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三摩地

2018-07-21

加行位即是学人欲进入“唯识性”前,也就是在大乘真见道破参明心之前,熏习参禅重要知见的阶段,正是先令断除我见。为令学人悟入唯识性及唯识相故,应先开示五蕴身中有第八识真如,在破参之前,先使学人心中似有真如之法存在,宣示一切法、五蕴、十八界、七转识、五根皆是真如心所生、所显,万法唯识即是真如心阿赖耶识之体性。依四种寻思而定加行位之四位层次:暖、 三摩地

2018-07-21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那也不对,那是胜论外道的说法,是凭空想象而建立的,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和唯识经典中,早已破斥过了。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有的人说,“真心从来是常,永远不变异。”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如何成佛?因为经上讲,真心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如果祂永远是常,常则不变异,不变异就不能受熏染,不能受熏染则清净法种就无法熏习成长,那就不能成佛,所以不 三摩地

2018-07-21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既然有八个识,有真心、有妄心,那么存在于众生的身中呢祂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来看看八识并行的道理,我们从唯识很有名的一个偈来作说明:那个偈是这样写的“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这是唯识上一个很有名的偈,它其实是在说明八识并行的道理。我们先来看看说,什么叫作“八个兄弟共一胎” 三摩地

2018-07-21

950,a20-21),经中已明言:当生命到达终点,即将无法在世间运作时,这个剎那剎那生灭的意识觉知心,将会渐渐的消失乃至断灭,此即唯识学所称的初死位,识如来藏尚未离开色身。今生所造一切的善业、恶业、净业、不净业,将随第八识业种的移转而显现业境(不含无记业)让自己看见,就好像播放电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的出现,将一生所造善恶业行全部现行,出现总时间不到半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是所生法,打了针以后,意识断灭了;身体劳累而熟睡无梦时,意识也是断灭,故说意识心是「不恒」,这就是唯识学上说「意识心审而不恒」的道理。意识要有五色根不坏,于根尘相触时,末那识于中起作意,促使如来藏现起意识及眼等五识,才能了别诸法,所以前六识都是缘生法。如果眼等五色根全坏了,则意识不能在人间现起运作,所以意识不能离五根而存在,所以是缘生法。有生则 三摩地

2018-07-21

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对识阴自己的认知错误,或是被恶知识作了错误的教导(唯识学中名之为邪教导),因此不断在做识阴苦集的事业,令识阴喜乐增长、日渐广大,我见难断。戊、识阴的苦灭如果识阴六识的功能灭失了,识阴的功能不再出现于三界中了,就证得无余涅槃了;而识阴功能灭除的境界其实就77是识阴的灭除,因为识阴存在时一定会有识阴的功能伴随著出现;所以识阴苦的灭除,就 三摩地

2018-07-21

不管这个公案如何说,这香严禅师还是没有忘记他想要参禅,所以还是日常生活中,又一个一个的怀疑,最后一次的疑情终于被打破了,所以把这个事情终于厘清了,原来如此,所以他也不是在道场悟的,如果要说悟,实在说,到底有多少人是在道场悟的呢?哪里不是道场呢?只要开始参究,有这正确的知见一直追到底,就算是不参究,也很难不破参啊!那就要说,什么叫作正确的知见追到底呢 三摩地

2018-07-21

”四、悟后起修(一)悟后应修学唯识悟后应随善知识修学唯识种智。禅宗的开悟仅仅是大乘佛法的见道,悟后需依《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同性经》、《成唯识论》等唯识经论修学种智,才能进入初地修道位,修道成佛。(二)悟后应除烦恼、转习气《楞严经》卷十,佛言:“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开悟是理悟,除烦恼习气是事修。烦恼习 三摩地

2018-07-21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第十中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而真正的慈悲须缘于对众生平等的深刻体验。但如何说众生平等?唯有从众生各个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如来藏,才能说众生平等。如果只看一切众生的五阴,必有美丑、高矮、胖瘦乃至聪明愚痴,如何说其平等?假使要强词夺理而说:一切众生终归 三摩地

2018-07-21

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此等众生虽然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也就是世尊第三转所说唯识系列经典,例如:《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方广如来藏经》、《楞伽经》、《解深密经》、《胜鬘经》等等;然而要得善解义趣│也就是要常闻熏而通达教门,于第一义心不惊动,虽然尚未能亲证自心如来藏,却能安住于教门中佛语、菩萨语之教导,不曲解不误解经中佛语,不谤大乘而深信因果。于命终舍报往生极乐国,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种智包含了道种智,因为道种智就是一切种智修学尚未,因此道种智与一切种智都称为种智,也就是如来藏中的种子功能差别的智能,这也是般若;这就是三转法轮唯识诸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许许多多三转法轮所讲的经,统统属于种智的唯识学,这就是一切种智。唯识的八识心王是实际上可以修证的法,不是像藏密黄教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祖师们所 三摩地

2018-07-21

《成唯识论》卷三:「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盘。」(2-1,p.103)「灭阿赖耶」是断除一切杂染,转依无间;亦即是断舍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种取受性,也就是当来后有之取受性及现法中一切杂染所依之取受性。《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 三摩地

2018-07-21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佛,不论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 三摩地

2018-07-21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三摩地

2018-07-21

他的著作比无著菩萨更丰富,包括:《金刚经论释》、《习定论释》、《十地经论》、《唯识论》、《法华经释》、《俱舍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释》、《佛性论》及《大乘成业论》等巨著,对后世大乘佛法的弘传,起了极大的作用。凡大小乘学人均以他们兄弟二人的著述作为蓝本,连当时的外道对他们二人亦敬佩有加。世亲菩萨的论著与注释的典籍甚多,奠定了大乘佛教唯识瑜伽行 三摩地

2018-07-21

这里还有说到,如果要满足初地,入了初地之后要满足初地,还要修百法明门,因为这是别教菩萨的增上慧学,是不共通教菩萨跟二乘的;除此之外,还要对于百法明门一一验证,而能够通达虚妄唯识门跟真实唯识门的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在入地之后,要永伏思惑而且要把它断除,成为慧解脱,也就是入地的时候就是真正要把声闻的四果能够有所实证;然后实证之后,再依于十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