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阴界入所生的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所含摄,皆是因缘和合生起而存在,本来没有实我、实法的自体性,但世人不能了解万法唯心所变之缘起自性的,所以妄生产生执着,认为存在真实的我和真实的我所。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因为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所以因为喜忧相灭,这个就是菩萨的喜觉支。那菩萨对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都是自心缘于自心,除了这个以外没有其他一切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这个是菩萨的猗觉支。紧接着,菩萨能够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都是如来藏所现,能知所作主的心没有一法可得,因为这样子而心得定性,不移不转,这 三摩地

2018-07-22

思路:根据经论,从器世间的成住坏空(这部分对现状的描述,可以参考十方论坛有过的一个帖子,对照了现代天文物理所观于佛经的描述,非常一致,推断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乃至须弥山的所指;这里就会涉及到神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辨析佛教对神通的态度;关于器世间的描述和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可以引申出佛教的世界观,这部分可以参考甘愿做菩萨系列的内容),引申一切唯心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以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是故喜忧相灭,名为喜觉支。菩萨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缘于自心,除此之外,无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名猗觉支。菩萨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皆唯如来藏所现,能知能作主之心实无一法可得,心得定信,不移不转,名为定觉支。菩萨得心定已,观此定心住心亦妨涅槃,故于能观而具慧之心亦知应自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法门的殊胜在于,行者若能修行至此地步,则必有把握于临命终时能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了。行者若原本参禅,也可因此无相念佛功夫的纯熟而具备参禅的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了。具体细节请请阅平实导师所著结缘书《无相念佛》。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法门的殊胜在于,行者若能修行至此地步,则必有把握于临命终时能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了。行者若原本参禅,也可因此无相念佛功夫的纯熟而具备参禅的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了。具体细节请请阅平实导师所著结缘书《无相念佛》。注解²、有情之心识共包括八个,末那识是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行相非常微细,凡夫很难触证到祂的存在,但祂其实才 三摩地

2018-07-22

或许有人会怀疑:“这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三界唯心的心,不是如你们所说的如来藏。”既然有所怀疑,当然要解释清楚,以免质问者自己没有弄清楚经中所说的真实理,却来质问提出正确说法的人颠倒,那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吗?佛在《央掘魔罗经》卷4曾开示:“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的因果是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基础的,在劝人为善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宣讲出离心、菩提心和般若智慧做了铺垫。五戒十善属于人天乘。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不仅讲授了十种善法,而且强调一切善恶业都是唯心所造,“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这就为宣讲般若智慧做了铺垫。经中还提到了 三摩地

2018-07-22

人们都说“宇宙广阔无垠”,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是传统三维空间宇宙观,更发现而产生了多维空间的宇宙观,并进而从理论上认识到时空可以跨越,时光可以倒流!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还指出了著名的物质与能量互相转换的公式,物质和能量都各自不再守恒,而是物质可以“无中生有凭空消亡”!当完全违反常识和传统物理学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对论发表后 三摩地

2018-07-22

一、佛法不同于哲学上的唯心论一般人总以为佛法是唯心论的,在这辩证唯物时代已失去了存在价值。其实,哲学是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佛教则以证到真如实相,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说,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无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也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心本无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法是心法,而世间一切万法皆唯心所造。把心弄明白了,把心地修平整了,处处都是良辰美景,这样的人生岂不快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12-14 (原标题:前世谁埋了你?--浅谈爱情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又复当知,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 三摩地

2018-07-22

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20夜摩宫中偈赞品〉又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法中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明,一切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所出生创造的。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个根源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世间是共业所成,是大家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作而形成的。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一切唯心造。心既能造业,也能转业。即是『转变由心』的道理。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福自己求』,以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说明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 三摩地

2018-07-22

尤其是真正的修行人所带的命格,已经不是占卜算命所能算出来,既然算不出来,求它又有何用?从上面三个例子,告诉大众一件事实:占卜算命并不具有绝对性、全面性及普遍性,它是可变的;既然是可变的法,它不是真实法,学它、求它又有何用?第二点、占卜算命属于世间法,又不具有绝对性、全面性及普遍性,当然与出世间法无关;既然与出世间法无关,更不用说能够知道世出世间法一 三摩地

2018-07-22

逢人普劝修习此一法门:慈悲心起,普愿人人皆能由此法门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自知必能于临命终时往生极乐,毫无犹疑。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不同一般学佛者之心中傍徨、不能得力。行者若原本参禅,此时已具备参话头及思惟观之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心大欢喜,便发善愿:愿一切佛子俱得由此无相念佛法门、亲见无门之门。一般人修习此一无相念佛法门至第九阶段成功,多在 三摩地

2018-07-22

虚妄所立法,及心性真如;定者如是观,通达唯心性。”(《大乘入楞伽经》卷六)这个意思就是说: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的缘故,才能够有意根的运作;这个阿赖耶识跟意根互相的作为俱有依,因为这样然后就会有三界当中前六识的出生。那么前六识出生之后,才能够分别六尘,才能够分别三界当中的六尘,进而才会有前六识的这个虚妄分别所建立的种种法——先有前六识对 admin

2018-07-21

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心性本净,无明不起,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义;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一切法本来唯心,多少假名知识于此一句便生错解,以为离念灵知可以生一切法,事实上既然离念,便是念头不生起,念头既不生起,如何能有一切又离念灵知并非真的无念,因其既然仍有知,便仍是意识境界,意识一 三摩地

2018-07-21

大家如果听到唯识这样的一个名词,就会想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在前面几集当中,我们已经对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已经作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我在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解说。接下来我们来看,就有人讲说:“你们讲说唯识指的是八个识,但是有人讲说识有十个识啊,你们怎么只讲八个识?”但是如果说识有十个识,那到底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 三摩地

2018-07-21

这阴界入所生的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所含摄,皆是因缘和合生起而存在,本来没有实我、实法的自体性,但世人不能了解万法唯心所变之缘起自性的,所以妄生产生执着,认为存在真实的我和真实的我所。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