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是故,诸男子!当如是学。’彼诸菩萨咸欲见我、恭敬、礼拜,故来会此。既来会已,或得初住、乃至十住。是故,《大法鼓经》甚难值遇;是故,十方大菩萨众为闻法故普皆来集。”】 语译:【世尊回答阿难说:“譬如有一个专门修‘远离行’的比丘,隐居在深山的洞里面。他托钵的时间到了,进入村庄里,才刚刚想要开始乞食,在道路上看见人以及兽类 admin

2020-03-19

html此时配合知识之教导,即可正确地转进“无相念佛”,把内心佛号的声音舍掉,只剩下忆佛想佛之念,不需要再靠外面或内心的佛号来维持忆佛想佛之念,经由逐渐练习并且掌握要领之后,就可以逐渐达到《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开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境界—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此时不需要再透过眼耳鼻 admin

2020-03-17

谓彼等诸人说第八阿赖耶识能了别五尘,果真能了别五尘者,则第八识即必有所取舍,取顺心境而厌离违心境,则必产生恶性,时时恶,即成有覆有记性,而非无覆无记性。然而一切修学唯识增上慧学之佛弟子,悉知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诸经中亦说之为无分别心,于六尘都不分别故;是故证得第八识者所发起的智慧即称为无分别智,以第八识不了别五尘及法尘故。如是正理具载于诸经诸论 admin

2020-03-17

无涅槃法种性指的是什么?就是断根者。他就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以他的身口意行来做诽谤;透过言说,透过他把言说写在书里面让他人知道,所以他有一个身口意行呈现出来。第二种就是像地藏王菩萨,祂发愿要度一切罪苦的众生,祂没有发愿要成佛;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地藏王菩萨身口意行来呈现出,这个叫没有涅槃法种性。那我们要请问:植物你如果要把它判断它是属于没有涅槃 admin

2020-03-12

知识开示:初禅的发起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喜和乐是说初禅发起的时候,是有境界受的!在经中称赞佛,说佛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意思就是说,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定中。譬如说为众生讲经说法时,至少也是在有觉有观的初禅里面。初禅根发之正受有二种:一者刹那间遍身发,二者运运而动。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 admin

2020-03-12

”如果这不是断灭空,那又是甚么有字天书啊?然而,佛菩萨的慈悲安排,不舍众生的导师再度出世弘扬正法,居然让弟子可以亲证什么是真正的“此经”,让弟子可以一窥无余涅槃的本际,更印证世尊三乘经典所云不假,完全如实!如果没有大知识出世,则正法几乎泯灭;而愚痴如我者,又岂能找到诸方大师皆遍寻不著因而否定的自心如来呢? 而说到公案上的文字, admin

2020-03-03

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已经说明了业的意涵,就是指过去造作的行或恶行,而形成了一种会感生未来苦乐果报的势力,就是业力;而业力在没有失坏之前,必定会依着它的势力,去报偿该有的果报。在《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开示:【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优婆塞戒经》卷7)就是依着所造业受报的时间来区分业有四种。在部派佛教的《成实论》中 admin

2020-02-21

】(《大宝积经》卷57)就是强调业力是无可逃避的,不管业或恶业在没有失坏灭除以前,有业就会有果报;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和合还是要受报的。像学佛人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它的作者唐朝晚期的悟达国师,曾经述说这一忏悔法门的缘起。就是悟达在未被封为国师时,法名叫知玄;年少时曾参访丛林,挂单在一间不知名的寺院里,正 admin

2020-02-21

所以业就是指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势力,由业的势力就有了报、恶有恶报等因果报应,以及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的三世生死轮回相续;所以业有生乐果的势力,恶业有生苦果的势力,一切苦乐果报,都是因为业力所导致的。业力真是不可思议,所谓:【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46)既然众生在三界中生死相 admin

2020-02-21

从身与口所造作的行为法相上得到意业的无作罪以后,他的心后来虽然是处在、不、无记的状态中,但是已经造作的种种恶业都是因为心意而产生的,所以不会漏失掉,所以叫作无作罪。所以佛说:【如旋火轮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火得圆匝。初发心异,方便心异,作时心异,说时心异,众缘和合故得名作;以作因缘生于无作,如威仪异,其心亦异,不可得坏,故名无作。从此作法 admin

2020-02-21

又譬如,如果是身行正在作事,但是嘴巴却同时在作不事;比如说,有人乐好施,但他在布施的时候都要骂人:你就是这么懒惰啦!所以才要来被我布施啦!或者说:你这个人长得这么丑,也来受施!类似这类的情形,这就是身行而口作不,因为这样作的缘故,未来世就会获得杂果:也就是说来世依然会得到报,但得到报回报的过程是不顺利的,也是要被羞辱。所以未来世有些人 admin

2020-02-21

从身与口所造作的行为法相上得到意业的无作罪以后,他的心后来虽然是处在、不、无记的状态中,但是已经造作的种种恶业都是因为心意而产生的,所以不会漏失掉,所以叫作无作罪。所以佛说:【如旋火轮虽念念灭,因于身业微尘力故,火得圆匝。初发心异,方便心异,作时心异,说时心异,众缘和合故得名作;以作因缘生于无作,如威仪异,其心亦异,不可得坏,故名无作。从此作法 admin

2020-02-21

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在告诉我们,业道与恶道的因果道理。这个在《优婆塞戒经》里面,它其实可让我们藉这个道理而可以了知众生,正在什么样的状况当中。也就是说,从他现在的状况就能够了解到他过去世的这样子的因果,因此我们这边所说的正报就是地狱。《优婆塞戒经》这边在讲的正报的这个正果,就是在指地狱。凡是身三业或口四业的这个重罪,都是以地狱为正报,除非是轻罪。 admin

2020-02-21

若其杀已,心、无记,亦得作罪及无作罪。】(《优婆塞戒经》卷6)这一段经文很长,我们来说明一下:戒律有三个法,就是根本、方便、成已三罪。那犯戒中有这三个罪,但不一定具足:或有得方便罪,或有得根本、成已罪。这三个罪会影响到未来世的果报,所以在这里佛开示说:欲界天这六天当中没有方便罪,只有根本罪、成已罪。譬如偷盗罪,欲界六天的天人他们不可能有窃盗的方便 admin

2020-02-21

什么是余报呢?我们再看一下经中怎么说呢?【余果则得人中短命,贫穷乏财,妇不贞廉;有所言说人不信受,无有亲厚常被诽谤,耳初不闻好之言;能令外物四大衰微无有真实,恶风暴雨烂臭败坏;土地不平无有七宝,多有石沙荆棘恶刺;时节转变无有常定,果蓏少实味不具足。】(《优婆塞戒经》卷6)这三恶道恶报完了以后,不是这样子就结束了,剩下的往世极微小业果;这个极微小 admin

2020-02-21

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不能太老实,否则会被人欺负!人被人欺,马被人骑!你这孩子,太单纯,到了社会上可怎么办!我自己也是被这么告诫着长大的。从上学、参加工作、找男朋友、嫁做人妇,直到近几年,四十出头的人了,这种声音才渐渐听得少了。也许父母的那颗殷殷护佑之心终于松了口气吧,我在他们一路小心注视下,也终于没改了那单纯而憨直的性情,如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男子!一切众生皆有杂心,杂心因缘有杂烦恼,杂烦恼故造作杂业,杂业因缘受于杂有,杂有因缘受于杂身。男子!一切众生得杂身已见于杂色,见杂色已生恶思维,是恶思维名为无明。无明因缘生于求心,名之为爱;因爱所作名之为业,是业因缘获得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为我们开示,一切众生都有杂心,因为众生 admin

2020-02-21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力量;或者将舍报前现起的业,因为时间最接近,而念力较强的缘故,譬如临终之人随念佛之净念而往生极乐世界;或临终忆念曾作过的大业,这时因念力的关系,使大业的果报境界现前;或者是常常重复在造的业,因此累积了很强的力量; admin

2020-02-21

若是往昔以香来布施给众生,今世所得的果报是名远播;若是所布施的食物,使人在味觉上有着胜妙的感受,那么未来世就感得众生都乐意亲近这个人,或者只是听闻这个人的名字而已,也会生起敬爱之心;若是所施之物,使人在触觉上有胜妙的感受,未来就感得在所受用的衣服、睡卧床具等等而有殊胜的触觉。接受你的布施的人,若是因而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之中,能够得到一分的受 admin

2020-02-21

我们知道,众生因为十业而感生种种的器世间依报,相对的,十业也使得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正报身,因此正报与依报是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因为众生的如来藏能够执持诸法种子,才能使得这些因果业报能够成就。大家都知道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以这五种法来描述与表显有情身心,可以很容易让大家了解有情的内涵及特性。譬如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一中的开示:【何因蕴唯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