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要有佛教的实证,能够为别人解说,让有缘的佛子也能够得到实证,那么就是真知识,是说法之师,简称为法师。像一般人所熟悉的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示现出家相的,而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都是示现有长发、天衣、臂钏以及璎珞庄严的在家相。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 三摩地

2018-07-23

知道菩萨摩诃萨具足福智庄严所生的七种法相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说: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雠,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优婆塞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又开示说:【男子!智者施时不为果报,何以故?定知此因必得果故。】(《优婆塞戒经》卷五)这一小段为我们说明,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了不同的布施因果,所以我们应该尽量简择,以能够得到最好果报的方式以及心态去布施,但是在心中却不需要去贪求果报。因为有智慧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是诚心诚意的依佛陀的教导而行,那么未来的命运,都是会逐渐改的。又像是正觉同修会,流通很多弘扬、破斥邪说的书籍、小册子以及传单,也常常会接到有人划拨台币二十元、五十元的助印款,虽然邮局的划拨手续费、再加上收据的印制费以及邮寄费等,都已经不止二十元了。但正觉同修会还是一样用欢喜心来看待,因为他这二十元、五十元,布施在的大福田中,他在未来世,就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为我们开示说:【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钱财很多,他在无量的年岁当中,也不断的在供养三宝,都是自己很努力的在作,虽然未来世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但是自己单独作,却不如劝别人共同合作来得好。所以说,我们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个人去作,如果能够分一部分给别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开示说:【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作法布施,可以得到这么好而又长远的报呢?世尊接着就作了很详细的说明。世尊说:【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只要有佛教的实证,能够为别人解说,让有缘的佛子也能够得到实证,那么就是真知识,是说法之师,简称为法师。像一般人所熟悉的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示现出家相的,而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都是示现有长发、天衣、臂钏以及璎珞庄严的在家相。但是有一些出家二众,却执着:说法是有出家表相的比丘、比丘尼的专利;也有不少的在家众,也被这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亦当随从真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修集、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故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目标、之急切目标。舍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入不一门》,代序,页25-26,佛教正觉同修会。)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复 三摩地

2018-07-23

’外道听了佛陀的开示以后,他就认为说,那这样的话,那不就是认为作的与这个受果报的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因为这个过去世的五阴造作生天的业,然后未来世去受天福的这个五阴不同啊,所以叫异作异受啊!但是佛陀告诉这个外道的道理是这样的:【是义汝有,非我所说,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复不说异作异受。受不杀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缘,身得妙色;是 三摩地

2018-07-23

男子!子异芽异,虽‘作、得’异,相似不断;五阴亦尔。男子!如子业增芽,芽业增茎,茎业增叶,叶业增花,花业增果。一道五阴、增五道阴,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对话里面,外道继续讲说:了因虽然刚刚讲是有两种,可是它又加了一个东西,就是要等待时节;意思就是说,我不是一时就要它这样子,我有个时节存在,这个时节,会让了因多的话果报多,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种情况之下,所以外道不免要怀疑:一切都是无常,那到底有没有布施者、受施者、受果报者呢?所以在经典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佛陀与外道的对话过程,佛陀怎样来教导外道?外道又怎么样来质疑这个布施的果报呢?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这一段:【男子!若有说言:施主、受者及受乐者,皆是五阴,如是五阴即是无常。舍、施五阴,谁于彼受?虽无受者,果不灭,是故无有施者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有德行的,真正的能够实证解脱法的这种清净福田,他因为友的牵引,他说:好啦!就跟着去布施;在这个清净福田中,就稍稍的布施供养。因为这个因缘,所以这一世能够获得这样的财富来受用;因为那个福田是属于布施者,是福田殊胜嘛!布施者虽然是悭吝,可是受施者,他是福田殊胜,所以他虽然只是一点点布施,也能够得这样的财富这个果报。因为过去世他都是悭 三摩地

2018-07-23

而能够出生五阴的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本来就是自在解脱、无我与我所;虽然与所出生的五阴和合运行而成就布施的业,乃至去未来世再出生新的五阴,来受可爱的异熟果报;但是第八识如来藏,却从来不分别与觉知自我的存在。因此从五阴的实相第八识来看:没有施主、受施者以及未来世受快乐果报者。这样说的前提,是以般若智慧来观照诸法而说。就像《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菩萨于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菩萨行菩萨道最重要就是要能够成就佛道,成就佛道所依止的就是般若智慧,要能够生起般若智慧,一定要有这些福德来累积;同时在布施的过程,累积福德的过程里面,要来降伏自己的心,让自己的贪悭心能够降伏、让自己这些放逸懈怠的心能够降伏、让自己的嫉妒心能够降伏、慢心能够降伏;这样子才能够有因缘接受知识的教导实证般若,生起般若智慧以后,才能够知道真正的解脱是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男子!除布施已,不得二果:一者自在、二者解脱。若持戒人虽得生天,不修施故,不得上食微妙璎珞。若人欲求世间之乐及无上乐,应当乐施。】《优婆塞戒经》卷四在这里佛陀继续讲,菩萨除了布施以外,没办法得到两种果报:一种是自在、一种是解脱。这里讲的自在,就是指菩萨经常会发大愿想要生到哪里去利益众生;当他想要生到哪个地方去,要受用多少财富,要怎么样来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男子!智者当观财是无常,是无常故,于无量世失坏耗减,不得利益;虽是无常,而能施作无量利益,云何悭惜不布施也?】《优婆塞戒经》卷四在这一段,佛陀又苦口婆心地告诉菩萨,不应该悭惜的道理。就是有智慧的人应该随着自己在世间财物的多少,随力来修行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办法能够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法中对于真正的贫穷的定义是什么?佛陀这样告诉我们:【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有人他没有钱财,然后看见他人在广行布施,对于他人布施,心里面不会欢喜、不会信受,他不相信这样子布施真的有福吗?受布施者真的是福田吗?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