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您所谓的唯一的本体,是哲学上的想象、外道的见解,若真有唯一的本体,为什么会有别业的出现?从《大般涅槃经》世尊的答复中,已可看出,「唯一的本体」这种想法,是不能成立的;《成唯识论》和《瑜伽师地论》也已经破斥这样的说法。因此,不管是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皆是各各有,但其体性相同,所以佛经说之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千万别误会成众生共同拥有一个真如、佛性 三摩地

2018-07-21

1585成唯识论(卷3)T31,p0014a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大乘阿毗达磨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No.1585成唯识论(卷3)T31,p0014bNo.1585成唯识论(卷3)T31,p0014c故说此识名阿赖耶。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 三摩地

2018-07-21

空、无相、无愿、无我,然后最后到显了性的时候,可以在唯识的时候,直接说这阿赖耶识是怎么样体性。可是这些法,实际上在《阿含经》里面就已经宣说了,就是无有见闻觉知、无念、无分别。衪的分别、了别,衪了别众生就是怎样?众生的心行!所以,你所想衪知道了,不然有一个人骂人,可是他没有出现语言文字,这时候如果他的如来藏不晓得,这样就麻烦了!这样的话,以后他只要学 三摩地

2018-07-21

佛法中有所谓的三自性,这个三自性其中之一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又称为圆成实自性,祂是三自性之一,这个三自性也是第三转法轮唯识增上慧学重要的法相。要知道圆成实性当然就要先知道三自性,三自性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说:“诸法自性略有三种: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所以说三自性指的就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还有圆成实自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一切染净法都要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这也是大众所认知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三界都是由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万法都是由八个识和合运作而出生的。既然一切染净法,都要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当然是诸圣人现行法快乐所住的三昧之境界;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众生,以及出生诸佛国土的根本因。第二,常为五乘人作种性。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法种,根本没有五乘出现,也 三摩地

2018-07-21

学习唯识经典而仍未开悟之菩萨名为相真知。学唯识经典之已悟菩萨名为了别真如。在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地名为清净真如,(详《解深密经》)然犹未到佛地。八地以上仍有八种无始无明及四种障应断,断已方能成佛。真如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三、究 三摩地

2018-07-21

主要著作包括:《道生大师传》、《心性与佛性》、《新译〈佛国记〉》、《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唯识无境:佛教唯识观》、《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新译〈华严经十地品〉》等。 (原标题: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 三摩地

2018-07-21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三摩地

2018-07-21

唯识真如。知有为行惟是心。执着真如。所谓我说苦谛。邪行真如。所谓我说集谛。清净真如。所谓我说灭谛。正修行真如。所谓我说道谛。弥勒。行相真如。执着真如。邪行真如。此三真如。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弥勒。相真如。唯识真如。此二真如。一切法平等无差别。弥勒。清净真如。声闻缘觉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无差别。弥勒。修行真如。如闻妙法差别观奢摩他毗婆舍那。摄 三摩地

2018-07-21

三者唯识第一义谛。知有为行唯是心识。四者执着第一义谛。所谓我说苦谛。五者邪行第一义谛所谓我说集谛。六者清净第一义谛。所谓我说灭谛。七者正修行第一义谛。所谓我说道谛。文殊师利。行相第一义谛。执着第一义谛。邪行第一义谛。此三第一义谛。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文殊师利。相第一义谛。唯识第一义谛。此二第一义谛。一切法平等无差别。文殊师利。清净第一义谛。声闻缘觉 三摩地

2018-07-21

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善男子。亦无有异。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有八个识和合运作,才有众生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诸法出现,这也证成了经中所说万法唯识的道理。所以经中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指陈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如果没有如来藏存在,就不会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说法出现;因此否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人,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愚痴人。第二件事,既然众生所领受的诸法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有什么好执着的?有 三摩地

2018-07-21

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唯一证悟第八识的佛子。禪宗开悟所证,同样也是第八识。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六祖慧能悟得如来藏,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为 三摩地

2018-07-21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的精髓有哪些呢?第一个就是般若,第二个是唯识,主要的是这两个部分。般若经是依如来藏而说,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只认为般若经讲的就是空,一切法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所以你不要执着这个世间法。其实不是!般若经讲的空是在讲如来藏,但是一般人并不知道,等一下我们就举一些来说。般若经大家听过的经,或者是说平常你在作课诵的过程当中,你会去把它拿来课诵的经,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成唯识论》中有颂说:【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4意思是说:还没有证得唯识真如法性的人,在修学增上慧学时,应该先在心中建立一个好像存在的东西,名为真如,假名为真实唯识之自性,然后求证之;但因求证之时仍未实证真如而不能现观万法唯识的实相境界,所以仍然未离开有所得的境界,以此缘故而说不是真的已经住在唯识性中。这就是说,大乘见道 三摩地

2018-07-21

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 三摩地

2018-07-21

故应探讨《成唯识论》所云(意根)但缘藏识见分(参见附注)之真实义,不能依误会成论后之此语,即说意根仅缘第八识见分不能触缘法尘,否则非但六入中之外六入、内六入等意入法不能成立,意、法为缘生意识亦将不能成立,成为推翻阿含真正义旨之破法行为;亦将成为毁破唯识经论之谤法行为,将成为意根不与别境慧相应,则违大乘经论中处处宣演意根与别境慧相应之圣教,亦违理证上 三摩地

2018-07-21

这就要大略地来说明唯识的五位百法了。五位百法它的总纲说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换句话说,它是有次第性。如果您能够把这个颂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