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更容易记得的,是自己做过的所谓正面报道,公益报道,慈事件,大人物……这种选择性的遗忘与忽略,也在帮助我塑造所谓的自我形象。并成功自欺。事实是,在忘乎所以的状态下,我有多少机会做这些正面报道,也就有多少机会,给人带去创痛。它们在我的经验中同时存在。而阴暗面始终被回避。我猜我之所以回避,是因为我非常担心会和你有同样的遭遇——我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慼、痛苦、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很难要求自己在每一个境地之下,都可以完全达到一个完美的的标准。因此就想:是不是佛法中可以通融,把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法?是不是以后会遭到恶果?于是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我怎样去看待世间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会遭到不好的报应呢?许多人很奉公守法,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有的人在奉公守法之上,非常地热心帮 三摩地

2018-07-23

修学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能使已明心破参入七住位的修行人进入初地,其间若有知识的指导,在一生中就可以完成;入初地后修学第三转法轮的唯识诸经法义,则可以使菩萨次第迈向佛地;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诸经的法义,涵盖二乘法的解脱道,而大乘菩提则不是不肯回小向大的二乘人所能知之,它唯大乘所有,不共二乘,故名为别教——有别于二乘菩提。这亦有别于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因人的缘故,所以当自己不喜欢的某甲不管是做了事、不管是做了恶事,你都有说词,反正就是要把对方说成不对的状况;甚至于说,某甲什么事情也没做,你看到他就是很讨厌!因事的缘故,所以当自己不喜欢的某一件事情,不管是你喜欢的某甲做的,或者是你讨厌的某乙做的,你一概都觉得不高兴!也许只是说对两者所产生不高兴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而所以有这些状况,就是因为我们无 三摩地

2018-07-23

观相故。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四大假为女,其中无所有,凡夫迷惑心,执取以为实。女人如幻化,愚者不能了,妄见女相故,生于染著心。譬如幻化女,而非实女人,无智者迷惑,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菩萨如果没有碰到真知识教导,菩萨的成佛之道时程将变得很漫长,而且也不容易达成。所以经中曾开示:菩提妙果不难成,真知识实难遇。也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在末法时代,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以及男女邪淫外道之邪师如恒河沙非常多,使得菩萨行佛菩提道这条路真的很漫长而且迂曲,想不退失佛菩提心还真的不容易。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得以初发菩提心,以及坚固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里,如果因缘和合,你遇到了这样一个人,大概会相谈甚欢,互留联系方式,期待下次再会吧?可是下次又下次,两个人越来越了解,你们当初那种一见如故的快乐会永远保持下去吗?因为经常闻熏知识的教导,所以当时的小编认为,这样的一见如故终究会变化,这样的快乐也一定不能永远维持。尽管当时的内心非常煎熬,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还可以再见面,但我还是决定不继续给这份执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教有诸恶莫作、众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之根本戒。作为一个学佛之修行人,是要去除如来藏中的染污的种子,使之变为清净之种子,走上成佛之道。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把心放在佛法上,小处不要随便,把心安住于佛法上,随缘努力修习六度,修行一切法,实践一切法。从起心动念处,发起法欲,生起法,熏习法,实行法,不断地熏习实践,成就菩萨道的福德资 三摩地

2018-07-23

做事认真的她其实不于表达,严肃的外表下有着与人交往时的不知所措。于是,她成了我眼中可爱的老女孩儿。那位,27,不算小的年龄了,就知道每天拿着手机哄女朋友,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投诉了好几次,看见他就来气,干脆辞退算了!也知道这个想法太过鲁莽,还是用老办法吧,还原一下。来自外省农村的他,毕业于太原一所大学,入职不足半年,不到3000元的月收入在同学们的婚礼上递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说大方广巧方便经》中,释迦牟尼佛对们说了一则故事,说:过去无量劫之前,有一个婆罗门修行人,名字叫作光明,他在四万二千年之中修持清净行,已经到达不再造作种种恶业,甚至远离一切过失的境界。就在经过这四万二千年修行之后,有一次因为某种因缘他来到一个大城,这城里住了一个女人,名字叫作伽咤,这伽咤看到光明婆罗门色相端正,就生起了贪欲爱乐之心,走到光明婆罗门面前向他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做什么能离开工业的支持呢?就算种地不也得要农药化肥和农机吗?而那些提供就业机会,提供改生活机会,为农业商业提供支撑的工厂,就是污染的来源。 我们还能够让孩子步行一个小时去上学吗?我们还能放弃私家车的便利和舒适吗?这个庞大且依然迅猛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背后兴旺发达的汽车工业,无不是污染的来源。而汽车行业背后的钢铁石油等行业,无不是污染的来源。 三摩地

2018-07-23

很多人都在探讨人的心性到底是恶还是?在古代有很多所谓性学说,也有所谓性恶学说。譬如,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掉到井里面,都会起一个恻隐之心,所以我们的本心是。也有人主张说,人的心本来是恶。因为我们生出来之后,就会跟人家抢东西,认为有些东西是自己拥有的;看到别人东西就想要拥有,所以是恶的。一、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人有八个心,也 三摩地

2018-07-23

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可不可以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一般人之所以可以生于安乐,是因为在前一世行人天法培福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在此世受用富贵,乃至为人尊敬、生活安逸等等。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看看那些打从出生就生在非洲的一些人,生下来就是要面对饥饿、面对战争,哪来的光明面?哪来的快乐面?从上面我们看到,能不能一生之中,都一直有或者是常常有爱人相伴、事业顺利、饶有财富、康泰安宁等种种的快乐,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各自福报的多寡,而凡事必有因,这些福报的因是什么,佛为我们开示:因为过去生持五戒、行十,今世得以在人天中受乐。五戒就是戒杀、戒盗 三摩地

2018-07-23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法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三摩地

2018-07-23

《楞伽经》卷四〈一切佛语心品〉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世尊告诉大慧菩萨说:「大慧啊!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与不法之生起现行都是以如来藏为因。」一切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3

世亲菩萨最初是在小乘萨婆多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小乘三藏,因为立志改有部教义,所以就前往迦湿弥罗国研究《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四年以后学成归国,就开始为大众讲解《毗婆沙论》,一天作一首偈,总共作了六百首偈,称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在印度又称为聪明论。世亲菩萨起初广造小乘论着,大肆宣扬小乘教义,并且主张大乘非佛说,不信大乘法。世亲菩萨的兄长无着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之心,率性耿直,每多慈悯众生而欲救之;是故若见大师误导众生,令诸众生同入邪道、久修不证、虚耗资财光阴者,辄生恻隐之心,不忍独其身,乃行方便而为众生委婉说之。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