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想受灭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若归结八识心王,则唯一心--阿赖耶识;七转识皆由阿赖耶现行,七转识种皆由阿赖耶心所持故,三界境界皆由阿赖耶相分所显示故,故说三界唯心--唯阿赖耶识之所现故。======================================五位百法的总纲说: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最后再加上四个字:如是次第现。换句话说,它是有次第性的。如果你能够把这个颂记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佛所说的这个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楞伽经》佛心品第四佛云:【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意身、身、心「等」,故我说唯心。】《入楞伽经》佛心品第四佛云:【以闻我法,修行寂静诸法无相,得见真如无相境界,入自心见法,远离见外诸法有无,得三解脱门。】《入楞伽经》法身品第七佛说:【大慧!我言不生不灭者,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大慧!我亦如是,于娑婆世界中,三阿僧祇百千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若归结八识心王,唯是一心——第八识,故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中观与唯识之关联中观与唯识是成佛之道不同阶段所修行的内容,有其次第性。学人于六住位修四加行断我见,于七住位一念相应证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便可现观第八识具有的八不之中道性,这就是中观。七住菩萨证悟第八识之后,方能现起中观智慧,住于中道观行之境。然中观并非大乘佛法修行的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四《阿含》诸经中,依涅槃之本际、实际、识,而说蕴处界等一切法苦、空、无常、无我;于般若系诸经中,依诸法实相、真如、法身、法性、非心心、无住心等,而说一切法空、缘起性空;于唯识系诸经中,则依第八识常住不灭而说万法唯识、三界唯心。若离不生不灭之第八识而说无常空、一切法空、缘起性空,即成为无因论、断灭空。假必依实,譬如若无常住法(第八识),则不应有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一个有心修学「唯心识观」的人来说,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并不只是在于证悟阿赖耶识;而是在于证悟阿赖耶识后,透过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现观八识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证解「唯识性」后之「唯识相」之观行过程。并由此现观,反观如来藏之清净无我性,双证阿赖耶识染净二性和合,生灭与不生灭二性和合,并转依其清净无我性、本来性、自在性,随缘修除性障,修除如来藏所含藏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应将佛说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佛理划归唯识宗所专有,然后借口不认同唯识宗的观点而加以否定。《楞伽经》中佛亦再三告诫说:谤无第八识者即是谤菩萨藏者,谤菩萨藏之语一经出口为人所闻,即成一阐提人,即成就地狱种性,善根永断故。若认为唯识和中观有矛盾者,请参阅太虚大师的千古猛文《阅<入中论>记》。佛教内诤将会导致佛教衰败、异化、灭亡----佛教史上最神秘的就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宣讲第八识及其种种体性的法就是最高真理,即是第一义谛,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故第一义(谛)即是第八识,譬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一载,佛告舍利弗:“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入楞伽经》卷三载,佛言:“大慧!何者第一义谛法体相?谓诸佛如来,离名字相、境界相、事相相,圣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方三世一切有漏无漏法,既皆因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复依第八识及无明而现于三界,无明业种及上烦恼随眠复由各自第八识所持而藉缘变现色身及世界山河,故说三界唯心--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为令今世后世学人建立正见,故举《百法明门论》偈,略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若能明此者,修学三乘佛法,皆不堕于我见边见,偈曰:一切最胜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天我们要从第五章为大家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所在。现在,就请您和末学一起从第五章第一节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宗、说二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呢?各位菩萨,您在佛门中修行多年,是不是常听人提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呢?您晓得这句话的意涵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已经指陈了生命的实相,显示出万法的本质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未能证悟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却证知这些都是唯心所现---自己的如来藏所显现;所以他不需要取涅槃,他走向成佛之道路。“虚妄分别种种相现”:因为不知道,所以虚妄嘛!所以在那里胡乱分别种种的相出现: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见闻觉知性及出三界的法;这都是愚夫的分别---没有智慧的人所生的分别,不是有智慧的人所说的法。“如是观察,一切诸法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是名菩萨摩诃萨 | admin 2018-07-21 |
![]() |
这证成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也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来;万法都是八个识和合运作而出生的。所以,如果没有第八识为万法为依止,就成为断见外道。譬如,应成派中观的出家人主张“如来藏是缘起性空”,不承认有第八识存在。可是缘起性空是依第八识所出生的蕴处界而有,是依蕴处界生住异灭的现 | admin 2018-07-21 |
![]() |
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也有不少净土寺院提倡参究念佛。如永明延寿禅师之“宗、教、禅、净”。又如长芦宗赜,因禅悟入,却主张禅净双修,人称“慈觉大师”,着有禅宗《禅苑清规》十卷。却又 | admin 2018-07-21 |
![]() |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如来藏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如来藏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本无自性,以如来藏真如性为性,离如来藏了不可得)。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如来藏心真如性是一切心法之性),而自無體。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法相唯识宗的祖师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一些道理,实相念佛人都已经能够知道了,从此以后不论是念十方佛或是念一尊佛,不论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论之作,以佛入灭六百年中,小乘之人不信唯心,心外取法,多起诤论,外道邪执,破坏正法,故论主兴悲,特造此论,故云:为欲除疑、舍邪执故;以疑与信反,今信此心,则疑自除矣!】修行之要当依止如来藏心,先断我见,我见先断,疑见及戒禁取见亦自断矣!佛法的修证得要离开能取所取二取,才是真实的法界实相境界。可是没有一个有情的七转识是可以无取的,“如果想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自他佛土都庄严了以后,再从实相法界的第八识自身来看,自己和他人的佛土,这个唯心净土,有没有庄严可说呢?结果是没有任何事相上的庄严,所庄严的都是自己与所度众生的自心如来。所以《金刚经》才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