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自他佛土都庄严了以后,再从实相法界的第八识自身来看,自己和他人的佛土,这个唯心净土,有没有庄严可说呢?结果是没有任何事相上的庄严,所庄严的都是自己与所度众生的自心如来。所以《金刚经》才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佛,不论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都称之为实相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可以证得唯心净土。如果修到无学之果位,则安住涅槃,才是真净土;修行到达这个阶段时,可以随意往生诸佛的三种净土,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和实报庄严土。如果进入佛果位时,则自住于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这才是真正的究竟的净土,不像前面三种净土都是诸佛所化现的化土。所以说,禅定是方法,净土是结果。自古以来, 三摩地

2018-07-20

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二)之阶位,则安住涅盘,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三)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玉峰怀西居士周梦颜安士氏汇辑目次像赞略传图示跋卷一净土纲要阿难启请佛土双标法藏因地愿满成佛四十八愿如来得名堂宇宝池天乐雨华池岸华树树网宣音德水香华鸟宣偈颂景象殊胜自然饮食随宜修习音容相貌作观念佛称名见佛持名往生生非易事末后付嘱修持法门十念法门报恩法门助缘法门(三则)卷二疑问指南度生宜急等(二问答)自性唯心等(二问答)佛土非一等(三问答)无生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卷二度生宜急等(二问答)自性唯心等(二问答)佛土非一等(三问答)无生为宗等(二问答)舍苦趋乐等(二问答)轩轾禅净等(二问答)先见弥勒等(一问答)感应难必等(三问答)福轻业重等(二问答)净缘难致等(二问答)发愿度生等(四问答)修持异同等(七问答)疑问指南《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故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信而入。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图示莲华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秽净─┐┌─┐相好端严┄┄较之肉躯丑陋者─┼有天渊─┤│西│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之别─┤│方│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苦乐│有│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有天渊│十│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病者难易─┤之别│种│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有天渊─┤│胜│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 三摩地

2018-07-20

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汝何事理儱侗,知见颠倒之若是也。又汝以舍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舍。三祇炼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舍之事乎。须知如来 三摩地

2018-07-20

教虽总明万法唯心,然须就事论事,事理因果,毫无混滥,原始要终,不出唯心。宗家的实商量,亦复如是。若举扬向上,虽指尽世间法法头头为问。答时总归本分,绝不就事论事。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纵有似乎就事说者,意则在彼而不在此。若认作就事者,即白云万里矣。的实商量者,禅书不录。所录者皆属本分话。若欲知者,必须广阅群书。否则看万善同归集,及净土十要中禅匠著述 三摩地

2018-07-20

持经利益随心论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楞严所谓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夫大涅槃 三摩地

2018-07-20

及全彰自性,彻悟唯心,福慧,智断究竟之佛果耳。又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匪仗如来洪誓愿力,决难现生即出生死。由是以大慈悲,特开一仗佛慈力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行一丝一毫之世善,并六度万行种种功德,悉以回向往生。此则以己信愿,感佛慈悲。感应道交,必蒙摄受。待至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则圆离众苦,但 三摩地

2018-07-20

道人别有唯心土,不属东西南北方;眨得眼来千里隔,难将悲愿当慈航。《观经》一卷是家书,日落之方有故居;多办资粮期早到,免教慈父日嗟吁。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跳出娑婆即是家,不须特地觅莲华;娑婆不异莲华土,自是从前见处差。昔有士夫吴子才,扣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莲华国土无金锁,闻见堆中有 三摩地

2018-07-20

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如楞严会上,佛敕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既无所得,但是一心。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心 三摩地

2018-07-20

佛号自呼还自诺,思量着,唯心净土谁云隔?一贯由来双五百,婴儿谩把空拳嚇。拟议不来遭一掴(如何是双五百),诸禅客,凡情圣解曾销烁?听说西方无量乐,四方上下天垂幕。不比娑婆田地恶,无垠堮,纯将一片琉璃作。能埽爱河波浪涸,尽翻苦树枝条落。智焰争容蚊蚋泊,神超卓,径登广大毗卢阁。听说西方无量乐,且教影与形商略。收拾神情归澹泊,重磨削,觚圆更复雕为朴。世事休 三摩地

2018-07-20

成时曰:“事理分张恶”者,谓舍西方功德庄严之阿弥陀佛,而别计自性弥陀;舍西方功德庄严之极乐世界,而别取唯心净土。此则事理乖张,成大邪见,自他俱贼,隳正。的是恶见恶业,当来必受十方阿鼻大恶报也。“同居净故四俱净”者,谓西方极乐世界,超胜十方一切净土。然其故不在上三净土,而在同居。良以博地凡夫,圆证三不退。下品人民,与一生补处之上善 三摩地

2018-07-20

一般平等唯心土,贵贱贤愚没两途。漆桶要教连底脱,大家齐用著工夫。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警世茶倾三奠复三奠,一个骷髅烧未干。业识又钻皮袋去,铁人闻也骨毛寒。警世(元)石屋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劝世念佛颂(宋)无名杀业怨家渐债多,将何词理见阎罗。教君一路超生法,不如知悔 三摩地

2018-07-20

无量寿佛赞(宋)大智八万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弥陀;十万亿刹之遐方,的是唯心之净土。净秽虽隔,岂越自心;生佛乃殊,宁乖己性。心体虚旷,不碍往来;性本包容,何妨取舍。是以举念即登于宝界,还归地产之家乡;弹指仰对于慈容,实会天真之父子。几生负德,枉受沉沦;今日投诚,必蒙拯济。三心圆发,一志西驰。尽来际以依承,历尘劫而称赞。怀安养故乡诗(宋)樝庵几年衣袂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