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不是凡夫了,但仍然是愚人啦!而菩萨不必入地,更不必到成佛时,只要有大善知识教导,在七住位就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境界了。所以缘觉仍然有他的“不善之暗”,因为对于无余涅槃中的境界还不懂。那么也许有人问:“那菩萨证悟了就没有‘不善之暗’吗?”我说还是有啊!因为证悟之后,在咱们同修会中早就说过:“当你明心以后,你就瞪著 | admin 2020-06-20 |
|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 | admin 2020-06-14 |
|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复次龙王。若离绮语, | 三摩地 2020-06-14 |
|
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 | admin 2020-06-14 |
|
佛藏经念佛品第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于此法中云何为恶知识?云何为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当观身,取是身相,所谓不净。当观一切诸有为法皆悉无常,观一切法空无有我。比丘,汝当取所缘相,系心缘中,专念空相。当乐善法,当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为令断故观念修习。谓为断贪欲观不净相,为断 | admin 2020-06-14 |
|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 | admin 2020-06-14 |
|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尔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见此二子否?此二子已曾供养六十五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 | admin 2020-06-14 |
|
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恶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于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横教二乘声闻经律、外道邪见论等,犯轻垢罪。若佛子,应好心先学大乘威仪经律,广开解义味,见后新学菩萨有从百里、千里来求大乘经律,应如法为说一切苦行: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 | admin 2020-06-14 |
|
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 | admin 2020-06-14 |
|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 | admin 2020-06-14 |
|
所以,一般的善知识在解释中观的时候,千篇一律都是这么说:我们觉知心中要保持中庸,不要落在有的一边,也不要落在无的一边;不要落在贪上,但也不要落在厌上;要两边都不执着,这样就是中道的观行。像这样子讲的人,都是在讲皮毛话,都是想象的中道观行,自己都不知道中观的义理。有的人则会这样说:我们心里面不要起分别,这个就是无分别;但是无分别也是一边,所以要再把这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平实书笺》真如无形无相,说不可见;佛性虽亦无形无相,然可眼见;但因性障深重,致诸佛子福德不具,不能眼见,故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贪淫瞋恚愚痴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众生亦尔,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乃是众生所不曾触知者;要须亲闻善知识开示,要须知有法界实相之后,起心欲加探究时,此无始无明方得初次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 | admin 2020-06-08 |
|
其中多少的关节处、善巧方便处,还得有善知识的开导,所以如何能起慢!更何况有一点点的功夫成就就自称是佛、大觉者、是究竟者,这都是大妄语业;会有这些大妄语业,探究起来,不离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这都是一切粗重系缚的根源。因此在修学的一个过程当中,如何能够依着自己的定力,看到自己见、爱、痴、慢的起行,在利乐众生的过程当中,看到自己以及众生相对应自己身、 | admin 2020-06-08 |
|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善知识,知道般若诸经的精华,在于《金刚经》;又有许多的善知识说:般若诸经浓缩以后就成为《金刚经》,再把它浓缩就成为《心经》。所以《金刚经》的精华就是《心经》,可见《心经》就是般若诸经的精华所在。《心经》所说的主要意旨,是在讲真心妄心和合运作,并行不悖;也在讲妄心与一切法都是虚妄法。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真心的话,妄心就统统是无常、是空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正法,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正法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因为他没有一个重大的障难--他没有毁谤大乘法的障难;而舍寿的时候,他是遇到善知识的帮忙,所以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为他赞叹,这个善知识为他赞叹大乘十二部经的经首题名字--就只赞叹经典的名字。譬如赞叹《妙法莲华经》多棒多棒、《大方广如来藏经》多棒多棒、《解深密经》多棒多棒,赞叹这些经名而已。只是赞叹这些经名,这样子就加持这个下品上生的菩萨,因此这个善知 | admin 2020-06-08 |
|
如今的南传佛法中所谓的阿罗汉,都已经不懂他们的阿含经所说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的真义,当然现在他们所谓的阿罗汉证境,也都只是因中说果罢了!由此可见这个我慢是极难断除的,除非有真正善知识的教示。我慢的具体示现,举例说之,就更容易理解了!譬如婴儿刚出生数天,虽懵然无知於世间法的情境,也无知於自己存在的状况,但却已经执著於自己的存在,一 | admin 2020-06-08 |
|
佛子若能证验种智,证验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深入现观诸法无我,双观诸法空相及空性实相,发起一切种智之少分智慧,名为道种智;斯则名为初地菩萨,非二乘愚人及凡夫异生所知,亦非明心见性而不学种智之禅宗祖师所知;唯有证悟如来藏后,随真善知识修学一切种智者,方能发起道种智而入初地,方知初地道种智之智慧。--------平实导师《楞伽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菩萨刚开始修学佛法,对佛法没有任何正知见,因此要从经典开示以及真善知识教导开示才能对佛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因此愿意跟随经典以及真善知识修学佛法,修学佛开示的第一义谛法与次法。法就是指明心见性,譬如明心是找到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见性是以肉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等等。次法就是明心见性所必须具备的法,譬如要有参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