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参禅者他以证得初禅根发的心当作证悟到真心如来藏。也就是说,这个参禅者他修定修到未到地定当中,因为伏除了性障,伏除了五盖,伏除了性障、五盖发起了身乐,因此而证入到初禅的境界,而有了初禅的身乐境界当中;但是这个仍属于定境,并不是禅宗证悟的明心。不管他是遍身发的初禅,或者由上而下的运运而动,由下而上的的运运而动,这些统统都是初禅的境界,统统都不是禅 三摩地

2018-07-23

”(《正法念处经》卷28)佛陀对天界的众生都说了那么重的话,您认为那些盗佛法名相,忽悠佛门中男信女的喇嘛,该如何说他们呢?又例如,心放逸于世间炫富的追求;有一本书,书名是《我就是这样的活佛》,大秀自己时尚的打扮,穿名牌、开跑车、玩乐器、上健身房等趣事,自鸣得意于超出一般人对活佛的刻板印象;这不但无助于解脱道的修行,只有更下堕,因为他耗损的,都 三摩地

2018-07-23

正如同《大般若经》当中佛陀有这样子的开示,佛陀告诉现尊者说:【(佛告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三)佛陀告诉须菩提尊者说,并不是异于世俗法而另外有胜义谛啊!想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胜义谛的人,对于这 三摩地

2018-07-23

因是禅定,修无量,离恶觉观,是名离对。修舍摩他因缘力故,常乐寂静,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断诸众生贪欲、瞋恚、狂痴之心,是名利他。接着佛陀说要庄严禅波罗蜜,事实上要修持禅波罗蜜,也是要庄严菩提。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够显发出他的智慧的实证,事实上也要有所谓的定力的成就,也要有禅波罗蜜的实证。所谓的定,事实上就是心能够止于某一个境界,而能够不移转、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到这种状态,魔就会换一个方式,他就会在冥冥之中发动这位参禅人的眷属、亲戚及好友、同修道友,来激劝参禅人去广修各种福业、做事、劝募、起造佛寺、救济,做各种义工,举办各种活动。我们因为人情的缘故,不好推辞,所以就一天到晚被拉着到处去修福行。结果就荒废了我们的功夫及参禅的那些境界,使我们离开了禅法,使我们心散乱。我们渐渐又会乐于世间的各种法,出离心便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很多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所熟悉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尊者就这样子开示,说:【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者假使想要实证实相念佛的境界,就必须先要了解:要怎么样才能进入这个实相念佛的法门?又应该要如何才能不断的转进?也就是说,不管是功夫法门也好,或是知见法门也好,我们都必须依照着知识所安排的次第,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够辗转升进。譬如我们以功夫法门来说,在参禅之前我们就先要学会看话头的功夫,在看话头的功夫以前,要先学会无相念佛,在学会无相念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悟菩提,虽欲入涅槃而住无想定中,类似涅槃,然不久后,终将因未断一念无明烦恼之有爱住地及色爱住地——空明觉知心自我之执着及对色界身之执着;又复起心,出于无想定外,便道世无涅槃可证,便谤佛说不如实语,如星比丘因此而堕地狱。此名有我欲证涅槃,违背佛说涅槃无我之理,以有空明觉知之我,则非寂静故。近年来,本岛有甚多国外来的大小显密诸宗大师传授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这个其实只能称为欲界定,并且欲界定还有根发的内涵,他也还没体验过。欲界定的根发,有个持身法;它会把你色身持住,让你不摇动,你不必用任何力气,坐着它就不动了。这个持身法第一次发起时,你会感觉到色身就像有一层薄膜护持着不动;譬如说荔枝、龙眼,你把外壳剥掉,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包住;就像那样把你包住,很舒服、很轻松的安住,这叫作欲界定的持身法。持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两个部分,也由正礼老师与正纬老师,为大家概略介绍事行的部分,并且也介绍了理行当中第一个部分,也就是植众德本、广结缘、修除高慢。这个理行中的第一个资粮所说的法义内涵,经由正纬老师的说明以后,大家应该非常清楚地了解。今天由我来为各位菩萨介绍理行所需建立的第二个以及第三个资粮,也就是要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在这里,我们了解说,要建立正确的定慧知见,也就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个境界为什么称为「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意思是说,从无所有处转入非想非非想处的时候,那个境界是要把觉知灭掉的;然而他还没断除五阴我见,只断色阴我见,所以能够舍弃色阴而证得无色界定,终于进入无所有处定;因为他已经听闻知识说涅盘中是要把所知心全都灭掉的,当他想要把自己所知的觉知心全部永远灭掉时,却又怕意识心断灭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他所知道的心就只 三摩地

2018-07-23

禅定正受者先受欲界定;欲界定根发时,心得粗住,色身似有薄膜裹住,令身安住不动,此是欲界定法持身不动。若再深入修习则入未到地定:浅定中一心不乱,犹知五尘;深定中唯住一心,不触五尘,类似无觉无观三昧,然因不具二禅功德故,不名无觉无观三昧。四禅八定归类为三种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有觉有观三昧之前即是未到地定,以未到初禅地故名。 三摩地

2018-07-23

在没有真知识指导的情况下,穷尽一生精力去苦修禅定而极难具足四禅及四空定,反不如轻松的修学智慧来求断我见;我见断除以后,加修未到地定,同时下定决心来断除欲界贪爱,自然就会发起了初禅,五种下分结即得断除,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这时只要再对五上分结深入了知,藉由观行而将我慢等法断除,立时成为慧解脱阿罗汉,不必须穷尽一世苦修四禅八定而仍无法证得初果解脱,仍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种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慢心,能够愿意相信佛陀的言语,他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他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无想定的意思,是彼此不同的;因为没有慢心,而且也愿意跟随知识来学习,这样子他就不会被自己的慢心高涨所遮蔽了。我们如果说,根据上面所举的这个悲智先生,他所举的这一些文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他对于无想定这三个字,对无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们从这一点就可以很清楚体会到,修学佛法如果学错了法门、入错了门、拜错了师,不知道要以佛陀为师,以知识为师;邪师所教导的邪知见,必将让我们成为外道——外于本心而求道,欝头蓝弗这一个不幸的例子,正是最好的明证。好,我们简单地作一个归纳:众生因为我见、身见的关系,每一天早上睁开眼睛、张开耳朵就根尘触——眼根触色尘有眼识出生,耳根 三摩地

2018-07-23

从上面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禅定、神通都与般若智慧无关,而且佛门中也不是以神通或禅定当作证悟判定的标准,这也是佛门中的一切知识之所共识,而且是不可推翻的共识。然而见道的人,不论是二乘见道或者大乘见道,没有神通比比皆是。譬如二乘俱解脱的阿罗汉莲华色比丘尼,有四禅八定、灭尽定的禅定功夫,没有神通,后来被强盗垂涎她的美色,将她掳走欲加以性侵害;后来目犍连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性障消除之后,毎天于行住坐卧之中,他只须止观分明或者一念相续,或者一念不生,保持在这种境界里面,初禅根自然就现前;或者在我们打坐的时候,或者正在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乃至蹲马桶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忽然出现。如果在出现的时候,是一剎那间遍身如云如雾,内外相通的话,这个就是色界身出现于欲界身中,那你就体会到色界天的天人色身怎么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为时常诵念的关系,把这些记在心里面,或者有时候就把其中几句,在心中让它浮现及思惟它的义理,有时候就突然懂了;或者因为听到别的法义,而让原来其他不懂的法义,也跟着懂了;或者因为某些境界的现前,也突然间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