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随业是看他所修的业是业、恶业或是净业?业还有轻重之分:业、净业、恶业都有时,要看哪一种业是最大的,由最大的业先报。为什么最大的会先报?因为即将舍报的人,他会想到:我这一生干的最大的恶事是什么!我干的最大的好事是什么?然后舍报前那一刹那就像幻灯片一样拉过去,由上往下,一格一格拉过去;那里面的每一件事情是什么,他都知道,然后业境现前就受来世报了。但 admin

2018-07-23

 在佛世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人根都很深厚,而且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都很清净单纯,生活步调很慢,很适合修学禅定,所以有很多的修行人,发起了宿命通或是天眼通。只是外道所修的通力比较有限,大多只能看到过去或是未来一两世的情况,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而如果是禅定功夫深一点的,能够知道过去未来十世、百世,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了。 但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 admin

2018-07-23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产生了不断受生的势力;所以一般有情众生,一定会继续依着所造的恶业种的差别,而继续不断地出生在三界六道当中。 当一般有情的色身 admin

2018-07-23

什么是身口意行清净呢?就是说,他虽然没有天眼可以看见未来世的果报,但是却能够为未来世的净果报,预先种下清净因、福德因;他看不见果报却愿意去作,所以叫作身行、口行、意行清净。第二个念心,就是念念想着布施,因为有这个心,所以南阎浮提洲的人,不惜身命而求得财物之后,却能够把悭吝之心破除;并且布施财物出去之后,还想着下一次有什么机会再来布施。那什么叫作勇 admin

2018-07-23

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地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嗔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嗔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业,这些 admin

2018-07-23

鬼神也跟我们一样都有第八识如来藏,他们也曾经当过人,因为造作不业力的关系,所以就投生到鬼道中了。 一般人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作为投胎转世的媒介。如果,往生者因为太执着于生前的眷属、钱财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去投胎的话,那就只能沦为鬼道众生了,也就是一般民间信仰所供奉的“祖先”。所以,有些旅馆或饭店 admin

2018-07-23

住家周围的邻居,有许多都是环保慈教团的信徒,平时因为要冲业绩与找下线,总会与邻居互动频繁;但是因为被慈这两字名利所包覆,总是会发心号召左邻右舍一起做事。于是在六月底时,号召十二位邻居,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到家母所住的病房中探视家母,并且对家母祈福,同时传教;一间五坪大的小病房,那时挤满了十二人;本应是保持安静来探视生病的邻居,最后却是在病房中 三摩地

2018-07-23

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食、衣、住、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布施是成佛的首要,菩萨没有不乐好施的;布施一直修到等觉位,还要以整整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内财与外财的布施,具足之后才能成佛。布施表面上看来是他人得利,但其实自己的道业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什么呢?因为布施就是把贪瞋痴布施出去,就这样从利他之中,渐渐地把自己的贪瞋痴去除。俗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利他就是利己。众生在世间的福报都是有因果的,不可能无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助助人,反而只为了生存下去又造作了许多的恶业,而下堕三途恶道。佛陀在诸经当中,处处都提醒大家布施的功德果报。例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罪福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法,能够摄受人,与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世尊接下来就继续教导我们:【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悋。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 三摩地

2018-07-23

国王就问他:你怎么有这个草药来救太子呢?菩萨就真实地告诉他,国王就说:我真的是被人所愚昧了!你要作行,我竟然把你关起来。所以就处罚那个恶人,并且在全国实施大赦。然后又问菩萨说:你平常是依什么来修行啊?竟然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慈悲心。菩萨就跟他讲:我就是常常在修学佛道。这个国王就继续问:佛道是什么呢?菩萨就跟他讲:它其实就是无常、苦、空、无我这四种无常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此世空有财富而毫无作为,真是缺乏根之人,最后只剩下诸业如影随形。悭贪之人除了多求无厌,并且在得到之后,也不愿意把它舍出去;因此,在《成唯识论》卷6里面开示悭说:耽著财法,不能慧舍,秘吝为性。悭心坚固之人,对于已得之财物或种种法,都把它秘藏起来极为吝惜;即使有贫苦无依之人来请求,也不愿意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或帮助别人。这在菩萨道里面是很不好的行 三摩地

2018-07-23

而古时候收卷评分以后,虽然说可能会有几位不同的评分官,一般评分者都已经知道所评的是谁的卷子,最后也许再经过更上位的大官来作决定,决定什么呢?决定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等,那为什么要特别说明这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谁的名次高与低又多加入了一个因素,也就是说与评分官的恶因缘的差别;所以假如说发生了本来某甲应该是状元的,却因为某一些因素,结果皇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男子啊!以至诚心来布施的话,他后世会得什么样的果呢?为什么要讲这个道理?是因为有人布施时总是用下巴看人:你要什么?这就是不至诚心而布施了。有人去道场供养某大和尚时,他一定要大和尚接待他,必须将他引入接待厅中,召集很多寺中的重要干部来赞叹他,才愿意把支票拿出来开,不管他开出来的支票数目多么大,都是不至诚心而施。如果以至诚心来布施,此人未来世得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就能够言辞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说的话语,大众都会普皆信受;而到未来成佛时,更会具有四种无碍的辩才,这就是美好言辞施所会得到的果报。第四种布施是身施。也就是说:在和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相会时,一定要起身迎接,并且礼拜问讯,这样子就叫作身施。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身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