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佛子在受戒前,必须要对于戒法的内涵与受戒的目的,有一个充分而且正确的了解;这样子,就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真正要去持戒的意乐,这也是能够获得戒体与持戒功德的基础,而且受持之后也比较不容易去犯戒。虽然大多数佛子都是自愿发心受戒的,但是因为在五浊恶世修学佛法,有许多的障碍因缘,也有许多外境的诱惑,同时到处都充斥著种种错误的邪见;因此,如果有些方法或观念, | admin 2018-08-15 |
|
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谘问深法,受持不失。”(《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佛开示了说:“大菩萨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身业、口业、意业都是要造善业,不可造恶业来损减福德;而他们身、口、意三行所造的一切善业,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众生将来可以证得解脱果乃至证得佛果;所以他们所造的善业,一切都愿意和众生共享。大菩 | admin 2018-08-15 |
|
佛告诸苾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妬;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 | admin 2018-08-13 |
|
在对于众生行放生业的时候,同时方便布施佛法给此众生,例如最基本的就是三归依,若遇有缘者,受持、读诵、方便解说正觉总持咒亦是好的仪轨,因为正觉总持咒乃是整个佛法的梗概,让此被放生的众生结下佛法之缘,亦即佛于经中说布施之时亦要方便摄受众生于佛法中,行放生业乃是行无畏施,同时摄受入佛法中,乃是最佳的仪态与轨则,是名“仪轨”。简单说明如上。(原标 | admin 2018-08-13 |
|
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中的菩萨修行,心中时时刻刻常生大乘善信,虽然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而诸佛是已成之佛,勇猛的发菩提心。菩萨心中琢磨著:自己如何能像佛一样,一切功德圆满,具足一切的福与慧的福慧两足尊呢?于是便发起了广大的誓愿,想要成就无上的佛道,断除无尽的烦恼,学习无量应学未学的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 | 三摩地 2018-08-10 |
|
最后佛告诫大众:诸比丘啊!如同大目犍连所见,真实不虚,你们应该好好的受持这个道理。那为什么偷盗现前僧物的罪业会如此的重呢?主要是因为那些财物是属于十方三宝的财物。十方三宝就包括了诸佛、诸菩萨、诸圣贤以及诸凡夫僧。侵占了三宝物的人,等于同时去亏欠了十方的贤圣,所以这个罪非常非常的重,罪业的这个恶报,重到从迦叶佛到现在都还承受不完。所以各位要记得:千万 | 三摩地 2018-08-09 |
|
】 18、《大方广如来藏经》【若有智者闻此经 取于一喻而正行若能受持及读诵此福超过前福聚有情归依于此经疾证于彼无上觉此如来藏相应法若智菩萨能思惟一切有情胜法性速疾觉悟自然智…………复次金刚慧。彼佛世尊常放光明。如来住世之时。有一菩萨名无量光。与二十俱胝菩萨以为眷属。是时无量光菩萨。于彼常放光明如来应正等觉。已曾问 | admin 2018-08-09 |
|
弟子○○○今在佛前至心忏悔往昔所造一切罪业,发誓永不再造任何伤害有情众生之微小身口意业行,发愿好好受持清净佛戒、拥护正法,发起无上菩提之心、救护一切有情众生得以出离生死,乃至成就佛道。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冥佑弟子得以在善知识摄受教导之下努力精进,消除无始来之一切业障、罪障,身心清净,修学佛法没有障碍。弟子○○○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 | admin 2018-08-09 |
|
云何供养十二部经?若能至心信乐、受持、读诵、解说、如说而行;既自为已,复劝人行,是名供养十二部经。若能书写十二部经,既书写已,种种供养如供养佛,唯除洗浴。若有供养、受持、读诵如是经者,是则名为供养法也;供养法时如供养佛。又复有法:谓菩萨、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谛;若信是者,名供养法。”〗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 | admin 2018-08-09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禅意无限歌词1、无著三三前三三,后三三,佛法只恁般!酥酪香茶点心,忐忑心不安。前后三,是多少?诺处犹顸。更问寺号,更求佛偈,更待何欢?2、宝寿猕猴万境来侵,去道犹远,恍恍惚惚凄凄。忽闻莫管他时,如何将息?欲效野狐礼拜,怎料伊:不许作揖!发白也,最心急,只是我慢难敌。赵州远来寻迹,背向伊,如今有谁相悉?见 | admin 2018-08-08 |
|
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台湾,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教徒,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 | admin 2018-08-07 |
|
一般在第六信位、第七信位的不退心、回向心具足的时候,就一定会乐于归依三宝;在第九信位戒心具足的时候,就会乐于受持五戒十善、乃至六波罗蜜;当第十信位愿心具足的时候,就会勇于发起四宏誓愿,进入初住位,开始于外门修学六波罗蜜。而且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圆满的状况,除了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对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 | admin 2018-08-07 |
|
进入正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个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校规,这个校规就叫做三归依,就是对于三宝的信受。 | admin 2018-08-06 |
|
(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念佛应当从有相到无相,由权宜入实相。是故念佛人应当了知念佛有三种:一、念化身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载持名念佛。若得持 | admin 2018-08-06 |
|
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天他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从禅坐中出定,便起身前往佛所在的林园,向佛行了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退坐在一旁,尊者摩诃迦叶向佛禀白:“世尊啊!是什么样的因缘,您先前为那些声闻比丘制定的戒律很少时,多数的比丘都能够心乐住于修学正法;如今为比丘们制定的戒律增加了很多,比丘们却反而不能乐住于正法的修学呢?”也 | admin 2018-08-05 |
|
——正觉电子报第009期,般若信箱 (原标题:摧邪显正,乃受持正法菩萨当为之行) | admin 2018-08-05 |
|
从今受持,不敢忘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看到经文这么记载,很多人会以为只要意识心起慈悲、平等、无为、不染著、观一切法空、对众生恭敬谦卑、心不散乱不贪取、不见有一个我,这样就是无上菩提心,就是在修行;其实这都是在事相上打转,都还是落在意识心境界中。经中观世音菩萨所开示的种种心,都是在讲众生第八识如来藏本心的体性, | admin 2018-08-04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这个总持咒已经将释迦世尊所宣演阿含、般若,及唯识三转法轮的整个佛法架构及内容,以重点方式列出来;譬如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前面的这六个名词,已经函盖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接下来再将前面六个名词所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一加以剖析,并汇归于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与此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法 | admin 2018-08-04 |
|
外道法吴正洁老师(原标题:受持五戒的意义) | admin 2018-08-04 |
|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清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信受因果、信受三宝、信受众生有真如佛性;然后能够受持三归,受持五戒,行十善,平时都能够断恶修善;然后修菩萨道或是修种种的善法……那这些都是善男子、善女人,这样平时用功来修学佛法,临命终的时候你不用担心,佛在这里有提到,会来你的旁边“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不会因为这个业力的关系、 | 三摩地 2018-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