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在〈羼提波罗蜜品〉有讲到:【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 | admin 2020-02-19 |
|
他找到如来藏以后,可以如实的去观察,知道一个人造作善恶业以后,他所造作的这些善恶业的种子会如实的藏在自己的如来藏中,绝对不会漏失,将来有因缘时一定会得到果报。他在确定了以后就不再怀疑,这样子他就不会再去造作恶业了,而且会努力的造作善业,这样一个戒的力量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当戒的力量出现的时候,他就得到真正的戒体了;所以从此以后,这位真正得到戒体的菩 | admin 2020-02-19 |
|
因为菩萨《优婆塞戒经》主要是讲在家菩萨,所以在家菩萨弘法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两件事:首先是要善知世间事才能有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其次是要为众生做事,在为众生做事的时候,不能想从众生身上去获取世间法上的利益。佛说:在家菩萨如果知道这两种方便法门,就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如果只有其中的一种,就没有办法自利,也没有办法利他了。所以说,在家菩萨不太容易当喔!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先来看看经文内容:为是四人说正法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在为众生宣说正法时,应该要运用两种善巧方便:第一、要善于了知世间事。如果没有世间智慧的善巧,想要为众生说法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的佛法,其实都跟世间法有密切的 | admin 2020-02-19 |
|
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优婆塞戒经》卷2)这段经文延续上一集,继续在讲菩萨的自利利他,佛又开示说:善男子啊!利益有两种:一种是现世中的利益、另一种是后世的利益。菩萨所作的事如果只能 | admin 2020-02-19 |
|
而其实想要成就佛菩提道,是要从利他中着手,也就是要在利益众生之菩萨行中,来降伏自己的烦恼;透过与众生互动的种种境界中,配合正知见的观行,来增长自己的菩提智慧与种种利益众生的方便善巧,因此众生反而是菩萨能够成就的主要原因。譬如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0中的开示: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 | admin 2020-02-19 |
|
如是比丘无有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但有具足破净戒品;不能出大微妙音声、戒声、定声、慧声、解脱声、解脱知见声,但出毁戒弊恶音声,与诸同恶俱出恶声,但论衣服、饮食、床卧,受取布施树木华果,为贵人使,及论国土吉凶安危,戏笑众事诸不善语,常于日夜伺求尘染。比丘如是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当堕地狱。舍利弗!是破戒比丘乐于闇冥如彼蝙蝠,闻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这四者就是菩萨如何产生世间的利益,以及菩萨可以安住,因为一般人觉得修行就是一个苦行,尤其前面的四法在说:你要亲近善友,接近善知识,然后要能够心志坚定;对于难以修行的法自己要心志坚定,继续的往前修持,乃至于对于一切众生要心怀慈愍。这样的法有时候你作久了,但是心并没有办法安住,许多的时候你见到他人得到了比自己更好的好处的时候、更多的利益的时候,你心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菩萨不应该远离第一义谛法,遇到第一义谛的时候,不明白不了解,应当来想说:我应当再去找哪一位善友?哪一位善知识?他可以为我来开晓这个道理。而不应该是自己蒙着头,自己硬要思惟,可是却没有办法了解;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在第一义谛法而有所入门。然后对自己也应当去作简择,自己在这生死法中,是不是有许许多多的缠缚自己心性的烦恼?这些烦恼是因为业障所产生?还是报 | admin 2020-02-19 |
|
结果这位老太太果然出家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道,而且是比丘尼当中善解经义之第一人。这时候,教团当中诸位比丘大家就觉得很奇怪,然后就问佛说:世尊啊!这是什么缘故?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老太太,是别人的奴婢,可是跟着你出家之后,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佛就解释了,说:过去在迦叶佛的时代,我已经出家学道,然后证得了阿罗汉,可是这位老太太当时虽然证得了阿罗汉,却在 | admin 2020-02-19 |
|
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分裂整个僧团。第二个,对于世间事方便来做种种的追求。为什么呢?有的人他忘不了他的世间法、他的营生事业,因此他希望获得钱财,希望获得许许多多的恭敬供养;甚至有人希望能够在美色种种获得----不管是 | admin 2020-02-19 |
|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正法的道场,去亲近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 | admin 2020-02-19 |
|
因为界限损坏,所以说他就是非不分、善恶不分;因为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所以叫作没有戒体。所以戒体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个范围,我能够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体;如果没有清楚明白,这个范围跟内容,那就叫做没有戒体。所以有戒体、没戒体就在于:对于所受的这个戒法----应该持守的那个内容----有没有具体的了知。如果能具体的了知,那就叫做有戒体;如果不能具体的了知, | admin 2020-02-19 |
|
就是因为众生心不可思议,众生这如来藏心所能够变现的识蕴不可思议,因为众生心能够学佛,能够向佛道而行,所以不可思议;并不是众生心,可以造恶行善不可思议,而是能够得到菩提果,这样不可思议。所以透过这样的分析和解释,你就可以了解,度了那么多人,憍陈如的功德是除了忍辱仙人----本师释迦牟尼佛菩萨之外,功德最大的,因为他是重要的缘起。所以你从这点来看,你就不应当轻视他,以为 | admin 2020-02-19 |
|
要是这位众生他的心中生起了善法欲,想要证得佛菩提或者想要利乐众生,当他心得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菩萨性了。如果他只是为了自己想要了生脱死,才来发菩提心,那么他就成为声闻心,就没有菩萨性了。如果是在往世从来都没有熏习过佛菩提的人,他根本就不会有佛菩提心的。而我们看到有一些人,看来天生就是有菩萨性,那是因为他在往世就已经长久的熏习,所以成就了菩萨性,他 | admin 2020-02-19 |
|
弥勒菩萨又说:菩萨修行从初发菩提心,到初地的清净意乐地之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心,又叫作菩萨解行住;而尚未发心以前,则称为菩萨种性住;而住于种性住的菩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本性,是自然、仁慈、贤德;自然成就菩萨所应该具备、应该行的功德及善法,并不是只是透过思惟简择,或者持戒守护才刻意来行善法。而且种性住的菩萨本性清净,远离了粗重烦恼,自然不会造作无间恶业, | admin 2020-02-19 |
|
一切善事的完成。它需要有因有缘,过去培植的善因,今生遇到了善缘,所以善种子才能够显发。就好像佛菩萨衪会为我们安排各种因缘,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学佛;不管是世间、或者出世间的各种善缘,都要依靠佛菩萨为我们安排。譬如说:各位为什么今生会遇到佛各位为什么不是出生在一个没有佛法的地方?这一切都是佛菩萨为我们安排而来的。这一切的善因缘,是只需要佛菩萨和我就能完成的吗?当然 | admin 2020-02-19 |
|
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着真实的这个去修证的话,必定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能够上品上生。所以说我们吁请念佛人要能够知道念佛的转折,然后要能够求生品位高上。讲完了念佛法门的殊胜,其实念佛法门还有其它的殊胜,我们可以稍微的作个整理,也可以作一些补充。念佛法门之殊胜 | admin 2020-02-19 |
|
那么大家想想看,犯了五逆重罪的都能够往生了,何况我们不造作恶业的人,而且我们学佛人在世的时候又不断的布施行善,不断的念佛,那么我们更可以去嘛。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念佛人知道说要往生极乐,除了自己一心忆念之外,也要仰仗佛力,那么这样子他容易消除慢心,不会贡高我慢。以上所说都是念佛人现世可获得的利益。 ------《三乘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其实我们如果从更广的层面来看,这个毕竟就是菩萨的度人善巧方便之一。 ------正觉电子报第138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4集咒陀罗尼--众生欲求与历史演进>叶正纬老师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