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 admin

2019-02-20

有一天,她很忧愁地说:“我这么辛苦生养了五百个太子,结果每一个都不肯发起菩提心,都成为辟支佛而入了涅槃。”于是她就发愿说:“愿我以供养他们的功德,以后不要在那么辛苦生那么多儿子,我未来世只要生一个儿子就好了,就由这一个儿子来成佛利乐众生。”她因为发这个愿,所以她才能当佛陀的母亲而出生释迦牟尼佛的色身、出生了悉达多太子。当时那位鹿 admin

2018-12-27

”(《杂阿含经》卷26)所以从上面世尊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五根都是要让我们依于如来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对佛菩提具足正信乃至正慧,而逐渐具足发起菩提心的因缘。接下来,第六信位叫作不退心。所谓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证上有很多种的说法,比方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等。而这里的不退心,指的是信不退。是说,在前五心——也就是对于佛教三宝、对成佛之 admin

2018-08-07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圆满之前,则都称为是&ldquo admin

2018-08-07

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 admin

2018-08-07

所以,如果说持续的在贪、瞋、痴烦恼的作用下而造作十不善业,那么一直在三恶道中受果报的话,善根要长养就非常地困难;没有办法对三世因果起信,对清净解脱法、对有功德的三宝起信的话,就没办法发起菩提心,没办法修证清净的解脱果,也就没有办法修证无上的菩提果,罪业的障碍就离不开了。 所谓烦恼障、业障以及果报障这三种,经中有说:“欲灭此三障罪者,当用何 admin

2018-08-05

假使众生对他不能生起欢喜心,不能生起亲爱想,那众生就不会亲近他,就不会听他所说的一切,对他有帮助的一切,能够发起菩提心,发起法身慧命的法;所以能让众生生起欢喜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让众生得到利益,而生起欢喜心。另外就是为了怜悯众生。因为众生在三界中生死,不知道出离,不知道无明是什么,不知道要怎么远离贫穷,不知道要怎么远离三恶道苦,所以菩萨怜悯 三摩地

2018-07-23

发起菩提心是一件难能可贵之事,发起菩提心之后,若能不退初心,更是极其稀有难得。众生所以不能成佛,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曾听闻过佛法,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行、不想成佛。如果一条牛不饿,牧童没办法强迫它吃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觉得修行、成佛是必要的事,别人也没有办法强迫他修行。一个人若能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自然会有善知识的因缘,让他很快就证得第一义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历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久远劫以来所培植的善根非常微薄,而且烦恼深厚,常遮其心,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们,承接祂们所交代的事,依祂们所吩咐的事去做;或者提供诸佛及菩萨们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所种的福德却是人天福德或者是声闻、缘觉的福德,不足以庄严菩萨在佛菩提道所应有的福德,所以无法发起菩提心。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个常见到示现瑞相的目的,乃是要劝请发起菩提心为主,也是增大信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也以初机学人为主。譬如我们举一段圣教,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当中有记载:一切众生遇此光明,见彼瑞相,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从这段圣教也知道,佛陀常常放光加持,让众生得以因此而发起成就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不会小心小量小器的自 三摩地

2018-07-23

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26)所以从上面世尊的开示,我们知道,这五根都是要让我们依于如来藏心,而去努力培植对佛菩提具足正信乃至正慧,而逐渐具足发起菩提心的因缘。接下来,第六信位叫作不退心。所谓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证上有很多种的说法,比方说: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等等。而这里的不退心,指的是信不退。是说,在前五心——也就是对于佛教三宝、对成佛之道的信、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性种性的菩萨,也就是十行位的菩萨,除了要发起菩萨性之外,还得要注意,这十个位阶又叫做十行,既然叫做行,那行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得要将你的菩萨性在身行、口行、意行上面显发出来,甚至长养扩大,所以十行位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十长养,从发趣到长养;那显然这位菩萨不仅仅发起菩萨性、发起菩提心,还将此菩萨性扩大长养,而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行当中,不是只有十发趣 三摩地

2018-07-23

那就应该从根本上修悲心,而以悲心为生因来发起菩提心,懂得生因之后,再来使了因成就。那《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就应善生菩萨的请问,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示:菩萨生起大悲的十种因缘。在《华严经》卷53中,世尊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们的根器小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可以看到,看到什么呢?就是说,初果人他经过八万大劫,那就有机会怎样呢?——发起菩提心。这个经典你大概要会通一下,因为它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说成佛,一个是发菩提心。那我们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万大劫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还像佛陀那种特殊的这种示现的,这样的才有可能。不过那些示现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当一个人把布施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时,就表示这个人的心早就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他决定要行菩萨道,所以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就变成施主胜,所以即使布施的财物很少,布施的对象也很差,可是因为施主胜就能够让他的果报无量无边!从经典中我们看到有人布施给辟支佛,就能够得到无量劫当转轮圣王的果报,那个人还没有将功德回向要成佛,只是福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一位菩萨之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是有许多不同的因缘的。譬如说,有一些众生在修行外道法的时候,因为他过去生有熏习过佛法,虽然有隔阴之迷,一时还没有办法相应;但因为已经具足了对大乘佛法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所以当看到或者听到外道典籍当中的说法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和事实颠倒的邪说;因此,就会心中不乐,知道这些邪说会误导众生;有的人就因为这样,发起了菩提 三摩地

2018-07-23

那就应该从根本上修悲心,而以悲心为生因来发起菩提心,懂得生因之后,再来使了因成就。那《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就应善生菩萨的请问,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示:菩萨生起大悲的十种因缘。在《华严经》卷53中,世尊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4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