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1因此,发愿当菩萨的学佛人,若要破除对财宝的悭贪之心,就得先从财布施下手。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面开示我们要能够广行布施,惠舍一切众生,不要轻易放弃布施的机会;因此菩萨们应当发愿:愿从今身乃至成佛,……所修福业若多若少,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虽然菩萨布施的时候,要有抉择的智慧,不要护持破坏的团体去弘扬邪法;但是在布施行中,不应当去简择对方的种姓贵贱而起分别心,或者不愿意布施饮食给非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三摩地

2018-07-23

前面为大家说明这一段的的时候,相信一定也有人会想到,既然法布施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施的果报,当然就一定是法布施比财布施更殊胜了,所以就发愿将来也要能够如法地作法布施。法布施比财布施更加殊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一些道理以外,再来跟大家谈谈其他的一些理由。首先来复习,财布施的果报不能出于三界,而且更具体来说,是只在欲界之中。而法布施的果报,因其所布施的 三摩地

2018-07-23

甚至于也可以说布施以后,希望未来世,每一世都能够生在贵族家;或者布施以后,发愿希望我这个布施,让我能够值遇善知识,能够得到解脱法,能够有成佛的法能够让我修学;或者布施以后发了这个愿说,所有的一切布施,都是我将来修学佛道的资粮,我不乞求在人天受乐,这个也是善愿。希望所布施的果报,不是要在生死中受到福的庇佑;而是希望说,所布施的福能够让自己,因为这个福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种可能的身体器官的布施,是有人在舍报的时候,舍报的时候有发愿:自己舍报的时候,如果身体器官没有毁坏,他愿意布施给需要者。这一种情况,也应该要把他当作是活着的时候一样来看待;因为人不会因为快要舍报了以后,割除身上的器官就不会疼痛。因为这种不会疼痛,在舍报以后,只有在每一位有情的自心如来藏舍离以后,大约在舍报八小时以后,才会没有疼痛,因为那时候已经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愿就是世尊在行菩萨道时,发愿要救护众生、代众生受种种痛苦。因此,在这个故事里面提到的,即使因为慈悲惠施众生而遭受重罪,释迦菩萨仍然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去作;这与《悲华经》中所开示释迦菩萨代众生受诸苦恼的大愿是完全吻合的。而菩萨于大悲中生,因此培养慈悲心也是菩萨道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优婆塞戒经》卷1中开示:【“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rdquo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要有这种心量,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要度很多、很多的众生,这才叫作菩萨嘛!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放众生一条生路。为什么需要放众生一条生路呢?表示牠有生命存亡的灾难,若不及时救护牠,生命即将陷入危险,所以及时伸出援手,这才是放生的真实义,也是无畏施的一种。但现见有许多的宗教团体都在做集体放生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呢?因为他们多是有计划的长期性的执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只要自己准备一张照片,或是简单的画像,等到要供佛的时候,就在自己的房间,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样就把佛像请出来,请出来以后,你可以准备食物,不论是哪一种类的食物,只要是可以来食用的、受用的,这样就算是供佛的物品了;然后再礼敬这尊像的相貌的佛菩萨,然后诚挚地发愿,希望以这供佛的功德,供养菩萨的功德,来让自己未来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等到供佛好以后,过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例如往世在出家前或学佛前可能还是会吃肉,因为我今生是在十九岁才开始吃素,十九岁以前也吃了很多肉,吃了很多小鱼和海鲜,这些业在未来世也是要偿还,可能也会造成未来世还是会常常生病之类的!所以我也发愿未来生生世世都能够胎里素,能像我干女儿那样胎里素长大就好!在此也至诚忏悔此生十九岁前吃了那么多肉,还有忏悔往昔所造的诸恶业。因此我们还是要常常忏悔业障! 三摩地

2018-07-23

要能够年轻证悟的困难点会比较多,那需要往世多劫就努力修行累积福德,以及往世就有发愿要年轻证悟,那最关键的其实是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要我们证悟那就一定悟的了!觉得我们因缘还没到,那就会让我们慢慢磨!平实导师在《随缘》第54页中提到:「........同样的道理,你如果常常想着佛、常常求佛,佛若护念你的话,那么你的感应将会很快,你要悟得如来藏也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 三摩地

2018-07-23

切莫途中被人哄去作长老,误汝大事![真是金玉良言!不是明眼人,何能出此警策之语!后代学禅者可不慎乎?]本善禅师于是谨记源明和尚的教诲,自誓此生以悟为期,发愿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地做功夫。后闭关自修。用功非常精勤,夜不倒单。他的关房中不设卧具,只放一把小凳子。有时昏沉太重,连凳子也被搬走了。他就是用这种苦行的方式,来对治睡眠和昏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猛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五,七种最上供养:恭敬礼拜、供养、随喜赞叹、惭愧忏悔、劝请、发愿、回向。】请详见这篇: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CBETA,T24,no.1488,p.1070,c9-11)《佛说法集名数经》卷1: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如果是念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的慈悲就可以让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只要他有信心、有愿力,发愿往生,并且要真实的去念,这样的话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大家想想看,犯了五逆重罪的都能够往生了,何况我们不造作恶业的人,而且我们学佛人在世的时候又不断的布施行善,不断的念佛,那么我们更可以去嘛。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念佛人知道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神就会慢慢地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神或菩萨。那你以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