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你仔细的听,好好的受持!在往昔,迦叶如来出现世间的时候,在如来灭度以后,有比丘僧众大约十万人。其中有一位沙门,他作了僧自在,身体有疾病服着汤药,很骄傲倚恃着权势,不出去大小便利,就拿着金银澡盘,在其中盛着尿,让一位弟子担着出去丢弃。然而这位弟子,却是已证得解脱果初分的须陀洹了。由于在那一世不能谦顺,自己仗恃着多财,掌控着管理僧事 admin

2020-02-21

假如说进一步又是受菩萨戒,要成为出家菩萨的,那么就要依照菩萨戒来受持。依照菩萨戒来受持的话,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能毁谤如来藏,不能毁谤菩萨藏,而且一定要以十善、十种十重戒来重视它,不可以随便违犯。对于有受菩萨戒的出家众而言,声闻戒是他在跟出家众互相共住的时候,一定要依循的戒;对于在修学佛道以及摄众的时候,不能失去自己声闻戒的威仪,同时不能违犯菩萨戒 admin

2020-02-21

但是已经亲证的菩萨们都知道确实有这个持种心常住而不间断地存在着,也知道一切种子都是由祂受持,不散不失,也不会应验到别人身上,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失坏了这些种子。所以菩萨们都不敢因为世俗名利而故意无根诽谤贤圣,即使他所厌恶的人所说的法义比他的法义浅很多,只要法义是正确的,他也是不敢诽谤的;只有在法义有错误而加以告知请求改正而不可得时,才会加以指正,而仍然 admin

2020-02-21

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着: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弟子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训》当 admin

2020-02-21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归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 admin

2020-02-21

不论是初业的菩萨,初业菩萨就是刚刚开始初始修学菩萨业道的这个菩萨,就是许多的事还不明了,佛陀也有劝勉应该要怎么做、怎么做;那他就了解了,原来应当来受持菩萨戒。所以就会连续地将其他四正勤三个部分,能够一起加以检讨。四正勤其他三个部分,就是还没有生起的恶念,就要遮住不生起;可是还没有生起的恶念等等、恶行等等,要遮住不生起,就是自己要能够知觉、能够觉察, admin

2020-02-21

那为什么每一个众生所出生的样貌是不一样的呢?这个就是因为众生有各自各自的别业,因为过去世您所造作的业果,储存下来的这个业种,形成您这一世受持的业力,所以再一次的形成无明缘行,识缘名色,由您的如来藏再一次出生了您这一世的名色。那什么叫作名色呢?这个名色其实就是您这一世的正报身。那什么是正报身呢?譬如说狗生为狗身,狮子生为狮子的身,蛇生为蛇身,这个就是 admin

2020-02-21

因此佛子在受戒前,必须要对于戒法的内涵与受戒的目的,有一个充分而且正确的了解;这样子,就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真正要去持戒的意乐,这也是能够获得戒体与持戒功德的基础,而且受持之后也比较不容易去犯戒。虽然大多数佛子都是自愿发心受戒的,但是因为在五浊恶世修学佛法,有许多的障碍因缘,也有许多外境的,同时到处都充斥着种种错误的邪见;因此,如果有些方法或观念,能够 admin

2020-02-21

……受持清净禁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4 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以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 admin

2020-02-21

受持清净禁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本事经》卷4)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学三乘菩提 admin

2020-02-21

这位男子听到佛陀开示以后,明了世间种种事都是无常变异、都是虚幻不实,于是清醒了,马上归依佛陀,接受佛陀的教导而受持净戒,然后恭敬地向佛礼拜后离去。从上面佛典故事说明可以得到结论,那就是碰到自己亲爱的人别离乃至死亡,因而产生的痛苦乃至精神错乱等现象出现,这也是佛法所说的爱别离苦,它属于八苦当中的一苦。除了此经开示爱别离苦的真实例子以外,佛还在《出曜经 admin

2020-02-21

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 admin

2020-02-21

所以,应该要来修学受持三归五戒,修行十善----身三、口四、意三这样子的十种善行;应该要来供养三宝,培植自己未来世修学佛法,乃至在世间的一个福德;应该来广行六度。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 admin

2020-02-21

但是命能不能改呢?命能改!命能改是必须依着什么改呢?命要改的话,必须要奉行五戒十善,必须要受持五戒十善,让你的身口意行清净,你才有办法改命。你这个命,有没有办法现世改呢?现世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你这个命只有等到未来世的异熟果成就,才有办法慢慢地把它改过来。你这一世所谓的改命,依修持佛法去修行的话,自然而然会成就未来世的一个异熟果报的、可爱异熟果的 admin

2020-02-21

什么叫作五戒的五施与五善呢?因为受持五戒,就是行五种广大的布施;受持五戒能够得到五种善的心行。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 admin

2020-02-21

虽然妙音年少比丘由于自恃声音清亮、雅致,对于阿罗汉老比丘以混浊的赞呗音声来赞咏三宝心生轻慢,而造下了毁谤阿罗汉的恶口业,所以五百世中常常生于畜生道中受生为狗;但因为妙音年少比丘愿意在阿罗汉老比丘面前至心的发露忏悔、后不复作,由于像这样能够出家,却对于所违犯的过咎能够发露忏悔,受持清净戒律的缘故,所以今世均提沙弥又可以见到释迦牟尼佛,并蒙座下的舍利弗 admin

2020-02-21

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经文去思惟的话,真能依经所说而如实履践,也能够在此世减少恶因缘的现行,增加善因缘的 admin

2020-02-21

或者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劝请他人来修学正法,或者劝请众生受持三归五戒,或者劝请众生受持菩萨戒;乃至劝请众生来护持正法,救护众生来利益、安乐行;或者劝请众生远离邪见、远离邪教、远离邪师以及邪教导。这样如法如理的实践劝请法,也是成就这一分劝请的最上供养功德。成就了这一分的功德,一样可以透过回向这个最上供养来使它加乘,使得它增益广大,功德就会变得无量无边 admin

2020-02-21

所以他就非常的高兴去接待这位魔王,这个时候魔王就说:首罗长者!我跟你说,我先前跟你说,这个五受阴是虚妄的、是苦的,也因此依着这个五受阴,有苦、集、灭、道的这一个修行的法门,而跟你说要受持八正道,要灭五受阴的虚妄,这个是不对的,所以你不要按照我刚刚所说的修行。这时候首罗长者听到以后,心里就觉得好奇怪:欸!这个人长得跟佛很像,但是他所说的怎么跟实际上我 admin

2020-02-21

而在佛门当中,我们知道:如果有受三归依,那么就会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来护佑,如果受持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每一戒各有五位护法神来守护,因此三归与五戒合起来,就有六十一位护法神,守护着我们,加上修十善业,有上百上千的天神护佑着。如果我们是真实地信受大乘法教,依教奉行,甚至很虔诚地、很恭敬地受持菩萨戒,那更为无量诸佛、护法龙天所护念。这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38   39   下一页»   共766条/3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