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杂阿含经》卷26)所以从上面世尊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五根都是要让我们依于如来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对佛菩提具足正信乃至正慧,而逐渐具足发起菩提心的因缘。接下来,第六信位叫作不退心。所谓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证上有很多种的说法,比方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等。而这里的不退心,指的是信不退。是说,在前五心——也就是对于佛教三宝、对成佛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众生都应当要先有熏习之后才会发起菩提心的;往世若没有熏习过佛法,就不可能发起菩提心。如果有人说,众生一定都已经有菩提心的种性,那又为什么可以说菩提心有三种的发心呢?那就不应该说菩提心的发心会有三种啊!正因为菩提心的体性,不能说众生一定有,所以有人发心时成为下品菩提心,有人成为中品,有人成为上品。如果是众生本来都一定有菩提心,应该是三品都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善生菩萨又问世尊说:众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起菩提心呢?佛开示说:善男子啊!众生是为了两件事情而发菩提心的,第一是为了增长寿命,第二是为了增长财物,所以发起菩提心。一般人不能增长寿命,往往是因为心地不正;特别是世俗人,专在世俗法上有所贪着,所以往往与诸众生发生争执,因此减短寿命。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有很多种的两个原因,所以要发大心来修学佛菩提啊!第一以比量来观察诸佛如来:过去的诸佛如来,未来的诸佛如来,都和自己一样,一直都有这种人间的色身在受种种的苦恼;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说诸佛如来以往与我们一样,因为有这样的色身存在,所以能修学佛菩提道;如果没有这个色身作为工具,就无法修学佛菩提道啦!诸佛如来以往既然都有这个色身,能修学佛菩提;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众生是什么缘故而发起菩提心呢?佛就先说明发心的因缘。发心,这个名词可不要错用了,“发心”讲的是发起大乘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可是“发心”现在被引申滥用了:“师姊!请您发发心啦!请大家发心把这些食物一起分完吧!”现在变成这种事情也称为发心了。其实佛法中的发心,本来是说发起成佛的菩提心。佛在这里说:“有的众生是因为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这只是小苦啊!可是世间法上还有很多的苦,都可以体验到,所以佛法中也说有三苦、八苦,太多的苦了啊!因为知道自己有苦,想要灭苦的话,当然就得学佛;想要学佛当然就得先发起菩提心嘛!第二则是从比量上面而知道众生也有苦。在自己的现量上知道自己有苦,再来观察众生:我有这个苦,众生也和我一样,都有这个苦,所以一样是有苦受的。为了要让众生把这些苦也断除掉,就像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大众菩萨应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发起菩提心,这是修学佛法的第一尊贵大事!这菩提心是不是坚固不动?是不是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决心成为菩萨,愿意满足菩萨行。莫要轻视自己,以为力小微轻,莫要以法运兴衰揣测自己今生将来可得的果位,要相信如是接触大乘佛法,能够安住熏习大乘了义,跟随大善知识的书籍,听其循循善诱,心中虔诚恭敬,义理如是胜解,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众生是什么缘故而发起菩提心呢?佛就先说明发心的因缘。发心,这个名词可不要错用了,“发心”讲的是发起大乘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可是“发心”现在被引申滥用了:“师姊!请您发发心啦!请大家发心把这些食物一起分完吧!”现在变成这种事情也称为发心了。其实佛法中的发心,本来是说发起成佛的菩提心。佛在这里说:“有的众生是因为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善生菩萨又问世尊说:众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起菩提心呢?佛开示说:善男子啊!众生是为了两件事情而发菩提心的,第一是为了增长寿命,第二是为了增长财物,所以发起菩提心。一般人不能增长寿命,往往是因为心地不正;特别是世俗人,专在世俗法上有所贪着,所以往往与诸众生发生争执,因此减短寿命。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发起菩提心的方法可参考《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P83-136中的相关开示。===========菩萨种性的开示(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狮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更是极其稀有难得。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行、不想成佛。如果一条牛不饿,牧童没办法强迫它吃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觉得修行、成佛是必要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修行。一个人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自然会有善知识的因缘,让他很快就证得第一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这样的人就很快的可以成就佛道;乃至于说,有的菩萨他发起菩提心,佛说这样的话一定是可以成就佛道;乃至于受菩萨戒的菩萨,也是可以成就佛道,入佛之数。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5集佛异教的书籍吗?>正益老师(原标题:如何离开外道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信受这样的法,必须要有无量的善根因缘,不是说一般的愿意;否则他不可能发起菩提心,不肯救护众生,他和佛道只有很轻浅的缘。所以,讲真实法的人,一定会受到排挤;甚至在最后80多年,如果你还要弘扬如来藏法,会受到生死威胁,会受到许多有心的人来攻讦、辱骂;甚至要忍受来修学的人的不好境况,贫穷、可怜、残障等等,而且一切所需都不如意。在这种情况下,菩萨如果还是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5集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个常见到示现瑞相的目的,乃是要劝请发起菩提心为主,也是增大信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也以初机学人为主。譬如我们举一段圣教,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记载: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从这段圣教也知道,佛陀常常放光加持,让众生得以因此而发起成就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不会小心小量小器的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因为看见这些人诸根不具,却不懂得补救,还常常怨天尤人,还一直觉得社会亏欠他们,还一直对社会作更多无理的索求、无理的要求,乃至甚至造下了更多的恶业去伤害众生,这样的人真的是没有智慧!所以菩萨看到这样的情形,就生起了悲心,发愿想要救护他们发起菩提心。-----《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21集菩萨生悲因(上)》白正伟老师(原标题:五根不具足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