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就是说,众生发心不尽相同,或有私心、无私心,或心量大、心量小,这些都会导致求道过程中产生种种差异,如果能够真正为了众生而发大悲心,立志求无上菩提,便会获得佛法僧三宝的威神力护持,业障就可以渐渐地转为清净,使得善根坚固不会退失,佛菩提道才可能有证悟的因缘。接著,“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这是说,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信佛菩萨,祈请加持保佑,这个信还比较粗浅,还只是信位修学的开始,难免有进有退,待到进入信佛法阶段就开始了解和思考佛菩萨到底在讲什么,佛菩萨依据什么而成就佛道,乃至进一步发心决定要走上成佛之道,将修学佛法当做生命中最大一件事,将修行者、佛这样一个身份当做是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二身份才是关于自己在世间的身份,父亲、妻子、总经理、设计师等等,如此怎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起信论》中所讲的修习信分,就是从初发心开始,要次第修学佛菩提道;换句话说:修习信分是为那些还没有生起正定的人来说的;是为那一些还没有获得定信的人,是为那些心中还没有决定的人来说信分。在修学信分而获得决定信心之前,当然先要说明什么叫做信心?所以马鸣菩萨接下来说:论文:〖何者为信心?云何而修习?信有四种:一、信根本,谓乐念真如夫故。二、信佛具足无边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皈依了表相三宝后的凤山寺《广论》班同修们,虽发心修学佛道,却因为错误知见的导,反而都不能深入第一义谛,都只能在世间法上用功而已;如此而说要在事相上遇境除烦恼,那是不可能的事,反倒是烦恼越除越多。是不是如此?《广论》班的同修若肯如实的扪心自问,自能知晓。皈依三宝真正最主要的是要皈依自性三宝,所谓「自性」即是指「空性」,但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体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应当在生前,应当发心取证此如来本际,以可知可证,以如来知道毕竟有「本际」故,此毕竟非是如同蕴处界不实;所以依止小乘法的阿罗汉入灭,可如是知,「本际」一直在,到底在于何处?所以为了遮止非道说道,因此佛陀说:「不相在」。何谓「不相在」?如果是说本际和五蕴,则本来就不同,但佛陀以隐覆义所说,一切人天大众不能轻易解得,所以佛陀说「不相在」 三摩地

2018-07-22

慈氏当知发心修行大乘行者。应作如是归依三宝。(原标题: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归依三宝品第一) 三摩地

2018-07-22

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德。义者以一念慧觉一切法。舍利弗。举要言之。能说八万四千法聚是名为语。知诸文字不可宣说是名为义。大般涅槃經卷第六[0401c19]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 三摩地

2018-07-22

但究其根本原因,笔者未熏习佛法前,布施之念甚少,因闻修慧不修福,来世修行时纵然证得罗汉果亦空钵而归之知见,故有布施之发心,是以不符合不求有施。若以布施心态面来说,因做少分同理心想,故符合怜愍施之所摄。而清净施及不轻心施,则于十种清净施之心态中多有所涉,故合述如下:就功德果报面而言亦如上所述,虽未执妄见但求果报,故符合不执取施,但未达不希异熟施;因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就赞叹他们求法的心以及发心,并且说:善来,比丘!所以这些外道师徒立刻就现了清净的比丘相,跟著佛陀修学,没有多久他们也证得阿罗汉果;这时候在旁边一起听的人,也都能够领悟了佛法大意,而能够得到眼藏。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继续稍微来了解一下,我们看到佛陀在讲到说什么是真吉祥呢,我们可以看到真吉祥不是在攀缘世俗的这些事,或者是六尘诸法。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宗 三摩地

2018-07-22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优婆塞戒经》卷五佛 三摩地

2018-07-22

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这样子的初发心,纵使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也不敢轻视。就像有一则故事当中说,有一位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有一次出外行脚,带着一位小徒弟,跟在后面帮忙背行囊。走着走着,这个小徒弟突然发起了菩提心,誓愿要成就佛道。这个小徒弟的心念,就被他三明六通的师父知道了;师父赶紧转过头来,拿回自己行囊,自己背着,不敢再让徒弟帮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重点在于,佛弟子应该要自我检视:我担任了这个职务,到底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还是为了佛教以及有情众生今生及未来世的长久利益?另外,在我们掌握了世间权力之后,是否就忘记了学佛的初发心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愿意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来摄受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来庄严佛土?还是我们只是为了打着佛教徒的旗号,却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断的横徵暴敛,压榨百姓 三摩地

2018-07-22

三、发心布施,进阶分配资产-分成多分:〔供养〕分"大于〔自用+作本營生〕分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五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尔时波斯匿王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发于无上大菩提心。愿于众生安乐解脱生死系缚。我今愿以财物库藏金银之属。分为三分。一分奉施如来世尊及比丘众。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天魔的化身会欺诳新发心的菩萨说:如来在世时,只有说过二乘的九部法要,从来不曾听闻如来说过大乘方等诸经的一句一字。也就是告诉新发心的菩萨说:“大乘非佛说,只有二乘法才是佛所说。二乘法就是成佛之道,没有如来藏可证,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只是佛的方便说。”要不然就说(大乘经典)是后来的人假造的,然后讲“入涅槃就是成佛,所以阿罗汉就是佛”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密严经》:赖耶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非修非作,乃至一 三摩地

2018-07-21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8卷唐般若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No.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法身本性如虚空远 三摩地

2018-07-21

又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曾开示:【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解释如下:钝根寡慧的二乘人,听到成佛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就害怕了!因此只愿意修学心小、法小、愿小、成就小的声闻法与缘觉法,不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密严经》(卷2)T16,p0738b藏识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十地行众行显发大乘法普与众生乐常赞于如来在于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0c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a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卷3)T16,p0747b诸识亦复然恒 三摩地

2018-07-21

15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T03,p0305a8卷唐般若译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 (原标题: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不同外道所有神我) 三摩地

2018-07-21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