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主讲 (原标题:佛有“三不能”) 三摩地

2018-07-21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真如无为)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说,有八个字是诸位耳熟能详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当你明心的时候,你确实可以观察三界一切有情都同样是有这个心啊!不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全都同样是由这个心来成就的,再也找不到有别的人(或者心)可以成就三界的有情了。而你也可以现前观察:万法都从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出生的,确实是万法唯识。这都是可以实证及现观的,怎么说它是伪经呢?只有受持六识 三摩地

2018-07-21

祂不是外道神我的第六意识的我,而是第八识;不但是第八识,而且祂是究竟纯净的第八识,凡夫地及诸圣的第八识都还不能与祂相提并论,这样究竟清净的第八无垢识——心真如——怎么会是外道神我的第六识我呢?这一种真常唯心的思想,太虚大师推崇它为佛法的最究竟法,难道还有错吗?印顺导师却把外道所讲的第六识神我,拿来跟经中所讲的佛地的第八无垢识心真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在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因为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所以因为喜忧相灭,这个就是菩萨的喜觉支。那菩萨对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都是自心缘于自心,除了这个以外没有其他一切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这个是菩萨的猗觉支。紧接着,菩萨能够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都是如来藏所现,能知所作主的心没有一法可得,因为这样子而心得定性,不移不转,这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佛菩提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则是实修六度,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以求证诸法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种智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修道、成道,皆需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若缺少资粮便无法进修。二乘无须积累很多的福德资粮即可成道,是以有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之说。相对佛菩提道来说,解脱道易修易证。只要有善知识指导,每一个人都可以藉意识深入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以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是故喜忧相灭,名为喜觉支。菩萨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缘于自心,除此之外,无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名猗觉支。菩萨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皆唯如来藏所现,能知能作主之心实无一法可得,心得定信,不移不转,名为定觉支。菩萨得心定已,观此定心住心亦妨涅槃,故于能观而具慧之心亦知应自 三摩地

2018-07-21

还有一种人,他不求生诸佛净土,他认为释迦世尊的秽土也是净土,要在这里修行,并发愿早日达到实相念佛,成就三明六通,或四禅、四无量心,可生生世世在此世间承担如来家业,帮助一切众生成就唯心净土,这也是大愿。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它是大乘经典所讲的,所以求生极乐也好;求生诸佛净土也好;乃至求见自性弥陀,摄取唯心净土也好,都必须要相信大乘经典;相信后要读它、课诵它,了解它的意旨。读诵大乘经典后,我们相信能得生极乐世界,因为经典中说:忆佛念佛必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弥陀经、无量寿经里都说,极乐世界永远没有死亡,到了那边最后毕竟成佛。读诵大乘经典的第二个意思,是让我们了解什么是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大精进菩萨《不食七日,光明晖悦,颜色不变,唯心忆念正遍知身,一切诸天散花供养。过七日已,执画迭像,入于深山,寂静无人禽兽之间,开现画像。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正身正念观于如来。既观察已,作如是念:「云何观佛。」尔时林神白菩萨言:「善男子,若欲观佛,当观画像。观此画像不异如来,是名观佛。」时,大精进作如是念:「我今如何观此画像与如来等?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 三摩地

2018-07-20

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禅与净土其实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三)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若入佛位,自住常寂光净土,是唯心净土,真正的、究竟的净土,非如前三种净土是诸佛化现的化土。是故,禅定是 三摩地

2018-07-20

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著有禅宗“禅苑清规”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亲见自己本具的佛性(自性),所谓“西方不离方寸,弥陀即是自性”,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境界自然现前,这是禅的悟境,若非禅净双修,必不能得。行者不论是参话头、公案、机锋,抑或是因参究念佛而得入理,其本质莫非是禅。虽然发禅方式各各不同,而见道之后所得境界其实相同;参究入理之过程亦无差别。是故主张禅与净土互补互助,不需分别彼此。兹抄录云栖株 三摩地

2018-07-20

可见楞严经所说的二十五种法门皆是修楞严大定的法门,而念佛圆通正是仅次于耳根圆通的修定发禅法门,所以这是直接以修定的方法来修究竟的、唯心的净土法门。产业之前的社会是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忙之外的休闲时间多,人口也少。离城三里、放牧声绝,不闻市廛喧杂之音。水边林下难得受打扰,修习耳根圆通法门,再好不过了。时至今日,社会型态变化很大;往往日未出 三摩地

2018-07-20

若不欲生诸佛净土,亦可自住唯心净土。得事一心者--即无相念佛修成者,固然可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亦可即生深入修学更深境界,藉以提升莲品,得以早日迥入娑婆,救度苦难众生。参禅人若不欲深入念佛圆通法门,则可将此法门作为敲门砖,用过即弃(其实此法胜逾金玉);亦如渡河需要船,到岸不用舟。以此法门修成动中工夫后,即已具备看话头、参公案的能力。此时参来,踏实稳当, 三摩地

2018-07-20

逢人普劝修习此一法门:慈悲心起,普愿人人皆能由此法门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自知必能于临命终时往生极乐,毫无犹疑。心中极为笃定踏实,不同一般学佛者之心中傍徨、不能得力。行者若原本参禅,此时已具备参话头及思惟观之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心大欢喜,便发善愿:愿一切佛子俱得由此无相念佛法门、亲见无门之门。一般人修习此一无相念佛法门至第九阶段成功,多在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 admin

2018-07-20

还有一种人,他不求生诸佛净土,他认为释迦世尊的秽土也是净土,要在这里修行,并发愿早日达到实相念佛,成就三明六通,或四禅、四无量心,可生生世世在此世间承担如来家业,帮助一切众生成就唯心净土,这也是大愿。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8   9   10   11   12   13   …   14   15   下一页»   共290条/15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