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根据善知识的开示,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第七识末那(注释¹)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 三摩地

2018-07-22

更可笑的是,这些推翻《心经》说法的法师、居士们每天早上都还课诵《心经》,这不是很奇怪、很颠倒吗?可是他们都没有警觉到,反而将宣说《心经》真实内涵的真善知识说之为邪魔外道,其法义有毒!其心颠倒无以复加,真的让人感慨万千!既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乃至有人误解《心经》所说的真实义,今天刚好藉这个机会来说明:《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学佛人常常会将自己目前生活和学佛路上的种种不顺归咎于冤亲债主的障难;为此善知识也总会教导我们要将学佛一点一滴的功德都回向我们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让他们也能早日走向学佛之路,走向解脱觉悟之路。无量世以来,我们轮回六道,互为父女夫妻。偏偏离得越近的人,总是相互伤害最深的人。今生能相遇、能成为这世上最亲密的关系,总是过去生深厚的缘分;有些是来要债的, 三摩地

2018-07-22

在修学佛法中,我们首先要亲近善知识,多闻善知识讲的正确法义,不断地让自己熏习正知正见。在熏习的过程中,刚开始是意识接受,末那识不接受。当意识熏习久了,对里面的义理有了深细的体验和领纳,在下次历缘对境时,就可以用正知见来观察和思维,了知自己的习气所贪爱执着的内涵,了知自己旧有的反应模式,而开始朝清净的方向去转变。经由这样一次次的观察、对治后,末那识就 三摩地

2018-07-22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一直很喜欢菩萨之,声闻缘觉法虽也很好,但是太过狭隘,尤其听到善知识上课说:当天花散落,菩萨无妨任其落下而不沾黏,阿罗汉就是会黏沾的;我就好羡慕这些大菩萨们,原来声闻人是害怕外法,想要远离外法;害怕烦恼,想要远离烦恼的。菩萨倒是无所谓,因为以菩萨深利的智慧来看,根本就无内外法、烦恼不烦恼的问题,就是唯一实相──如来藏。但究竟要如何行菩萨行呢?为何许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如果您想要断除我见,首先必须先亲近真善知识,听闻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内涵能如实了知,并且能够如实观行蕴处界我生起之次第,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对识阴的如实了知,能否如实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正是修行的关键;离开识阴,特别是意识觉知心,根本就不可能有所修行,我见与我执的断与不断,关键也是意识。人们如果有世间智慧,而能分辨是非 三摩地

2018-07-22

惭愧之余不由深深感谢同行的同事菩萨们分享此文,更赞叹这位气度非凡的小女生,从小显现面临境界如如不动、于可憎处不起憎的的风度,她真是我的善知识!正当境界风强烈现前的当晚,心情有些为之沮丧,我在《大智度论》中看到这么一段:「复次,行忍之人,视前骂辱者,如父母视婴孩,见其瞋骂,益加慈念,爱之踰深。又复自念:彼人加恶于我,是业因缘,前世自造,今当受之;若以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在经过一场由国王主持的辩论后,被称为神辩婆罗门的大师,终于还是败在了年逾古稀的提婆大师手下,依照惯例,这位婆罗门大师既然输了,就得当众拜提婆大师为师,但他把这样难得的跟随善知识的机会,解读成对自己的羞辱,所以当日便选择了身亡。而跟随这位神辩婆罗门而来的,还有他的一位,在师父辩输后,他不敢也无法转念,就只好怀着极端的屈辱而成为了提婆大师的。这位表 三摩地

2018-07-22

假设在山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善知识,我们要去朝拜他,那么在朝山之前我们首先就是要起信,真的相信山上的那位善知识,对我们真的有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花时间、力气去朝拜。那么对于放下这件事,就是要先相信自己能够放下。我们举的例子:提起了重物,然后手酸了之后,就直接把它放下。还有世间人告诉你面对事情的时候要面对它、处理它、要放下它,都是起信的范围,要你相信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你如果有往世的善根,那你今天就不应该怀疑佛、不应该怀疑法、不应该怀疑僧、不应该怀疑戒,你一定会去找善知识,你一定看这世间上有谁真实证悟的,他所证悟的法是不是符合实相,然后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经典作依据。你一定会去,如果是今天你一定会添购一台计算机,将计算机把《大藏经》放在里面,或电子佛典放在里面,好好的阅读,然后遇到佛所说的:不能简择处,你一定会跪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律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佛者的无奈是什么?就是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种说法,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好不容易选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乎逻辑,最适合自己的想法的修行方法,然后来修行;这样一修就是二、三十年,有一天碰到一位善知识跟你说:你这样的修法,修到驴年也修不成。然后把经典拿给你看,说你这样的修行方法错在哪里,你终于了解到了:原来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所做的一切修 三摩地

2018-07-22

相信我们都喜欢做个受人欢迎的可爱人士,显然动中定力的培养是切身攸关,非常重要的功夫!至于如何培养动中定力,建议有心人可以学习一位善知识所施设的法门──「无相念佛」来培养现代人的动中定力。本书所述之方法,能帮助行者从有相的散乱心念佛,到达事一心念佛的阶段--无相念佛。使行者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亦能净念相继的无相念佛,这是一种动中的工夫;在日常生活中能 三摩地

2018-07-22

心中绕着以前人家教我的,反正诸法都是缘生缘灭,不是这样吗?哪来的不空的呢?如此说法几乎颠覆了以前人家教我的学佛观念啊!?这位善知识提醒了我,心经不是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是般若精华所在,是一般人所学不到的佛智,突然间冒出「楞严经」经书中的一句话:《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2:「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 三摩地

2018-07-22

对一个造了恶业的人,而还可以蒙佛菩萨和善知识的慈悲,心中真的有说不出的欢喜,真的也不知道如何报答佛恩;虽然烦恼还是随时现起,但是还是不碍这个证悟的知见,知道自己没有白费多生多劫的修行,可以知道这个明心真正的道理,又知道阿弥陀佛的慈悲,可以即将走完这一大阿僧祇劫的道路,心中诸般感触,实在是不知如何尽述。所要说的,已经几乎都说了。为了的未来,有些事情还 三摩地

2018-07-22

】,其藏密上师以邪知见误导学人,致佛子平时辛苦所修持之功德,如破了洞的麻袋一般,渐渐漏失,其龙天神亦因此学子破戒而远离,冤亲债主及诸恶鬼神,得其方便缠身附体,以致障碍修道,最终因心性观念转变偏邪,不能与了义、善知识相应故,而终将投入藏密或外道的怀抱里,白白断送自身福德慧命。有鉴于此,愚以有限知见,将所知之酒戒轻、重罪及性罪、戒罪,依释迦牟尼佛于天界之报身佛--卢舍 三摩地

2018-07-22

5、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且无违背。6、有慈有悲、孝养父母、师僧和上、小心敬上(对师僧会小心敬奉)。7、知人缓急处事有方(知道别人有急事会出手相助,做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8、善能和合,常乐信佛(深知和睦相处之道,喜爱佛法、相信佛法)。9、好行布施,常生供养。10、不耐于债,不负他人(不愿欠人债务,不会背弃、背叛他人)。11、少许财物,好习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 三摩地

2018-07-22

只不过学人的信心不足,想善知识又还没有到我所住的地方来教授正确的参禅的方法,那应该因缘未到,所以不必了,不需要参学了,反正是不可能开悟的,这样自暴自弃,如是便是不明事理的人,要知道,善知识一定要到眼前来,这样才肯信受,便是怯懦之人,这样除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开悟横加否定以外,也是不相信善知识的方便,所以要相信不管善知识有没有随住左右,还是要有 三摩地

2018-07-22

」照这法师的说法,大家只要看到佛经的字面的意思,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就好了,那何必法师来演说呢?很多人因为多生修学熏习佛法,所以也不经过深思,想这些文字兜来兜去,应该就是「妙法」,应该就是无上的「深妙法」,岂不知,这些说法的人,只是将更白的文字堆砌而成,将经典的表面文字意思直接说,但还是不晓得经典说什么?这些话只要再将上述的「翻译文字」再阅读一次,便知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