏灭掉。佛能为众生宣说坏灭烦恼因的法,让众生实证解脱,真正出离三界生死,因此称之为佛。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说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僧者依佛所制声闻戒法出家,剃发着染衣,住于伽蓝,依于佛座而修四圣谛八正道之无常苦空无我等法者,名为声闻僧。缘觉僧者谓于无佛之世,出家修行着坏色衣,处处乞食,居无定所,依十二因缘观修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此名缘觉僧。菩萨僧者有出家在家之分,不局限于人类,若诸天龙金翅鸟等能得大乘见道,悉得名为菩萨僧。《华严经》中善财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四谛”,讲的就是声闻人所修学的四圣谛:也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跟苦灭道圣谛。“苦圣谛”就是说,我们对于我们三界的一切法,事实上它的本质都是生灭,而令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说,即使我们在快乐的境界里面,我们想要让它保持,可是它终究还是要丧失。所以天人他是快乐的境界,可是在这快乐的境界,他有办法永远保持吗?他还是没有办 三摩地

2018-07-22

随法即四圣谛里的道谛,它是能证涅槃的方法,随顺于涅槃,故名随法。行是学佛人的自心中受持此法,为求涅槃精进精进修行圣道,是名为法随法行。又如理作意所引出离远离所生的诸胜善法,皆名为法,于此善法修习坚住。无间精进,随法义行故,如是名为法随法行。(见《集异门论》卷六)又世尊《摄大乘论释》说:“如教行故,名法随法行。即一切学处名法,随顺学法修行,是为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出世三宝,随类应现的化身佛、应身佛以及报身佛叫作佛宝;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以及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道,叫作法宝;证道的四向五果以及三贤十地菩萨,叫作僧宝。第三,自性三宝,所谓自性就是指空性,什么是空性?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才能称为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根本佛心,叫作自性佛宝;自心如来藏所有的妙法,叫作自性法宝;证悟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2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那什么是四谛缘生呢?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还有十二缘起法。那菩萨也修四圣谛、也修十二缘起观,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诠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因为修四谛缘生还有六度诠旨(菩萨六度万行的这个法)所以能够证悟了如来藏,也能够逐渐的解脱烦恼,所以就成为大乘的菩萨僧,这个就是出世的僧宝。出世的僧宝有四向五果,也有菩萨十地。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照《杂阿含经》的佛语,没有证果的小乘人,是很难有资格称之为比丘,以名实不符的缘故,如来认为如实地理解「正确知见」,是一切比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如实理解,进而审慎观察,而断除了对于三宝以及四圣谛的疑惑,仍然是属于比丘之外,不入比丘众中。大乘僧则必须以了解大乘法为根本,但目前许多人已经不清楚何谓大乘法和小乘法的分际,以为只有笼统归纳,便说此心里面有想 三摩地

2018-07-22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成佛后,七日思惟诸法,谛观众生愚钝,难可救度,于是默然不语,意欲入涅盘;后因大梵天劝请住世常转,于是思惟佛法之分期宣讲方便,前往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开示四圣谛法,令皆成为阿罗汉,此后人间才有了僧团,三宝从此建立。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慧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