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什么叫作最微细的贪呢?就是还愿意在三界中,没有脱离生死,还是有变易生死可以来受胎,乃至于在人间成就佛果;而不是离开了这样的学佛的道路,像二乘人一样,然后以无余涅槃作为归依处。所以,佛陀说,其实众生最主要是在性障的部分——贪、瞋、痴、慢、疑,瞋因为非常的粗重,而且不利于自己的佛道。《华严经》说,这样的话等于是非常非常多的障碍,不断的细数给我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的圣人,虽然可以断尽分段生死,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离开变易生死!他们为了害怕分段生死的苦,所以在舍寿的时候,就取证了无余涅槃。那(通教)菩萨阿罗汉或者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已经离开分段生死了。至于已经进入初地的菩萨),祂们却不是这样子,他们虽然可以断尽分段生死,可以出离三界了,但是他们却不害怕分段生死!他们(故意留惑润生而)以广大的悲心和愿行,继续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可知:如来藏能造作善业、恶业,当然是由如来藏执持业种,未来要受异熟果报;既然如来藏能执持业种,表示祂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如果将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断除,也就是断除一念无明的见惑、思惑现行,就能够断除分段生死,而改名为异熟识,也只改其名,不改其体,但仍有种子的变异,也就不离变易生死;如果将种子变易生死断尽,就成为佛地的无垢识,那是究竟清净 三摩地

2018-07-21

度一切苦厄更深一层的实意包括,不仅断除掉分段生死之苦,乃至最终断除变易生死(注9)的一切苦厄,达到究竟涅槃彼岸——成佛之后的无住处涅槃。(注1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指我们的色身,空是空性如来藏。我们人类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色身皆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来执持,加之前世的业力、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以及此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无余涅槃中,那么阿罗汉舍报取无余涅槃以后不就成为断灭了么?若无第八识又如何有变易生死呢?若第七、第八识的法完全是想象出来的,并不存在,也不可证,若佛第三次转法轮都是在说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龟毛兔角,那么佛辛辛苦苦所说的唯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只有六识,那么人死后,肉体、六识灭了以后,若无第七识、第八识连接前后世,不就是人死如灯灭了么?若无第八识住于无余涅槃中,那么阿罗汉舍报取无余涅槃以后不就成为断灭了么?若无第八识又如何有变易生死呢?若第七、第八识的法完全是想象出来的,并不存在,也不可证,若佛第三次转法轮都是在说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龟毛兔角,那么佛辛辛苦苦所说的唯识经典皆成戏论 三摩地

2018-07-21

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烦恼障已断,分段生死已断,但仍有变易生死之法种现有异熟生、异熟灭,故此位第八识名异熟识。等到佛地,断此异熟性,无漏,故改名为无垢识。三、无垢识佛子经三大无量数劫修行,断尽分段、变易生死之后,此第八识不再受熏变易,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故名无垢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第八识在不同阶段的名称,并不是三个识。譬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成佛以后,第八识心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呢?因为成佛以后,第八识心中异熟种子的流注生灭已经断尽,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也都已经断尽了,不会再有生灭变易的现象,所以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在还没有到达佛地之前,第八识心含藏着成佛的功能,所以称为如来藏;到达佛地以后,因为如来的果德已经显发出来了,所以就不再称为如来藏。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 三摩地

2018-07-21

九丶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乃是依不住无馀涅盘境界,而又已经断尽分段生死现行,又再进断二乘圣人所不能断之变易生死种子,是故成佛之後虽然仍在三界广利众生而不断受生於人间天上,然而却已不住於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中,故名不住生丶死;如是不住於生丶死之中,又不住於无馀涅盘之中,故名无住处涅盘。而如是不住涅盘亦不住生死之境界相,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断除了一念无明的见惑、思惑现行,就能断除分段生死而改名为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啊;但仍有种子在变异,也就不离变易生死。如果再将异熟识的种子的变易生死断尽,异熟识就改名佛地的无垢识,也只改其名,不改其体。所以三转法轮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其实讲的都是在讲第八识。接下来,“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是持种识”。吾人不能自 admin

2018-07-21

于七地满心时,证得念念入灭尽定,将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变易生死未断除。接着,再将变易生死最微细的无始无明随眠一一断除,最后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在证悟以前,也就是在圆满七住位以前,菩萨为了圆满证悟所需的具备的条件所作的种种行,包括了菩萨十信及六度的种种行,都属于渐修,与顿悟无关;待菩萨于参禅因 admin

2018-07-21

因此,二乘无学圣人虽然断了分段生死,但却仍然不离变易生死;他们因为害怕分段生死的痛苦,所以在舍报时就取无余涅槃。而菩萨阿罗汉或八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虽然断了分段生死却不畏分段生死,以广大之慈悲愿行而受后有;虽然示现有分段生死,然而实际上却唯有变易生死。由于他们的真实心中还有能引生死异熟果报的种子存在,所以称为异熟识。第八识之所以有异熟的体性存在,正 admin

2018-07-21

所以同样的道理,我们众生既然可以一直不断的轮转生死而一直存在,那诸佛更是能够存在啊!只是说我们是轮回生死,而佛陀祂们是因为已经解脱了,已经究竟了解了实相之后,所以祂们不再有分段的生死也不再有变易生死,因为祂们有了四智圆明之后,祂们就可以长久住世而利益众生。所以说我们也要相信佛陀的寿命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发愿往生西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菩萨在实证如来藏、转依真如、通达真如以后,次第来断除这个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的现行以及随眠,同时把这个所知障的部分也完全断除;最后这些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都断除了以后,最后成佛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个也在显示如来藏本身,最后成佛的时候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功德,由成佛而显示出来。第三个信有能,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你要信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那么一切 三摩地

2018-07-21

证得无住处涅盘时也同时证得无余涅盘,为什么?因为连变易生死都断尽了,所以名为无余涅盘;而变易生死断尽,没有识种流注变易,本身也就是涅盘;从此以后,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盘,所以叫无住处涅盘。这是大乘所讲的四种解脱道。这四种解脱道,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是共二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和无住处涅盘是不共二乘,这是二乘人所不知道的。大乘的解脱果兼具人无我和法无我 三摩地

2018-07-21

成性自性具足圆满,是故佛地真如唯带旧种,不受新熏,识种流注已断,离变易生死,得无住处涅槃及一切种智,不共等觉菩萨。七种性自性及七种第一义菩提具足修证,过恒河沙数上烦恼断尽——尘沙惑已尽,从此以去永无异熟果,金刚道成,永无识种生灭。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 admin

2018-07-21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佛陀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这个诸佛的大解脱证境乃是超越了阿罗汉的功德,因为诸佛不仅断尽了分段的生死,同时祂也断尽了变易生死,成就了究竟的大解脱。我们再说,佛陀也可以叫作正等正觉。经上是这么说: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优婆塞戒经》卷三)佛为什么叫作正等正觉呢?因为佛陀具足觉了二谛:觉了世俗谛,觉了真谛。佛陀对于世俗法蕴处界,现观它是无常、苦、空、无我,并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的第四个名号叫作善逝,那是说诸佛已经成佛了,乘愿去某个世界的某个星球受生时,故意隐蔽威神之力示现如同凡夫,然后一世修成佛道,以凡夫身示现成佛,然后化缘已毕示现灭度;又在另一个星球,重演一遍八相成道,不断地度化有缘众生,所以称为善逝;换句话说,由于诸佛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断的分段生死,也究竟断尽阿罗汉所无法断的变易生死,所以称为善逝。诸佛的第五个名号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133条/7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