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三个吉祥,是你能够值遇善知识,能够在善知识上面先种下福德,你的心性能够纯正,这是最吉祥的。第四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除去种种的恶法,能够修学善法,能够不要喝酒;要能够自己行为上有所节制,不要贪于异性之色,这是最吉祥的。第五个吉祥,就是你能够在法上多闻,而能够修学戒行,而在法、在律上面,都能够精进的加行用功;然后学了以后不会去和人家产生种种的诤论,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好像早期不是也有一个教派叫作鸭蛋教吗?后来不是也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而被禁止了吗?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可能是有一些教派,它其实是打着劝人为善的幌子,表面上看起来是风风光光,好像是大善知识一样,其实背地里做的尽是骗人钱财、淫人妻女的勾当。只是因为说,他们善于宣传以及包装,反倒是一些纯朴善良的大众都被蒙在鼓里面,而对那些所谓教派的本质完全无所了知;那也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相信有解脱道、有佛菩提道,可是他却不相信有久学菩萨善知识,他可以自己明心开悟,他可以被三乘经典验证而不会互相矛盾,他也可以教导学人建立佛菩提的正知正见,来修学六度波罗蜜而开悟。除了不信有得道者,这个人他也不信自己能得所谓开悟的法或者解脱道的法,这样的人就是信不具足的第三种。那么真正的信佛到底该如何作呢?我们来举个经中的来为大家说,在《信佛功德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从证道者的立场来看,他们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来也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像诸佛菩萨、善知识,为了破邪显正所开示,以及探讨的佛法、外道法、、邪法、二乘法、大乘法等等不同的法,也都是在说明这些法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同,而让修学者能够在明了之后,作出正确的抉择。以上是对于法大略的说明,那什么又是法门呢?法门是佛法中的专用语,专指佛菩萨所开示的胜妙法道;因为这些法道,能够开启众生的解脱之门,能够普令有情众生超凡入圣,出离生死苦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为了锻链功夫定力以求见道的阶段,应该要减少外务的攀缘之外;反而要在种种世俗烦恼中,才比较有见道及种种佛法证悟的因缘。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0集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正源老师开示(原标题: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现在到了末法的时候,有好多的善知识--大善知识、小善知识--说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妄心。因为他们不了解第八识实际上的功能体性,也不了解祂就是未来成佛时的真如;他们不了解菩萨证得阿赖耶以后,经过修行,把贪瞋痴慢疑等随眠种子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而发起受生愿继续再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无生法忍究竟,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个时候还是这个第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来有个大法师终于有一天遇见了一个善知识,就问:「『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什么意思?」善知识就说:「下一句。」他不懂,心想:「要再问下一句喔?」他不懂善知识意在何处,只好又问:「如来『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是什么意思?」善知识还是回答说:「下一句。」奇怪?这善知识怎么老是讲同一句话?都是答非所问。「喔!我知道了,原来答非所问就是禅。」所以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何才能证得真心实相呢?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听闻熏习了义佛法的正知正见,听从善知识的引导,信受佛说之如来藏真心,找到一个真正的入门方法。而当我们悟明真心见到自性之时,对照佛经即会倍感《心经》的亲切,《心经》所讲如来藏心、众生心不一不异和合运作的亲切,即会明白不仅《心经》是在讲真心实相,《金刚经》、《楞严经》等无数了义经典都不离此,因此我们会于如来藏总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遇到了义究竟正法时有好、有坏,但是在好与坏之间,完全在于个人,无关善知识,也无关正法;如果能够谨慎口业,就不会有这些现象,所以这方面要请罗老师多注意一下,好好的教导学员。能够这样去做,才能够把凡夫性消除掉,才能够发起圣性,不然你没办法发起圣性的。想要超越十住位,想要长养你的圣性而具足性种性,就必须要修除这些错误的观念和习性,除掉以后才能够圆成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三种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慢心,能够愿意相信佛陀的言语,他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他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无想定的意思,是彼此不同的;因为没有慢心,而且也愿意跟随善知识来学习,这样子他就不会被自己的慢心高涨所遮蔽了。我们如果说,根据上面所举的这个悲智先生,他所举的这一些文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他对于无想定这三个字,对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4、业是怎么来的: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力。这个业的势力若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力。若想要离开恶业力,就从这里下手;身口意行修正了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可知现今世间人,过去的宿债虽然已经偿毕,才恢复人身;又值佛法尚存,本来应该努力寻求真善知识,听闻,务求证悟,如此得人身方不唐捐。然而,却因宿习坚固,执邪倒见,虽生中国如同边地,诸根虽具却性如騃哑,虽得人身,又造了十不善业,生杀不断,复又轮堕,辗转轮回不休;除非听闻到,又兼俱福慧资粮,得遇善知识应世说法,方能有因缘触证如来藏而离开恶业及异生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末学恳切的奉劝新竹凤山寺《广论》班的学员,早日远离《广论》的邪见与邪修行,尽快脱离鬼神之掌控,早日寻觅真善知识,修学,才不会唐捐此世难得之暇满人身。1CBETA,T32,no.1672,p.747,b10-21(原标题:重要知见(五)——三恶趣苦之饿鬼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79得不到善知识摄受之苦、时节改变寒热不适应之苦、无有房舍遮风避雨之苦、所作事业不顺、休废之苦,以及色身变坏与老病死之苦。亦有一苦、三苦、七苦、八苦……等之分别,所以在人趣中受生之有情,若想要修学法解脱之法,或者成佛之法,对于苦的问题就必须面对,且需如实探究清楚。《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又说,诸天人将死之时,有五种衰相出现:一、所穿天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下一世来讲,譬如您这一世在守五戒方面,您不妄语,您说话很诚实,这样一个诚实的心性,会在下一世让您在没有遇见一个善知识——或说不管是世间的善友或是说佛法的善知识,乃至你还没有重新再接受三归五戒的时候,由于过去世的熏习,由于心性的已经养成,您不需要有身口意造作有这样子的一个场合再重新受这个三归五戒,您自然就会遵守您前世心性延续到这一世的自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之所以还会不时犯戒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对于因果道理的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对于毁戒作恶产生之严重后果,不是那么清楚;这方面就要透过亲近善知识、多熏闻正法,使自己对于因果的正理能够逐渐累积加强;那这方面的力量,就会渐渐超过种种境界对他的影响力,而能在历缘对境之中,分分降伏性障及转变自己的烦恼习气。菩萨们想要在佛菩提路上顺利前进,一定要知道: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以从上诸贤,无有怨怼于诸病苦者,乃至圣玄奘菩萨受剧大病苦时,唯一所想者,在于担心所翻译者是否无有合乎佛意;众圣贤者之用心,皆如是也!皆非于个人有所得法上用心,以今日已经用功于佛道,既受熏习,虽有诸般种子现起流注,然善根不泯者,自知如何应对,不至于惶惶终日;能于善知识处,知有如来藏随诸烦恼从来不舍行人,何不受教,契然斯语,何学世间人之堕于断常二见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以初学者往往需要善知识帮他做一些分析,以便确认轮回不是无稽之谈;而过去生早就信佛之人,今生再接触到佛教,无需多说就会相信轮回的存在。===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有情众生的三世不仅客观存在,佛教还有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譬如判断一个人的前世,《大宝积经》卷七十二载:……若从人(命)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其人贤直,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