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里面开示我们要能够广行布施,惠舍一切众生,不要轻易放弃布施的机会;因此菩萨们应当发愿:“愿从今身乃至成佛,……所修福业若多若少,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虽然菩萨布施的时候,要有抉择的智慧,不要护持破坏正法的团体去弘扬邪法;但是在布施行中,不应当去简择对方的种姓贵贱而起分别心,或者 | admin 2021-05-14 |
|
既发愿已额上自然出五百亿宝珠。琉璃颇梨一切众色无不具足。如紫绀摩尼表里映彻。此摩尼光回旋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一一栏楯万亿梵摩尼宝所共合成。诸栏楯间自然化生九亿天子五百亿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华。一一莲华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 | admin 2021-05-12 |
|
我们姑且以地球(位于南赡部洲)为例,设想整个地球皆充满阿罗汉,这时有人出来尽夺其命,其罪业虽重,然比起(转传毁谤平实导师文章、写造谤文、恶意留言等行为)破坏这本来发愿成佛的人之菩提心,令他人对真正的成佛之道丧失信心,那罪业是超过、胜过、远远越过尽夺全世界满满阿罗汉性命的罪业,过于十、百、千倍;造作杀害一阿罗汉的无间罪已是极重,何况呰毁坏乱菩萨之罪又 | admin 2021-01-02 |
|
大心菩萨在此护持正法万年,无碍小行菩萨求生极乐(七)释惟护说:“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们都是对学员这么讲:“你们不要发愿往生其他佛国去,一定要发愿生生世世跟随萧导师,在娑婆世界摧邪显正,护持同修会的正法,也就是如来的正法。这样积累福报功德才更大,成佛才更快。”这是对于在教导众生生生世世堕在邪见网罟,也是萧平实想生生世世控制大众的阴 | admin 2021-01-02 |
|
净行》有一百四十一愿)普贤菩萨十种大愿观音菩萨十二大愿(另据《大悲心陀罗经》有发愿偈)大势至菩萨大愿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来源:《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海尘所发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如是发 | admin 2020-07-30 |
|
大梵天王本身还是一位开悟的大菩萨,他更是佛门中最大的护法神;我们所熟知道教中的正神关圣帝君,他其实也是一位证悟的菩萨,虽然道教中的信徒多属于求有、求世间利益者,并不适合为他们讲开悟的法,但关圣帝君也度鬼道众生,并且也发愿在佛教寺院中当伽蓝护法菩萨来护持正法,因此说正神都是护持正法的,而大多数的鬼神也都是跟着正神走。佛教中护法神的由来和种类《楞严经》 | admin 2020-07-23 |
|
在我们这一劫中,总共会有一千尊佛出现于人间,韦陀菩萨则是千佛中的最后一尊佛,他发愿要护持前面的九百九十九尊佛以后,才愿意成佛。(注:贤劫千佛本是往昔无量劫前一位转轮圣王所生的一千位儿子,后来一起学佛;历经无量劫后,在贤劫中前后相继成佛。韦陀菩萨当时是最小的弟弟,发愿要护持所有兄长都成佛以后,他最后成佛,所以是贤劫最后一佛。)诸位看到韦陀菩萨按着一根 | admin 2020-07-23 |
|
平实导师更开示:学人于末法灭尽前,当证阿罗汉果及修集入菩萨圣位所需之广大福德,法灭后生至弥勒菩萨天宫,并发愿护持未来贤劫诸佛;精进者于弥勒佛时跃上三地,懈怠者则入初地,功不唐捐。学人必如佛经所说,或于“当来世第二第三佛”(注11)得授记,或“不过七佛便得授记”(注12),或于贤劫及未来星宿劫诸佛前亲得授记(注13)。平实导师广为拔擢人 | admin 2020-07-12 |
|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卷一所以从这一些经文里面,这一些——三个大愿的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阿弥陀佛所发的愿里面讲得很清楚:只要众生按照这个愿里面讲的这样做了,那么阿弥陀佛必定能够由祂这个成佛的大德——大威德、大力量,能够让这 | admin 2020-07-06 |
|
并且能够见到佛菩萨,这时候他还是一样还是要养成习惯,看到佛菩萨以后,因为花开见佛以后,他就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知道有这个知见;他见佛以后他就要赞叹佛,要叉手合掌来赞叹诸佛!所以说我们平常在往生诸佛菩萨之前,大家虽然发愿要求生极乐净土,可是在平常要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里面,我们看经典诸菩萨或者弟子们在见佛问法或者听佛说法的时候,都要胡跪合掌、礼佛,然 | admin 2020-07-06 |
|
这样子即使生生世世都行救济众生的慈善事业,虽感得财富丰饶,依然都是在黑暗长夜之中,误认为财宝丰饶就是解脱,误认为没有闲杂人等来找麻烦就是安隐,误认为心放下一切都不执著就是涅槃,却不知道那其实不是佛法中真正的解脱、安隐、涅槃!而菩萨发愿再回到人间利乐有情之时,因为往昔已分证了解脱道,解脱的作意随缘又会现前,加上又有利乐有情的福德所依凭,所以才会有一分 | admin 2020-07-06 |
|
而有的法师误会了九品往生的内容,因此他就很消极的跟大家讲(说):我这些徒弟只要有一个二个能够下品往生,我就很高兴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徒弟们都是肯认真念佛又不造恶,这样的念佛人怎么会是下品往生呢?如果他们能将善根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国土,虽然他们没有进入体究念佛的地步,他们没有建立第一义的正确知见,那他们应该也是可以得到上品下生或者中品中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接着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 admin 2020-07-06 |
|
念佛求生极乐的大心菩萨们,应当要深入了解当中的内容差别,才可以透过此世闻熏正法的殊胜因缘而于此世努力精进的念佛,以修行的善根功德发愿回向往生极乐,期望能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上生。我们上一节课程的进度乃是讲到体究念佛所应该具备的资粮,这个与上品上生以及上品中生有关,因此我们今天的课程先从上品上生来说。我们看经典中怎么说上品上生,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 | admin 2020-07-06 |
|
这个部分的观念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要说寻觅正法的熏习因缘,也要依止于善知识的开示正理的知见而努力修行,并且必须要具足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这些基本的功德,要这些功德。再来,我们再来看经典中的记载:上品上生者,他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还要继续进修佛道。虽然已经是上品上生了,但他还是需要怎么样呢?经典说: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 | admin 2020-07-06 |
|
还要哪个条件呢?还要再加一个条件,他还要把这些资粮的收集,还有障难的排除,这些的功德不管是在理行上、事行上的这些三福净业、或者建立定慧的知见、建立第一义谛的种种的善根的福德,要把这些的福德再加上这个品位所需要的资粮和障难的排除,以这些种种的善根来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功德也需要有!所以说,回向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说:我回向发愿法界有情!法界有情 | admin 2020-07-06 |
|
正觉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 | admin 2020-07-06 |
|
例如,假使你是个有情生,依你往世所发的愿,此世生而为女性菩萨;在人间一定会有两性,那你往世为了容易摄受众生,所以发愿生为女人之身;就像观世音菩萨常常变化作人类母亲的模样,众生就很依赖他,这是一样的道理。假使你身为女人,那你想为人家演说《法华经》,可就反过来说了:“菩萨摩诃萨不应于男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获得欲觉而 | admin 2020-06-20 |
|
他的意业不乐于在人间修证佛法,乐于在初禅天中当初禅天王来实证佛法;所以他学了很久以后,发愿要在初禅天中当天王然后证得佛菩提,可以度化初禅天的梵辅天、梵众天们;他发了这个愿,有这个意业在,那么他的“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就在他圆满证得初禅及慈无量心以后,为他示现梵王身,使他在初禅天中有了大梵天王的庄严身;自从他有那个庄严身以后,他的“观 | admin 2020-06-20 |
|
心常发愿:‘众生苦恼无救度者,遭值恶法多堕恶趣,我于尔时当成佛道。’舍利弗,汝且观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难修习。舍利弗,我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央数世受诸苦恼,我若说者汝闻恶闷。我诸所受勤苦忧恼,皆为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汝观萨和檀菩萨、求善法菩萨、常悲菩萨、不放逸菩萨、常精进菩萨,供养若干诸佛受诸苦恼,犹尚难得阿耨多罗三 | admin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