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叫世间智呢?也就是说:三界有情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的所有内容以及生死流转的业因业缘,能够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以后,能够如实见而如实安住;自己能够实证这些内容确实是烦恼过失,确实是无常的法,确实是不是真实法、不能常住,确实是苦的法,确实是不清净的法,它为什么会有这些法的出现?因是什么?缘是什么?这些内容都称为世间智。那么出世间智指的是什么呢?出离三界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如来藏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的根本,由共业有情的如来藏才能够成就三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而有情众生依于自身所造善恶业的业种,就都储存在如来藏当中,而会依于如来藏的异熟体性,当善恶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在三界六道当中不断的转生,而且自受业果。所以,像是中国的儒家、道家以及有些一神教,也劝导人要遵守人伦、三纲五常,说行善布施可以生天等等。这些虽然所说 三摩地

2018-07-22

二、三界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其生理、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总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的欲界,是说此界的众生多执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渴望得到财产、男女性欲、名誉、饮食、睡眠等的满足,故名欲界。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欲界六天)等六趣,以及所生活的器世间,故欲界也称为六趣杂居地。欲界六天的天人吃的是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大种遍于一切所造色,又为一切所造色之所依,故佛教将宇宙器世间、有情的色身等也称为四大所造色。佛教发现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为极微。极微旧译邻虚尘,物质的长短、方圆、大小等即是极微积聚所呈现的状态。极微不可再分,若再分下去就是无,就是虚空了。极微的大小,如《俱舍论》卷十二载:谓七极微为一微量(微尘),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中明说:一切众生沉沦生死,在三界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器世间、有根身、外五尘、内六尘、七转识,无不是从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无不是以这如来藏作为根本依方得现起,因此离开如来藏及如来藏所生阴界入,即没有所谓的一切法。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 三摩地

2018-07-22

坏劫三灾来时,只到三禅天为止;三禅天以下宫殿全部毁坏,无不幸存,只余四禅天诸宫殿,其余器世间全部灭失,名为空劫。空劫时间亦为二十小劫,然后回到成劫;如此循环,不断成住坏空变易,念念不住,非是真实不变,故云世间如虚空华,幻生幻灭。小三灾:依《瑜伽师地论论》云。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讌会。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这样的道理,在经典都已经说了,如《大乘入楞伽经》开示:“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唯分别所现。”(《大乘入楞伽经》卷二)由此可知,众生无始劫以来,从来没有接触外境,所接触的都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变现出来的相分,再由见分分别,所以都是在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表面生住异灭及生死,从来没有自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譬如国外某科学研究基金会,在 三摩地

2018-07-22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此之成理,则此虚妄之中,应当庞杂毫无次序,或致简单毫无次序,不论于何者,皆当无有次序可言,以虚妄俗人何以知道此中有果,此中有因,既然一切虚妄,如何建立虚妄中的一切因果不失?一切都是虚妄,应彼无能够建立维持之者,以诸有皆是虚妄,自以虚妄故,自身尚且为假有,如何建立彼此因果?以假于假,同是为假,如何可以得知有一实际,可以维系住彼此之因果?所以此因果 三摩地

2018-07-22

也有器世间的神灵,如周太王长子姑苏的泰伯,春秋时吴国的季札等。还有山河大地的水神、海神、山神、风神、雨神、雷神、电神、火神等。他们骑驾的竹子,可以变成龙,代步的野鸭子有如雁鸟的善飞。他们或许寄居在高大的庙宇内,或者暂住在重重的楼阁中。他们来去时,或者呼风,或者唤雨。甚至那些黄头发的大鬼神,针发鬼,厌魅鬼、罗刹、鬼子母等种种鬼神眷属,我通通都为他们忏 三摩地

2018-07-22

亦即有情世间和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由业烦恼的势力所起;因此,世间即是受苦之处,俱是苦性,故名苦谛。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即在母胎之中,经过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杂阿含经》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色法本来就不是真实我,它是虚妄我,所以非我;可是,色法是真实我的局部体性,所以真实我能够借着祂本有的体性以及借着种种缘,变现种种色法出现,譬如祂能变现有情的五根身,也能与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让众生能够在器世间生活与领受,由此可知,色法本来就是真实我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真实我而有色法存在,所以非异我; 三摩地

2018-07-22

无始,是说有情众生及其生活的宇宙器世间的存在,是没有开始的,从无限久远的,无限长的时劫以来,就有众生存在、生活着、在六道里面轮回,除非随佛修学佛法解脱生死,否则就这样一直轮回下去。如果有初始,则初始的时候是没有因的存在的,承认初始的存在,就成为无因论了,这和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的事实是矛盾的。阿僧祇劫通常又称无量数劫,一个阿僧祗劫,包含了无数个劫 三摩地

2018-07-22

比较合乎史实的说法:禅宗可以「锻炼」的方式,让「修学」的有情,可以找到这个「真心」,去了解这个「真心」的总相以及别相,如是个别生起智慧,可以如是的智慧,去阅读二转法轮的《般若经系》的经典,这些经典在阅读的时候,大概的障碍都会很少,时时都可以去「体触」这个「真心」的「清净性」、「无念性」、以及祂所所显现的诸般功德,但是对于这个「真心」的许多作用却是无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法界里面难道没有第八识如来藏永恒常住吗?其实是真的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的永恒常住,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器世间能够这样子的运转,而且祂的法性不变。譬如我们在这个世界有物理定律,这个定律从古到今没有变,为什么能够经过那么长久的时间而不变呢?就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有祂的法性来造作器世间,还有造作我们有情的有根身,还有我们的觉知心等等。等于 三摩地

2018-07-22

六根触此内相分境而生六识,至于外相分是指器世间,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山河大地、花草林木、地水火风以及有情身。外相分中的人身,是由有情各自的阿赖耶识藉父精母血、四大、业种之缘而变生的正报;而山河大地……等器世间之依报,则是由共业有情阿赖耶识之法种及异熟等流种为因,共同变现而成,并非如一神教所说「由上帝或大梵天所创造的」。再说,众生之前五 三摩地

2018-07-22

有时讲器世间因,是说山河大地的由来:因为众生需要报偿业果的处所,所以就有了器世间山河大地在虚空中出现,这就是器世间因。但是,有时讲三因,又说是言因、义因、智因。言就是讲言语的言,义就是义理的义、正义的义,智因就是讲智慧生起的因。生因中的言因、义因和智因,会影响到了因中的言因、义因和智因。所以从因上来说,有“言生因”、“言了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来藏除了执持有根身,也执持器世间──也就是山河大地,也会因为每一个人的善业、恶业而有增损,但却不能说如来藏分在色身与山河大地二处。祂还有其它的功能、作用,大到不可思议,如何能以作用处来计数?被切掉的手指或器官,既然还有作用,当然显示它的细胞功能还没损坏,但不必一定要有如来藏执持,这并不能表示如来藏因此而被切割成二处。因为如来藏的作用,本来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虽然蕴处界无我,蕴处界无有自性,毕竟无有正见,不说此生生不息的轮回,到底依止何谁?到底依止何自性?此之自性,必定常住,否则轮回业因业果如何持受?器世间又如何安立无误?若无此自性,业果不为当下如此,器世间应随时所见灭去,何可有住相可说?此山河大地,应不必待外缘成就,应当可以自灭,何以必守因缘,成就器世间,而能安住有情;此不成理。所以自性不得谓无,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最后,五阴,就是这个身心的觉受,是不断的变化的,每天刹刹那那不断的在随着这个时间、随着器世间这个时空,不断的转变,它没有停息的时候。我们身上的身体的所有的细胞也都是如此,心里面的变化也都是如此,所以这就是五阴炽盛的苦,它没有寂静的时候。你想要说:那我是不是可以进入一个禅定,让它完全寂静呢?假设我们说可以好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你出了定,一样还是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86条/10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