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外,见道之人因已有道共戒,故以三聚净戒尽未来际受菩萨戒即可。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例如杀人是重戒,可是若这个人是一个盗匪,他正准备下巨毒于水库中,害死多数人的生命,这时候一个受菩萨戒的人,可以不可以杀了他?有的人会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会因而下地狱,为了救多数人的生命,也只好杀了他。其实,这种情形的杀人,应该是不犯戒的,因为此时只有慈心而无恶心。而因果报应也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事前的准备、筹划,造业时存心和手段,以及事后心态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萨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归依戒。所以没有一个僧宝,他是不受三归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归依戒跟五戒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三大阿僧祇劫里面,第一大阿僧祇劫就是从初发心,然后受菩萨戒开始这样行走,然后第二大阿僧祇劫,才是入地,第三大阿僧祇劫有八地、九地,那第十地呢,这时候他就要眉间放光,刚刚从一切菩萨,他就是面门放光,然后要用这样的光明来施作佛事、来照耀诸众生,因为九地祂已经要离开了,所以祂也一起照,然后十地的菩萨,祂就要从眉间来放光。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还想要说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诸经说法虽有文辞用语异同,然验证发心,赞叹发心,诸经同说,实为大事,学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应轻忽漠视,以为发不发菩提心,作不作菩萨,受不受菩萨戒,都是可以缓一缓,都是可让佛菩萨自动来摄受我,佛菩萨应该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发起菩萨心,畏惧成为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清楚如是行门的重要性,也每每看见大家,众多学佛人不敢以菩萨相称,真是末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前,就应当来受菩萨戒。如果说每一位学佛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这样的自省,这样的话,就能够影响到学佛的人,也让信力不足的人,不至于退转,不至于说一直在这种恶因缘底下想:我当初学佛也没获得什么,也没有人教导我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反正大家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应当受三归、应当受持五戒、应当行菩萨行,所以于行菩萨行之前,就应当来受菩萨戒。如果说每一位学佛人,都有这样的一个自觉,都有这样的觉悟,都有这样的自省,这样的话,就能够影响到学佛的人,也让信力不足的人,不至于退转,不至于说一直在这种恶因缘底下想:我当初学佛也没获得什么,也没有人教导我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反正大家都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以后禅三的报名审核,会考虑报名的人有没有受菩萨戒。因为这个戒是一切菩萨、一切佛的根本。不肯发菩萨的大心,不肯受菩萨的戒,而要得菩萨最深妙的法,没有道理嘛!所以这点要列入考虑。另外有一种人,他喜欢表现自己比别人好。我们刚刚讲的这十个重戒,主要的是说:我们最容易去犯的毁谤三宝、自赞毁他、破和合僧,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这些最容易犯。其他的比较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以后禅三的报名审核,会考虑报名的人有没有受菩萨戒。因为这个戒是一切菩萨、一切佛的根本。不肯发菩萨的大心,不肯受菩萨的戒,而要得菩萨最深妙的法,没有道理嘛!所以这点要列入考虑。另外有一种人,他喜欢表现自己比别人好。我们刚刚讲的这十个重戒,主要的是说:我们最容易去犯的毁谤三宝、自赞毁他、破和合僧,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这些最容易犯。其他的比较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况复二人、三人乃至百千,福果不可称量。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意思是说,尽未来际受的梵网……等菩萨戒,只要以前曾受过而有戒体存在,并且懂得为人解说菩萨戒的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事实妳们还是要受持;因为妳们若准备要受菩萨戒,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函盖在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有四十几个轻戒乃至五十一个轻戒,重戒也多了四个,所以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和大家有关。有智慧的戒师,还要继续向戒子开示:譬如佛曾说过:“如果优婆塞受持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长辈,这个优婆塞就获得失意罪了。&rdquo | admin 2018-07-23 |
|
四、依止力者:谓修三归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并求证佛菩提果,由此依止之力,决定能灭先所造久积过罪。《广论》中也说要依《四法经》3修四力对治,《广论》144页说:【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能破坏现行,对治现行,遮止罪恶及依止力。】但是,依《广论》所解说的四法内容,却是曲解《四法经》,不可能对治恶业的增长,反而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忏悔自己无量劫来,因为无明遮障不明实相,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只因心性残忍,为贪口腹之欲而杀害无量无边的胎卵湿化众生;忏悔年青时不懂事对父母恶言相向让他们心如刀割之痛;忏悔自心刚愎自用,贪、嗔、痴、慢、疑样样具足,伤害同事同修亲朋好友;忏悔心量狭碍,身、口、意恒不清净,未能奉行四摄法;忏悔自私自利,声闻种性深重,未能发起菩萨圣性;忏悔无始劫来违犯五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佛陀除了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说佛因为大悲心不得食肉外,也说不能吃五辛,原因就在此!因此受菩萨戒的人更不能吃五辛。《梵网经》卷下:【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五辛就是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兴渠在中国地区没有,其他像是大蒜、洋葱、一般的葱、韭菜,这些都属于五辛,不能吃五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我们知道,在佛学学术界里面,有很多的人其实是把佛法当成学问在研究;甚至于这些佛学学术界的学者,他自己并不受五戒,也不受菩萨戒的。一个不接受三归五戒、不接受菩萨戒的佛学学术研究者,可以说是研究佛法吗?可以说是了知佛法吗?因为佛法是用来实证的,佛法是用来落实到身、口、意行上面去实践的,而不只是用来研究的。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意识相应境界的一个虚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说这样的人就很快的可以成就佛道;乃至于说,有的菩萨他发起菩提心,佛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可以成就佛道;乃至于受菩萨戒的菩萨,也是可以成就佛道,入佛之数。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5集佛异教的书籍吗?>正益老师(原标题:如何离开外道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不坏信就是对四种应该信受的,要予以强力的信受,就是在一乘佛道上的三归依以及受菩萨戒。因为一乘佛道是能够迈向佛地,而不会流连于二乘甚至是外道的恶见中。因此,四不坏信是一切学佛人应当遵从的,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及持守戒律。关于持守戒律,许多人都非常担忧,我为什么要束缚自己?然而以佛法来说,真正的本心是自在的,祂没有受戒,也没有持戒,祂是于戒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占卜算命已落在世间法,又是可变之法,当然不是真实法,求它、学它又有何用?第三点、如果有受菩萨戒学佛人去占卜算命,则是违犯菩萨戒律。佛在《梵网经》曾开示:菩萨四十八轻戒当中,有一轻戒是遮止菩萨去占卜算命的,菩萨如果去占卜算命,则犯了轻垢罪,必须于布萨前羯磨,面对一人对首忏去忏悔。如果不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问题可就大啰!所以说,佛曾制戒来规范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