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8佛门以如来藏法千年传承,不曾改易如来藏概述如来藏是有情的第八 admin

2018-12-27

  应成派中观,不许有阿赖耶识,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不了义。月称论师《入中论》偈说:“经说外境悉非有,唯心变为种种事;是于贪著妙色者,为遮色故非了义;佛说此是不了义,此非了义理亦成;如是行相诸余经,此教亦显不了义。……如是了知教规已,凡经所说非真义;应知不了而解释,说空性者是了义。”宗喀巴(1357—1419)在《 admin

2018-11-07

   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句话其实已经指陈了有情生命的实相,也显示了万法的本质。它的意思就是说,三界中的一切法,包括有漏法,以及一切的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出生;乃至于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才能显现;如果离了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因此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 admin

2018-11-03

大乘佛法是以第八识如来藏法门为根本,如来藏是佛法的精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境界都是依如来藏而建立的,故说三界唯心;离如来藏第八识则无一切法,故说万法唯识。万法是由八识心王共同成就的,若无八识心王,则无三界万法,故说三界唯心。离如来藏第八识,亦无二乘菩提可言;因为二乘菩提所证的无余涅槃中,就是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自存在,是依如来藏 admin

2018-08-07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三)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 admin

2018-08-06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如来藏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如来藏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本无自性,以如来藏真如性为性,离如来藏了不可得)。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淨明心,性一切心(如来藏心真如性是一切心法之性),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 admin

2018-08-01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界之所以出现成、住、坏、空之现象而不断轮替重复,皆因有缘众生之如来藏中蕴含之共业所感;唯众生真心中之不可知执受所共成,非自然有,非某神所造。三界中一切法之生、住、异、灭,皆因如来藏--阿赖耶识,经由其相分及见分(七转识)而显现。然七转识见分之运作,不能离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外相分及内相分,离此则七识见分无能运作,则吾人能知能觉之心 三摩地

2018-08-01

然若归结八识心王,则唯一心--阿赖耶识;七转识皆由阿赖耶现行,七转识种皆由阿赖耶心所持故,三界境界皆由阿赖耶相分所显示故,故说三界唯心,唯阿赖识之所现故. (原标题:正觉总持咒详解)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证悟般若不退而继续进修之第七住位始住菩萨,转入相见道位中,历经第一大阿僧祇劫中三十分之二十有四的长劫修行,同时观行三界万法悉由此如来藏之妙真如性所生所显,证实《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理;如是进修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终能具足现观非安立谛三品心而至十回向位满心,方始具足真如后得无分别智,相见道位功德至此,然犹未入地。此时思求入地而欲进阶于大 三摩地

2018-07-23

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各位菩萨,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人们刚断气、呼吸心跳停止,称为初死位,除了造大恶业趣向地狱者,和生无色界天者外,一般而说,第八识是当意识觉知心完全断灭之后,才进入正死位中。所谓的正死位,是指如来藏已经舍离了五胜义根,但是还没有完全舍尽色身,一直到中阴身现起见闻觉知之前,就称之为正死位。第八识的舍报,渐渐移转到中 三摩地

2018-07-23

了知诸法无我,皆唯心所现。断分别我法二执,入初地。入初地已后,于诸地相诸地义。次第随顺观察,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真如禅。谓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缘真如禅。大意是:这是终教菩萨所修禅定。即之前始教菩萨于法相上分别人法二无我,渐断渐证(此人法二无我即是妄念,因为以二无我对治二种我见。因为所治的二种我见,虚妄不实,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云: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一切诸法,依心为本。当知一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真心!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 三摩地

2018-07-23

自性唯心,不能悟达。谨遵释迦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如顺水行舟,不劳自力而至矣。(禅净双修,以净为归,在北宋后期佛教界已成为时代之潮流。)9、清献公赵抃居士,任殿中侍御史,为人耿介,不避权贵,京城里的人都称他为铁面御史。赵抃居士平生不治资业,不近声色,乐善好施,恤贫救人不可胜计。四十余岁开始栖心佛教。经常亲近佛 三摩地

2018-07-23

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云何生:由我爱无间已生故、无始乐着戏论因已熏习故、净不净业因已熏习故、彼所依体由二种因增上力故,从自种子即于是处中有异熟无间得生。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昂时等,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是极清净天眼所行。彼于尔时,先我爱类,不复现行,识 三摩地

2018-07-23

中国文化胜妙传,三界唯心第一义;无量法门入宗门,万法唯识定一尊。代代皆有圣贤出,人人皆有妙真如;三乘菩提从此出,再写佛法大中国。  -----选自微信公共号《玄奘菩萨》2017-08-02(原标题:玄奘菩萨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二乘震五印) 三摩地

2018-07-23

玄奘菩萨所亲证的佛法根本,其实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那也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其所阐释的大乘第一义谛,而中国历代的禅宗祖师所亲证的也同样是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第一义谛。而这三界唯心的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心,而万法唯识的识,就是以第八识为根本,并函盖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末那等前七转识的八个识。三界唯心的意思,就是这三界-欲界、色界 三摩地

2018-07-23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八识为本,万法为枝。第八即心,亦名藏识,赖耶陀那,异名同旨。第六意识,善能区分,第七末那,又名意根。前五现量,触尝见闻,与意识俱,合为识蕴。心持业种,能生前七,自体清净,无覆无记。万生于八,八生于一,推根溯源,即是菩提。但见本心,得名菩萨,入不二门,一笑拈花。若复观察,通达百法,能证初地,生如来家。经义既显,佛意既明,师名远播,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明,一切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所出生创造的。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个根源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世间是共业所成,是大家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作而形成的。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 三摩地

2018-07-23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两个面向的问题存在:第一个就是说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识与三界唯心是同还是异呢?这两个的关系是怎么样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呢?有这两个面向的问题。因为要探讨这第二个面向的问题,就是说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所说唯识的真实意涵是什么,因此还是得要先来探讨第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4   15   下一页»   共290条/1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