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经由相信念佛法门,以及发愿修持念佛法门而起的信力和愿力来系念思维和修持,会产生定力;会修的人从持名念佛里面也会产生定力。一般人修学念佛法门,是持名念佛,所以我们就从持名念佛来作个简单的说明。念佛的功夫,持名是入手的方便。持名的法门是针对末法时代---尤其是佛法即将失传,即将消灭的最后一百年的众生而说的。因此主要是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弥陀世尊的广大愿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能老实持念佛名,真心相信并迥向发愿求生极乐,临命终时,弥陀世尊一定来接引。到了极乐世界,就相似于解脱境界了。因为在那里已经免除生死轮回的苦难,所以叫横超三界。也借著弥陀世尊和两大菩萨的愿力,和他们各种应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样的人,只要生起一念,欣慕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量寿佛的功德慈悲,发愿往生。起这样一个念头就好。过后忘掉也没有关系,只要有这么一念,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他好像睡著了一样,在梦里面会看见无量寿佛,此时他又记起求生极乐的念头,便随弥陀世尊往生了。真便宜,一念就可以往生了。这也是系念思惟的念佛法门。第五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十昼夜一心求生念佛法门此外我们再 | 三摩地 2018-07-20 |
|
菩萨的大愿:首先要发愿,愿亲见自住弥陀,得上品上生,立刻回入娑婆乃至一切苦难世界、五浊恶世之中,去度一切有缘的佛子,这是第一个愿。然后要再发四个大愿,这菩萨四个大愿又称诸佛通愿,十方三世诸佛莫不曾在菩萨因地发这个愿,这称作四宏誓愿:“愿度一切众生、愿断一切烦恼、愿修一切法门、愿成究竟佛道。”有了这五个大愿,体究念佛就容易相应。第二个心叫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楞严经所说是持名往生诸佛净土之法门,世尊只需述说彼净土之殊胜及持名发愿,一心不乱求生彼土即可。不必大费周章,苦口婆心,用那么多的时间来说那么多的知见。可见楞严经所说的二十五种法门皆是修楞严大定的法门,而念佛圆通正是仅次于耳根圆通的修定发禅法门,所以这是直接以修定的方法来修究竟的、唯心的净土法门。产业之前的社会是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忙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成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乐--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并发愿受菩萨戒,行菩萨道,度无量众生。然后细读前段及第三节之说明,详细思惟,勤加练习,即能通达。若无圣像,望空而拜亦可,但需至心恳切,万勿轻忽。一旦通达,即依此法无相忆念拜佛。去除名号及形像,清楚地忆念所拜之佛,而不使忆佛之念中断。若觉忆佛之念不能清楚分明,亦可用“想”之法;如年青时,恋爱中的男女,各分东西不得见面时,朝思暮想一般;拜佛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并虔诚于佛前发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度化众生;若此法得成,愿推广此法,帮助众生修成此法,同沾法益。然后祈求释迦牟尼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慈悲加持。自己亦应再三详细阅读思惟,日日练习无相忆念拜佛,细心体会。罪障渐消,自然得会,受益无穷。对于无相念佛之知见及入门之善巧方便,末学已于书中反复说明。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已至婆婆妈妈的地步了。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 | admin 2018-07-20 |
|
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3、信弥陀世尊寿命没有限量如果不相信祂寿命无量的人会说:「唉!我还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后我死了,弥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还去做什么呢?」就不发愿往生了。所以必须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无量的,叫做无量寿佛。弥陀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将来还要住世无量无数劫,才会入灭,所以叫无量寿佛。4、信弥陀有四十八个大愿相信了弥陀四愿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说我们也要相信佛陀的寿命是无量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一定存在,所以我们努力一定不会唐捐的。另外我们也要相信念阿弥陀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陀就有这些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来成就,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接下来看,我们既然要信。信有分很多的层次,首先可以分成迷信、仰信、解信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发愿修学佛道首先应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然欲培植福德、广结善缘首先莫如皈命三宝、供养三宝。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发愿修学佛道首先应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然欲培植福德、广结善缘首先莫如皈命三宝、供养三宝。那么佛、法、僧三宝摄属哪种福田呢?关于这一点,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者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9-13)。具体解释如下: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只要有信心,只要有愿力发愿往生;只要真的去念,一定可以去,没有一个人不能去。五逆重罪尚且能去,何况是我们不造重恶,在世的时候又布施行善念佛,所以一定可以去。此外,念佛的人容易除慢,念佛的人,心比较淳厚,所以能够把慢心消除掉。而且念佛常常要拜佛,一面拜佛一面唱忏悔偈,每天忏悔。我们常发现很多念佛人,一面拜佛一面掉眼泪,慢心在念佛拜佛中不停地消除掉。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后来听闻世自在王如来为其广说诸佛剎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而发愿在五劫中,摄取诸佛妙土清净之行,于是广发了四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佛号阿弥陀,国土名为极乐,又名赡养。阿弥陀佛至今仍在极乐世界说法度众,极乐世界也是一般修净土法门者心心念念所向往之归处。弥陀四十八愿中的第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够生起信解,甚深法我们知道:这个一定不是现象界的法,因为现象界的法,都只是马上说了就可以了解的;甚深法指的当然就是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第一义谛的法。也就是,能够听闻第一义谛的法就能生起信解没有疑惑,而且在那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大乘的佛弟子都知道要发愿往生到有佛法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自跟随诸佛修行,那就更好了!所以,并不是说佛教徒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样的规定,一切随自己的欢喜意乐而发愿。基本上,只要是持一尊佛号的行者,书上说,这样的人不用等到往生以后,现世就已经有十种的利益。经典里面是这样写的:“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 | 三摩地 2018-07-20 |
|
接下来我们还要跟各位说明,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愿意发愿--出口成愿、愿意念佛,我们就一定可以往生。如果我们要提升品位,我们就去好好修三福净业,一定可以的。可是呢,我们一定要避免一种过失,这个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就是所谓的毁谤!在这个《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 三摩地 2018-07-20 |
|
2、应发起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上品上生所应具备的条件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要具足,才能上品上生。但是这三个心须真正悟了以后才容易发起,悟错的人不能真正的发起这三个心。为什么呢?譬如深心,如果不是真正的悟,他就不懂得悟后起修的道,那他就不知道佛法的博大渊深,也不知道自己所悟到底是不是真实?嘴里面虽然说是悟,其实心里面不断的在怀疑:我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