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莫非轻。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金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铺路人。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施米上庵门。福禄具 三摩地

2018-07-22

生来就聋子瞎子,是由于前世不喜欢听闻受持佛经、佛法的缘故。当别人的奴隶,是由于前世欠债不还的缘故。地位卑贱的人,是由于前世不礼敬三宝。长得又丑又黑的人,是由于把佛像、佛案前面的光明遮住的缘故。佛陀告诉阿难说,世间的愚痴人,虽然听闻佛法,但是内心不信,以后生到长耳的驴马之中。悭吝[qiānlìn]贪心,不愿与饥饿者分享而自己食用的人,会堕到饿鬼道里, 三摩地

2018-07-22

生来就是聋子瞎子,是由于前世不喜欢听闻受持佛经、佛法的缘故。当别人的奴隶,是由于前世欠债不还之故。地位卑贱的人,是由于前世不礼敬三宝之故。长得又丑又黑的人,是由于把佛像、佛案前面的光明遮住的缘故。生在之国,是由于前世在佛寺及精舍衣著不整的缘故。生在马蹄国的人,是由于前世穿著木屐在佛前喧嚣走过之故。生在穿胸人的国度,是由于前世布施作福时,心生悔恨吝惜 三摩地

2018-07-22

在《杂阿含经》卷24中,佛陀开示著:于细微罪生大怖畏,受持学戒,离杀、断杀、不乐杀生,乃至一切业迹如前说。(《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 三摩地

2018-07-22

众生如果受持三归依戒就会有三十六位神保佑!如果又受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那又会有二十五位神保佑!(每一戒有五位神!)而一般人没受三归依和受五戒,如果福德又修不够的话就容易被鬼神干扰!所以应该要受五戒修十善,如此才会有比较多善神护佑!那如果一般人被鬼神干扰该怎么办呢?好在可以持诵《正觉总持咒》!持大悲咒或《正觉总持咒》时都会有很多善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在经典里面上有如此如是说,这个在经典说: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亦应悉书持,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若不如此的话,那这样子的话,就会违犯这样子的过失。也就是说佛子应该要恭敬大乘的经书,还有戒律的律典还有论典。大乘的经律论是非常庄严的,必须要受持读诵大乘经律,而且亦应悉书持,不但要能够书写、受持,而且以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就会来护念持五戒者,所以人间持五戒者,四天王天的善神都乐意来守护。如果受到这个善神守护的话,就能够远离鬼神 三摩地

2018-07-22

○○○今在佛前至心忏悔往昔所造一切罪业,发誓永不再造任何伤害有情众生之微小身口意业行,发愿好好受持清净佛戒、拥护,发起无上菩提之心、救护一切有情众生得以出离生死,乃至成就佛道。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佑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回向给今生乃至过 三摩地

2018-07-22

(《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正等 三摩地

2018-07-22

二住位的菩萨也同时在持戒上面用心,锻炼自己的心性,如实的受持戒法;将修学佛菩提道所知道的胜妙法义,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以锻炼自己的心性,使原来有所染污的觉知心能够远离杂染,使自己的心地在知见和戒德上都能比以前更加的清净;渐渐的,就如同清净透明的琉璃中映照出来的真金一般。能够这样修治清净而安住下来的时候,就叫作治地住,就成为二住位的菩萨。三住位叫作修 三摩地

2018-07-22

接著佛陀再为对方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度众生。所以接著我们先来讲布施之论。-----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四节诸佛度众的次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基础!)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成为了习惯以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浅释※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2

佛世尊说:什么是能布施而到彼岸?善男子!如果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能不惜一切财物,常常在他人身上作利益事,也常常心中念着想要布施、想要利乐众生;他心中也喜欢布施,只要手里有钱财、食物,就会随有随施,都不管自己钱财或食物的数量是多、或少。有的人心想:今天口袋中只有两百块钱,这样布施是少了些,不好意思。但菩萨是随有随施而不计较数目的。有人想:我今天钱太 三摩地

2018-07-22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经文明示布施圆满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有人真的证得四禅四空定具足了,他说:你想要随我修四禅八定,得要持某某戒!他施设了一些戒法让你受持,你得发誓:如果不能持好就得下地狱。但这种戒法仍是世间戒,因为四禅八定是有坏之法,依据会坏的法来施设的戒,当然不是金刚戒!更何况藏密所施设的金刚戒是男女交合中的乐空双运境界,是欲界中层次最低而且会坏的法,哪能称为金刚戒?更不能称为三昧耶戒,因为乐空双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八关斋戒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见摩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