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经典中说: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佛说法集名数经》)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可以显示出来,菩萨道的行者,在他广行一切善根之后,他必须要回向发愿,而得以使自己早日成就佛道。因为,如果能够早日成就佛道的话,就能够更有智慧、更有福德广泛的利益一切的有情、一切的众生。因为诸佛乃是福德庄严,而且是究竟的成就,诸佛同时也是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一、供佛礼佛赞佛1、供佛至诚奉上香、花、果等,胡跪叉手,诵《供佛偈》:“愿此香花果(或具体供佛物名称) 遍满十法界 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增长诸福慧 回向早成佛道 正法传十方 皆共成正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三摩地

2018-07-22

每每会遇到同修有种种修行的障碍出现,譬如生病、意外灾害、家人阻扰、工作忙碌、生活困顿等等事相出现,因而障碍之修行时,总是会劝请他们能够殷勤的履践忏悔、发愿、回向等三种殊胜的修行法门,并且在佛前至诚恳切的祈求诸佛菩萨的加持,以排解修道上的障难。十多年来,这样的方法总是能够适时的帮助陷入困境、旁徨无主、无所适从的同修度过难关,继续迈向福慧庄严的成佛之道 三摩地

2018-07-22

每每会遇到同修有种种修行的障碍出现,譬如生病、意外灾害、家人阻扰、工作忙碌、生活困顿等等事相出现,因而障碍之修行时,总是会劝请他们能够殷勤的履践忏悔、发愿、回向等三种殊胜的修行法门,并且在佛前至诚恳切的祈求诸佛菩萨的加持,以排解修道上的障难。十多年来,这样的方法总是能够适时的帮助陷入困境、旁徨无主、无所适从的同修度过难关,继续迈向福慧庄严的成佛之道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那就已经有非常广大殊胜的利益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许多人诵经的关系,使得经本可以继续流传在 三摩地

2018-07-22

〈三称 佛菩萨圣号〉(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应常反省自己五戒有无持好、十善业有无作、有无贪著五欲深乐世间、有无努力修集福德智慧资粮、菩萨戒有无用心学习、有无护持正法、修学正法、忆念正法、心中是否常有正知正念、布萨大悲忏多参加、多听经闻法、多拜佛、多忆念(唸)佛、多忏悔发愿迴向、布施忍辱常系心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每天坚持做早晚课,在佛前忏悔、诵正觉发愿文,念一部《佛说阿弥陀经》、三遍总持咒、二十一遍往生咒。然后回向您的怨亲债主、六亲眷属,让他们发愿往生,最后祈求诸佛菩萨加被。这个可能要很长时间,要二年左右乃至更长的时间。第二:有时间的话,可以每天诵一部《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三遍总持咒。二十一遍往生咒,然后回向,这个回向一定要具体,不可笼统。比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CBETA,T17,no.764,p.660,b11-12)。回向列为最后分,显示菩萨广行一切善根之后,必须回向早日成佛。普皆回向也是成就如来功德门应修的十种广大行愿之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0〈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为证: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真是不好当的!常常有人发愿想要成佛,但是稍微作了一点事,累了一下,就在那边叽叽聒聒讲个不停的向人讨人情,这样怎能成佛?还早着呢!菩萨发了大愿以后是不可以休息的!那才是真正的菩萨行者。诸位听到十无尽愿,也许就很快的在佛前发大愿了;可是,发大愿是很好的,但是一定先得要有智慧,得要以智慧去行愿;发了誓愿真的去作了,却没有智慧简择,那是很麻烦的。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在次法的修习上面,您还得要发愿不舍人间一切众生,愿意尽未来际与人间众生结缘,来救度他们。因为舍离了众生就不可能成佛。诸位想想,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人成就的吗?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阿弥陀佛一人成就的吗?不是!要靠摄受众生,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如果你现在发愿说:我将来成就了,我的佛世界要如何、如何......那你发了那个愿以后,你要开始摄受众生,让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佛教讲的许愿、还愿是什么呢?佛教经典里你是找不到[许愿][还愿]这两个词的,但是会经常见到[发愿]这个词。[发愿]和[许愿]有什么区别?[发愿]简单的理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某些行为达到某种结果,请求佛或菩萨们护助,协助我圆满这个愿望。前题是这个行为和所希望的结果是符合道理的。[发愿]和[许愿]的区别在于,[发愿]以行为为因;[许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今至心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南无阿弥陀佛!李元松顿首二○○三年十月十六日正光案:此文转载自正觉电子报第九期平面版第三十九页,原文系河北省佛教协会《禅》月刊总七十九期第三十一页所载。由于李居士以离念灵知为真心,故一场大病后,离念灵知心面对闷绝…等境界时,始终使不上力,发觉闷绝等五位中的离念灵知心必定会间断而无法现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缘故,发愿要学佛当菩萨后就不能再吃五辛了。------《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第四目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学佛人不吃五辛的原因)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愿力就是说:我当初所伤害过的这些有情,那我应该发愿来救护,让他们能够离开这个浊恶的这种生死的轮回。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死轮回,产生一个正见,不至于让自己未来受到更大的伤害与痛苦,生死的见就是如此。所以,菩萨虽然受业报,可是对于轮回体性了解,他就不会在烦恼障中继续产生无量无边的烦恼,甚至因为烦恼再转嫁给他人,让他人受苦。所以,这些正见就是对于轮回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一生往生后,到底下一站要去哪里?如果想要往生西方,那平日我们就应该依着《无量寿经》所说,念佛忆佛,向弥陀世尊发愿往生西方。临终之前,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忏悔,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也回向自己能够往生到西方净土。家人们也可以帮助这位菩萨忏悔以及诸种回向,但是别人所帮忙的,总不如自己来做的实在。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之后,弥陀世尊的西方净土就成为中国佛教中最多人发愿往生的地方了;这种情形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受这个善良的习俗影响,甚至在佛当中,彼此打招呼也都用阿弥陀佛来称呼,是用来提醒彼此往生西方的愿心。既然西方净土如此之殊胜,要怎么样才能去呢?在《观无量寿经》说到,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种相貌,每一种相貌都有八万四千种妙好,每一种妙好都放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对于自己身后之事,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忌讳不敢说,反而会在往生前就懂得,要发愿往生善处,继续自己的道业。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长生不死,那是做不到的;而是应该安排好下一世的去处,把能够帮助自己的道业,能够迅速实证三乘菩提,当作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必须要事先决定下一世,到底应该往生到什么地方去?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国的佛教从南到北都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也许他又会说:最后一定要有三归依、唱回向偈,然后还要发愿: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礼佛三拜,课诵完毕。对于初机的学人而言,注意这些规矩是有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规矩以外,为了要让学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进步得更快,我们还应当时时的警觉说,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一个人在自己学佛的过程中,施设了种种方便,譬如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菩萨可以这样作呢?因为菩萨从亲证法界实相以后,常常发受生愿,即使有能力亲证解脱果,也发愿生生世世再回入这个世间,以真正的佛法来利乐有情。所以,这些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这些种种的法,乃至于大慈大悲、一切种智的这些种种的善法,这些法是祂生生世世所分证的,都收藏在祂自己的八识田之中,等到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都可以拿来利乐有情。那么什么叫作缘熟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也是一样这个样子,菩萨也会作这样示现,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为了要利乐众生的缘故,也发愿受生成为天王身等等。但是这个并非是什么业力所致,他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在观察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所以会有所谓的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因为常持禁戒,一向正求如来境界,所以怎么可能菩萨还会摄于三恶道诸趣?当然菩萨不摄彼趣,却示现成为阎罗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