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必须在僧前如法受持,而且持八关戒斋之前要先三归,三归后自称持八戒斋。六种清净:1、根本清净:八关戒斋必须从人受,不许从佛像边受,如果能这样受持,就叫作根本清净。根本清净的根本,就是从心来说的,是以意识、末那识接受八关戒斋;受了戒斋而心中没有偏差,正确的受持,就是根本清净。如果心中投机取巧说:我今天明相出时,要去师父那边受斋,趁着还没有去受,先多 三摩地

2018-07-22

慈愍我故听我受持。尔时应教。优婆塞某甲。优婆夷某甲。汝今应当一心数息繫念在前。过去七佛。现在释迦牟尼尊佛。及弥勒等未来诸佛。教念佛已应作是言。七佛僧听。释迦牟尼诸佛僧听。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贤圣僧听。某甲优婆塞。某甲优婆夷。身口意淨堪为法器。今欲乞受十善心戒及八戒法。如是三白。然后教言。我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某甲。归依佛竟。 三摩地

2018-07-22

一、脱离病苦《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药师经》云:若有病人欲脱病苦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二、消灭罪障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须受持此戒和斋。《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罪障都可消除。(《优婆塞戒经》(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八斋戒品云:善男子,若有从他三受三归,三受八戒,是名得 三摩地

2018-07-22

噉人鬼每诵一戒,聪明的和瓮中的主人就诚心受持一戒,等鬼诵完,二人均已正心皈命三宝、信受五戒了。天帝释知道二人真心向佛,马上派遣五十名善神保护他们。这样一来,鬼马上又疾走他方,转眼不见踪影。二人明白逃过劫难,决定一起动身前往舍卫国觐见佛陀;在路上,遇到四百九十八位旅人,彼此打过招呼之后,方知一行人刚从佛身旁离开。「佛说的经教,我们实在听不懂,只好各自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皈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但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 (原标题:归依僧,终不归依外道徒众!)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 (原标题:佛陀度化众生的时候,三归五戒是同时受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 (原标题: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 三摩地

2018-07-22

七、式叉摩那若欲受持具足戒,应从比丘那里求受大戒。八、比丘尼若有过,应在比丘及比丘尼众的面前发露忏悔,以消除骄慢之心。如此八法,一切比丘尼皆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违越。以上八种不可违越法,因为都是规定比丘尼众应该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情,所以后人就称之为八敬法。只要女人能够终身奉行不违越,就能出家作沙门。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为持受五戒不犯的话,可以保住人身,对于未来无量世菩萨道的增上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此劝请提问的菩萨与您的同修道友们,若有机会受戒、持戒,就不该放弃,更应当发大心,未来若有机缘能够受持菩萨戒的话 三摩地

2018-07-22

若人受三坛大戒已,不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而以声闻比丘比丘尼戒为主要受持,是人名为声闻僧,不名菩萨僧。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为次要受持,是人得名菩萨僧。以依未见道者说,是故菩萨僧中亦有凡夫僧,唯出家人可以名之。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三福净业”里面第二个部分:就是“受持三归、俱足众戒、不犯威仪。”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正法。进入正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 三摩地

2018-07-22

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持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好;如果条件不具备,只是三皈依不受戒同样很好。佛法大门是向所有人,所有不同条件的人敞开的,谁都可以轻松的走进来。◎当自己想了解佛教、想学习佛法,就去皈依即可。◎皈依不是皈依哪个人,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当自己愿意受持五戒时再受戒即可。4、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有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三福净业里面第二个部分:就是受持三归、俱足众戒、不犯威仪。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 三摩地

2018-07-22

……若复有人,于此经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大悲经》卷三礼拜品说:阿难,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披着袈裟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何以故?阿难,如是一切诸沙门中,乃至一称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终不虚设。第一部经, 三摩地

2018-07-22

恭敬法者,听法、读育、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如能如是供养三宝,是名菩萨恭敬施具足。1.2供养差别相供养有十种差别,如《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说:当知供养,略有十种: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 三摩地

2018-07-22

2、具足多闻,即于如来教法,多所听闻通达,于诸求法者,有多法宣说开示,并且讲说时,于文义善巧,于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能利,意善寻思,见善能达,如是名为具足多闻。3、能有所证,即能证四禅八定: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有过患想;又能证慈悲喜捨;戒预流果等;六神通,八解脱等;是名为能有所证。4、性多哀愍,即于诸众生,常起哀怜悲愍,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