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业。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生多功德。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瑜伽师地论》这在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也有明确的说法。虽然末学不是很理解教为什么要这么修行,但双运法真的违犯大乘戒律吗?-------------第一,楼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尽管还有中阴身救度法,如中阴身时大概会出现哪些过程或状态,如何识别境界,如何防患堕落不善道风险,如何当机转化等等,总体不过教化路数,均不入究竟之理,以致不得不堕落于依赖外在命体交合经历经验锻炼平常心的法门,以爱为觉悟之门。这里就顺势分别一下,以助读者透参。生命因迷执而生分别心,掉落二元分别而无明。无明中起心动念生出业识,业识累积成业性。源头问题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世尊方便施设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是为了逐步引导众生来乐于布施,培植基本的福德,去除贫困、增长资财;并且学习与众生结善缘,种下菩萨悲心的种子。并且要持守五戒十善,去除恶业的障碍,累积修学佛道的资粮。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友,他在世时没作过恶业,也没有毁谤贤圣或,而且一生行善布施,那么你就知道,他绝对不可能堕落到饿鬼道,那么就不需要来为他追福了,因为他一定会往生到欲界天或人间,所以就得不到追福的受用,而且也不需要。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照例,在他的生日、忌日或节日来上供,但这只是作人基本的行谊,他未必会来受供的。至于佛陀在《佛说盂兰盆经》当中所开示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回向的义理,在第十九期、二十六期与三十三期的〈般若信箱〉都有开示,回向乃是解脱分善根所含摄的,也是经中说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回向列为最后分,显示菩萨广行一切善根之后,必须回向早日成佛,因成佛乃能广利一切众生,福德庄严故,智慧庄严故。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佛弟子推广而发心建造流通佛菩萨形像,让众生得以起欢喜心信受佛法,本身只是收取生活所资的合理利润而非暴利,这样也是一种弘扬表相的一个方便善巧,因此对于贩卖佛像的问题,需要看其发心与作法是否如法,若是如法且对的弘传有利,不是恶心,我们认为也是正业的一种。经中说,假使请人雕刻、制造佛像,要请回来供养时,雕像师不可以提出过分的要求,请像者也不可对雕像师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事上来说,一般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份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若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去思惟,而如经上所说而行,也是能在此世减少恶因缘的生起,增加善因缘的发起,广义来说也是可以增长福德的,因为熏习的力量不可思议。再者,因为诵经的时候若有鬼道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KC版按:法师说得没错!就是因为正常人本身具备的二种归纳与推理能力,才会发觉原来萧平实老师才是真正的大善知识,相较于四大山头的大名师而言,在法义、智慧、证量上面简直是天壤之别。可是坏就坏在四大山头的大名师「徒有虚名」却毫无佛法上的证量,所以为了要维持其数十年来的道场基业,避免、信徒、供养、声望流失,各大山头势必要「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打 | 三摩地 2018-07-23 |
|
现世父母师长(现世有缘众生)及此地地基主,屋内屋外有情众生,及法界一切有缘众生,福慧增长,善根增长,早生善处,归命三宝,悉发无上心,修学正法,早证菩提。回向×××色身康泰,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业增上,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摧邪显正,早证菩提,求护佛向正道,早成佛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包含: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贪、嗔、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忿、恨、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第三位是色法,由八识心王和51 | 三摩地 2018-07-23 |
|
借我一双慧眼,识别真假善知识!有的喇嘛的道场,他们作一件事情,就是说你去礼拜时候,不是先礼拜佛。那你说:为什么不是佛?他们说的很有趣哦,他们说:你要先礼拜我。就是说你要先礼拜这一位。他说理由为什么呢?因为佛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有我能够说佛法,而且你现在所听的法,就是我传授给你的啊。那你说:好啦!那有的人就想,因为他们也搞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先礼拜了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一开始,对于修学佛法的认知,大概就是诵经念佛,说好话,做好事,后来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以后,才知道说,学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见,来确保自己思想上与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种种理论,再好,顶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导自己走出流转生死的生命的轮回。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萧平实著,《佛教之危机》,台北,正智,2002,页210)前面讨论世俗化与法义浅化,是将佛教的建立,定义在寺院建筑、医疗、环保或人天善法之中,因此以外显的世间法与人天善法,当作是佛教的弘法事业。而佛教是什么的内涵性议题,则是依贤首法藏之判教,讨论佛教之教、理、行、果的内涵。换言之,如果有人穿上僧服、住在寺院、口说佛法名相,那么他就是佛教的法师吗?就是宣 | 三摩地 2018-07-23 |
|
(萧平实著,《佛教之危机》,台北,正智,2002,页210)萧平实创建佛教正觉同修会一直以来,从不对外公开劝募善款,完全由其会员捐献来支持活动、购买讲堂建筑。只有少数几次赈灾在讲经时,对会员及非会员劝募并全数捐输给受灾大众。萧平实认为佛教弘传者应该考虑信众的负担,节约信众捐献的财物。因为佛教的核心价值,在于协助佛实证三乘菩提的智慧解脱,其他世俗之事物皆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联灯会要》卷22,记录一则福州覆舡荐禅师对付野狐的手段:僧问:如何是师子子?师云:善能哮吼。僧抚掌云:好手!好手!师云:青天白日,却被鬼迷。僧作掀绳床势,师便打。有个僧人问覆舡禅师:什么是雄狮的儿子?禅师答:很会哮吼的才是。僧人模仿禅师的作为亦抚摸着两掌而说:好手!好手!这与须闲提口说此是无病!此是涅槃!一模一样。可是僧人根本不懂得作为佛陀真正的儿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是证真如事,于真藏传佛教觉囊巴被达赖五世藉势力消灭以后,由于时局纷乱不宜弘法故,善知识不得出世弘法,三百年间已经不行于人世。及至时局升平人民安乐之现代,方又重新出现人间,得以继续利乐有缘学人。然而,纵使末法时世受学此法而有实证之人,欲求入地实亦匪易,盖因真见道之证真如已经极难亲证,后再论及相见道位非安立谛三品心之久劫修行,而能一一教授四众者,更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个人认为,其实这本来就是堪布的心血工作事实,依事实陈述,既体现堪布的学识及辛劳,同时一切不必要的诤斗自然风平浪静,并善护了所有人的心念与业行。有人问,何苦非争此名而不干脆只关注内容的学习?内容如何,自有专业法师们去负责法辩,但凡事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亘古之理,难道遵从了,不也正是为了更好的有助传扬么?如此之后,若再有法师具体于经义之辩,我们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些师兄跟我说:作为在家居士,又是初学,很多东西都不懂,看到法师们的辩论,能做的就是善护自己口业,不参与其中,做好自己的功课,每天为久住做功德回向,并祈愿藏汉两地高僧大德长久住世。我觉得有这些想法并这样去做的师兄,是真的智慧。我非常随喜赞叹。法华义辩,不管最后是否有学术上的结果,都将载入佛教史册。能否成为佳话,还需大家共同努力。祈愿同为大乘佛教的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今的世人宛若在黑暗恐怖中行走,邪妄的知见日益炽盛,种种不善的事情日日增长。如果这些人诽谤如来而断绝正教,那他们将永远沉没在生死大河之中,恶趣之门从此而开,人天之路由此而闭塞,众生无量劫中都会遭受众苦煎迫。这样的世间实在是太过可悲可悯了。我今天亲自对这两位比丘宣说了佛陀的,他们竟然只信邪言而不听我的劝告,我又能向谁倾诉呢?世间众苦逼迫不可爱乐,这脆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