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云何名为善能谏举?谓若有余,于增上戒,毁犯尸罗;于增上轨,毁犯轨则;由「见、闻、疑」能正谏举;真实,不以虚妄;应时,不以非时;饶益,不以衰损;柔软,不以粗犷;善友,不以憎嫉。如是名为善能谏举。】《瑜伽师地论》卷2506不敬请法戒(新学菩萨应持经律,依善知识供养、礼拜,听受佛法)新学菩萨,学法请法,常请说法,不请法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有佛、经、律、大乘法、正见、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学修习;而舍七宝,反学邪见、二乘、外道俗典、阿毘(pí)昙杂论一切书记,是断佛性、障道因缘,非行菩萨道者;若故作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佛灭度后为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何等为十?一、结宿冤,二、恒疑虑,三、恶友随逐,四、善友远离,五、破佛净戒,六、王罚,七、恣纵愓逸,八、恒时忧恼,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狱。】偷盗也是跟众生结怨,并且会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疑虑而不能信任我们。而且小偷或盗贼多半结交的都是一起偷盗的恶友,善良有道德的朋友也会远离他。偷盗不仅是违犯了佛戒,也违犯了世间的法律,会遭受到刑罚,偷盗的人时时都不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莫要轻视自己,以为力小微轻,莫要以法运兴衰揣测自己今生将来可得的果位,要相信如是接触大乘佛法,能够安住熏习大乘了义,跟随大善知识的书籍,听其循循善诱,心中虔诚恭敬,义理如是胜解,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不可思议!证取菩提是很容易得到的,这明白实相心绝对一点也不困难,开悟就是如此容易!《优婆塞戒经》上佛陀亲自说: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菩萨求于菩提之时,复有四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心坚难坏,三者能行难行,四者怜愍众生。复有四事:一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二者常乐称赞他人功德,三者常乐修集六念处法,四者勤说生死所有过咎。善男子!若有说言:离是八法得菩提者,无有是处。”〗讲记 菩萨修习成佛之道时要做到这四件事,但是仍然不能离开前段经文说的六度波罗蜜。这四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善友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过失,因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菩萨不应该犯五戒十善,不应该犯菩萨戒,乃至小小的行为但可能会危害正法的事情,也不应该犯!但我们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有可能习惯不敢得罪别人,或者别人也不敢得罪我们,因此我们犯了一些小过失或大过失,有时候别人也不敢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言北方者即善知识,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软言,礼拜赞叹,是人则能供养北方;语译:北方就是善知识。北方与南方的师长有些不同:南方的师长主要是在世间法上教导,使受学的在家菩萨赚取生活资源,是比较温暖的;北方则是佛法上的善知识,是比较严肃而一丝不苟的,是比较冷峻的,所以是北方。也就是说,对于善友——善友是能教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如果是地上的菩萨来亲近声闻、缘觉,那是结交善友,是要促使他们回心于大乘,所以也要亲近他们。除此之外,大菩萨们亲近声闻、缘觉,有时亲近的是菩萨声闻、菩萨缘觉,双方更可以获得大利,因此更应该亲近。第四,大菩萨们亲近善知识则有很多的不同,就看各人的因缘、证量的高下而去亲近不同的善知识。善知识,可不一定是几地以上才称为善知识,有时候乃至凡夫善知识的一句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藏自己本身是真如无我,归属于祂自己的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的颂偈是这样子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这里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可以相比拟—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主要的绳子—来提振这中间的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正法,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藏自己本身是真如无我,归属于祂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倘若说因为发了菩提心,亲近了善友、善知识,修学如来藏,亲证了自心如来藏,发起了般若实相智慧,能够观照到这个自心如来,祂的法相永远是本来解脱、本来的永远是无我的这样的来生出万法来运行,也不落于三界有的系缚中,也不落于一切无的这个空法中,那么在三世之中都无所得。因为这个如来藏法性与所生诸法的性相都是如如;因为如来藏自己本身是真如无我,归属于祂自己的这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们,他们发起了菩萨性,而且努力的在道业上面用心。因此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智慧,或者有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来实践随喜赞叹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来成就这一分最上供养。但是,我们在随喜赞叹之后,同时还要继续配合回向来加乘当中的效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的敎团中,能够亲近善友,远离恶友,一旦有不良习惯,师长、同修可以提醒我们更正。所以在敎团中集体共修,比起自己独自的自修,修行进展会迅速。更重要的是,共修菩萨道的时候,功德是整个团体一起合作建立的,那么未来生的果报就会是团体中每一分子都会有一分功德;所有的功德我们都能够参与一分,使得菩萨之间未来的缘会结得更深。这一生已经和合在一起行菩萨道了,团体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说: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好,我们从佛陀在这里的圣教开示,就已经说明得很清楚,一切的菩萨,如果要修集殊胜的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得要这样修集圣道;能够成就的话,那就要遵循四种法要来如理实践——第一就是要亲近善友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说: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好,我们从佛陀在这里的圣教开示,就已经说明得很清楚,一切的菩萨,如果要修集殊胜的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得要这样修集圣道;能够成就的话,那就要遵循四种法要来如理实践——第一就是要亲近善友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再者,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这些种种的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有些善友们,他们发起了菩萨性,而且努力的在道业上面用心。因此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智慧,或者有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来实践随喜赞叹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来成就这一分最上供养。但是,我们在随喜赞叹之后,同时还要继续配合回向来加乘当中的效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二十舍离善友。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不隐密。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不悦。二十五多增语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远离。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违犯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三十三颠狂转增。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原标题:佛经因果问答)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