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慧禅师赞》[宋]释慧远参禅阙典,学佛无功。破杨岐道,灭临济宗。直下单提,佛祖不犯令。掣颠掣狂,住双径峰。等闲拈却衲僧定命索,将错就错,名闻九重。阿呵呵,见也麽?竹篦触背,失钱遭罪。天道不放还,骊珠绝瑕颣。《大慧禅师真赞》[宋]陆游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若是灵利阿师,参取画底妙喜。大慧禅师赞[宋]释智遇前无释迦,后无达磨。骂雨骂风,祗要做大。黑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虽然我们希望行者不要拘泥于佛法哪宗哪派,而要了解佛法的核心内容和证悟标的,但是也要明确我们禅宗史上的事实,那就是:大慧宗杲禅师主张的话头禅,是从宋朝以来一直到现在,唯一延续不断的秉承宗门密意第一义谛的参禅方法。《钝鸟与灵龟》此书通篇广征博引,内容丰富多彩,作者证量深不见底,但条理分明,客观朴实,使人读来赏心悦目……此书神奇之处也在于,全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有了如此精神,宣宗必可为其世俗的政务活动获得一种超越的价值承诺,把治国安邦转化成参禅悟道,这一点是仅有儒家精神的治国者们无法获得的。作为晚唐“中兴”之君,其治道与此或许有些内在联系吧?而且,宣宗即位且获大权之后,一改武宗灭佛的政策,大兴佛教,并使黄檗希运临济义玄一系发展迅猛,宗风半天下。下得山岭,我们穿行于麻石小道上,偶尔也跨过一座座圆拱形的石桥,它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宣和年间,大慧宗杲禅师和圜悟克勤在开封生活,等到大慧宗杲禅师大悟之后,就跟随圜悟克勤师父学习参禅方法。圜悟克勤以“临济正宗记”来勉励大慧宗杲禅师,希望他能参透禅之大义。大慧宗杲禅师颇具慧根,经过日益领悟,大慧宗杲禅师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精髓。等到大慧宗杲禅师讲佛法时,吸引了京师诸多佛法爱好者,由此大慧宗杲禅师名震京师。公元1126年,时任北宋朝廷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克勤(1063-1135),彭州崇宁人,出家受具后,起初学经论,后来就法演参禅得悟。宋崇宁中(1102一1106)。在成都昭觉寺开法;政和初年往荆州,谒张商英(无尽),与谈《华严》要旨和禅门宗趣,商英事以师礼留住碧岩。既而应商英之请,在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上加《垂示》、《著语》和《评唱》,门人加以辑录,题作《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克勤曾先后受佛果、圜悟等赐号),又称《碧岩集》十卷。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后随方参禅诣于宗极。俄属武宗灭法。叹曰。我生不辰不自我后。由是寝默山栖。委裘遁世而无闷焉。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故太守韦曙特加崇重。身不衣缯纩。室唯蒙薜萝。四众知归诸方慕化。其洁白鹤鹭如也。咸通十二年合郭。僧民请绍四众教诲。或游遨坰牧。或啸傲海壖。不出林麓动经数载。虽贵士单车诣门。莫得而见于七五言诗追用元和之体。着青山履道歌。播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遂遍参禅宗。遇马素门下高足住龙牙山。知廙法器。异日告之曰。蕴界不真佛生非我。子之正本当何所名。复从谁得。廙一言领会千辙同归。龙牙曰。我法眼不蒙掩矣。既遂所求大得安静。却回柯山。盖避会昌之搜扬也。至大中六年。郡收崔公寿重之。于州龙兴寺别构禅室延居之。数年北至嘉禾。信士归依请留住至德伽蓝。又往姑苏。时崔公钧作守此郡。闻廙名久。请居南禅院。咸通八年浙西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后来蓦然猛省,尽脱去机筹,知见玄妙,因谓渠云〔我克勤禅师因此而告诉大慧说〕:“正好参禅也!”即踊跃向前,从头一加箴锥,始浩然大彻。予不喜得人,但喜此正法眼藏有觑得透彻底,可以起临济正宗〔我不是欢喜度得某人证悟了,而是欢喜在这正法眼藏中有一个能够看得透底人,可以大力发扬临济正宗的宗旨〕;遂于稠众指出,令分座训徒〔所以就在大众中指出大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为了能够让根器日差的众生能够领受妙旨,禅师们便在公案故事之外,想出更多逼拶锻炼学人心性以及定力的方法,如是心性纯厚、定力完备,方能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找出这法界实相到底何在,也因此参禅的前方便,如:看话头,就是为了许多没有参究能力的菩萨施设的,若看话头还是不行,就是要培养动中的定力──摄念而能运作来入手,但如果还是不行,便要以摄忆佛念而拜佛来锻炼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参禅的悟入就不外这六根六尘,离了这六根六尘就没有办法悟入啦。可是诸位可别被这六种现象所欺骗啰。因为这六种现象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悟的人就知道其实和这六种表象是不相干的,可是又不能离这六种表象来参。因为这六根六尘是一种表象,所以我们不在这里面多所着墨,因此概略的说一下就带过去了,期望于诸位的呢,还是要自己仔细的去参究,去体会;因为跟你说明白说破了,那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慧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地,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言;既然没有生死可言,还会有生死疲劳出现吗?根本没有嘛!这是因为你已经转依了祂,而说没有生死可言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以后,转入七住位修行,表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佛法正知见,所以不会跟随邪师或者名师修学佛法,他会去寻找真善知识,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参禅的正知见。真善知识也会观察这位七住菩萨是否具足菩萨种性,观察他的定力、福德、智慧是否具足。如果这位七住菩萨种种的因缘渐渐具足了,就会教导他去参禅,去寻找禅宗的本来面目;如果真善知识观察他的因缘不具足,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何况讲堂学员和会外未经正式印证的学人呢?如果没有具足参禅条件(定力,福德,慧力),也没有经过辛苦参究的过程,纵然听他人讲公案或看公案参出来答案,未必正解,通常是死于句下。就算真的正解,没有善知识摄受,也很容易自我怀疑否定,甚至退转,谤佛谤法谤贤圣而造下地狱业,不可不慎。以下摘录自: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102答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没想到这个乌鸦嘴还真讲中了,他走了以后真的中暑了,当时几乎要死掉了;因为单独一人参禅,没有人可以帮他刮痧等等;他就这样硬挨着挨过来了。所以他讲的:「死却一日,观前路黑漫漫地。」正是在他向白云山五祖禅师告辞以后的事。醒过来以后他就想:「为什么这个昭昭灵灵的离念灵知,遇到生死关头时,一点用处都派不上?」他本来认为说:「我昭昭灵灵的这个离念灵知就对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诸位应该探求到底本来无念的是谁?本来无生的又是谁?若所悟的确实是本来无生的心,这个无生之心是没有一法不能从祂出生的;假使不能好好的自己参究体验一番,老是在经中所说的机关、木人等语句中,作文字训诂或思惟研究,是不可能开悟明心的;若是每天求佛施以佛力加持而不肯自己努力参禅体究,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成就见道的功德?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马鸣龙树是吾师,念佛参禅驾并驰。(如何说并驰的道理。)五色云横日没处,一枝华拆眼开时。(看他串对处,方知并驰宗旨。)玉音了了流仙偈,金采煌煌发令姿。(收归上科。)旷劫相逢真父子,欲将何物报恩慈。(半边汉,将谓有多少奇特。○此首应与后吾身念佛又修禅参看。)即心即佛断千差,名教名禅共一家。果证无边身相好,光流不可说河沙。余方妙丽终难并,本愿精深岂易夸 | admin 2018-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