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克勤禅师一听,惊诧不已,良久才说:“道固如是乎?”于是,克勤禅师便徒步出蜀,遍参禅德。他先后礼谒了玉泉皓、金銮信、大沩□、黄龙心、东林总等大德,都被他们视为法器。晦堂禅师曾告诉他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克勤禅师最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克勤禅师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过不少禅门宿德,因此他有很重的豪辩之习气。为了将克勤禅师 三摩地

2018-07-20

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经,后身出来参禅,决是个善知识也。”文准禅师圆寂后,宗杲禅师便谨遵师嘱,前往东京(开封)天宁寺参礼圆悟克勤禅师。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 三摩地

2018-07-20

安民禅师道:“寻常拈槌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参禅贵直指。安民禅师又落在语言文字知见之中。纵然答得再,于己何益?!]圆悟禅师笑道:“你元(原)来在这里作活计!”安民禅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道:“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悟禅师道:“你岂不见经 三摩地

2018-07-20

”守珣禅师另有一则上堂法语,也很精彩,言语虽短,却堪作我们参禅悟道的指南:“如来禅,祖师道,切忌将心外边讨。从门所得即非珍,特地埋藏衣里宝。禅家流,须及早,拨动祖师关捩,抖擞多年布袄。是非毁誉付之空,竖阔横长浑恰好。君不见寒山老,终日嬉嬉,长年把扫。人问其中事若何?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参!”守珣禅师住山期间,经常告诉们说:“ 三摩地

2018-07-20

出家后,栖心宗门,遍参禅德,后投佛鉴禅师座下请益。一日,清海禅师入室参礼佛鉴禅师。佛鉴禅师问:“三世诸佛,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教化?此理如何?”清海禅师正要开口答话,佛鉴禅师便大声喝叱。清海禅师忽然契旨,遂术偈呈佛鉴禅师云:“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青山况是吾家物,不用寻家别问津。”佛鉴禅师览其偈后,遂嘱咐道:&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自回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参禅学道,大似井底叫渴相似,殊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动转施为,是甚么人使作?眼见耳闻,何处不是路头?若识得路头,便是大解脱路。方知老汉与你证明,山河大地与你证明。所以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般门。诸仁者,大凡有一物当途,要见一物之根源。一物无处,要见一物之根源。见得根源,源无所源。所源既非,何 三摩地

2018-07-20

”古人参禅悟道,或从视觉发机,或从听觉悟发机,此处,莫尚书悟道,很奇特,是从嗅觉发机的。《楞严经》中讲七处征心,实际上,六根六尘,无一处不可以入道。关键是,学人的见地是否到位,功夫是否到位。若到位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可成为发机开悟的因缘。那么,如何才算见地到位呢?还是让我们来重新温习一下自回禅师的一则上堂法语吧:“参禅学道,大似井 三摩地

2018-07-20

道谦禅师很不愿意去,心想:“我参禅二十年,无入头处。更作此行,决定荒废。”他的友人宗元禅师听说之后,叱责他道:“不可在路便参禅不得也,去,吾与汝俱往。”道谦禅师不得已,只好前往长沙。在途中,道谦禅师流着眼泪,告诉宗元禅师说:“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应去?”[这一句话,道出天下很多学人的共同心病: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有一位小沙弥,听说悟本禅师经常入室参请,却未能契旨,便故意刺激他说:“本侍者参禅许多年,逐日只道得个不会。”悟本禅师一听,便骂道:“这小鬼!你未生时,我已三度霍山庙里退牙了。好教你知!”从此以后,悟本禅师便更加发奋用功,一心参究赵州狗子无佛性之公案,昼夜专举一个“无”字,反复提撕。一天晚上,悟本禅师在大殿 三摩地

2018-07-20

道谦禅师于是向法真开示参禅之道。法真请问道谦禅师:“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道谦禅师道:“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向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么教人看。”法真一听,当下便生起谛信,并发心要依教奉行。当天晚上,法真便静坐,力究狗子无佛性之公案。至夜静更深之时,忽尔洞 三摩地

2018-07-20

曾有上堂法语云:“圆悟师翁道:参禅参到无参处,参到无参始彻头。水庵则不然,参禅参到无参处,参到无参未彻头。若也欲穷千里目,直须更上一层楼。”[按,《五灯会元》记净慈师一禅师为育王端裕禅师之法嗣,而同书育王端裕禅师章中,又记端裕禅师曾师事净慈一禅师。按古人的习惯,把“净慈师一禅师”简称“净慈一禅师”是经常的事。若如此,则 三摩地

2018-07-20

曾有上堂法语云:“参禅不究渊源,触途尽为留得,所以守其静默,澄寂虚闲,堕在毒海。以弱胜强,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见处偏枯,遂致优劣不分,照不构用,用不离窠。此乃学处不玄,尽为流俗。到这里,须知有杀中透脱,活处藏机。佛不可知,祖莫能测。所以古人道,有时先照后用,且要共你商量。有时先用后照,你须是个汉始得。有时照用同时,你又作么生抵当?有时照用不同 三摩地

2018-07-20

若能体会个中滋味,参禅能事毕矣! (原标题:315中际善能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佛智禅师一听,便抚摸着他的禅座,说道:“此子他日当据此座,呵佛骂祖去在!”从此以后,有权禅师便埋藏头角,韬光养晦,后游历湖湘江浙,遍参禅席,达数十年之久,曾礼谒过归宗应庵昙华禅师和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无庵法全禅师住持道场之法席后,有权禅师应邀前往分座说法。现举其上堂法语两则,读者可以从中一探其禅风——上堂:“今朝结却布 三摩地

2018-07-20

如净禅师得法后不久,即辞师游方,遍参禅席,达二十余年。后出世,先后住持过建康清凉寺、台州瑞岩净土寺、临安南山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明州定海瑞岩寺、天童景德寺等大刹。如净禅师一生六坐道场,却很少有对徒众讲到自己的秉承、法脉。因此,有人特地请问此事。如净禅师道“待我涅盘堂拈出。”后来,如净禅师临终时,果然于涅盘堂中拈香云:“如净行脚四十余年 三摩地

2018-07-20

’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但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 三摩地

2018-07-20

方枕时,蓦然一箚(zha),曰:‘原来只在这里!”参禅用功开悟,其过程与这个比喻颇为相似。用功须针针相续,打成一片。等到功夫成熟了,一个外在的因缘,将能所用的一时打却,那个时候,如处虚空,无处把捉,心大不安,不敢承担。这时一念回光,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虽然如是,若不经过一番苦寻,又如何信得此语! (原标题:3 三摩地

2018-07-20

方枕时,蓦然一箚(zha),曰:‘原来只在这里!”参禅用功开悟,其过程与这个比喻颇为相似。用功须针针相续,打成一片。等到功夫成熟了,一个外在的因缘,将能所用的一时打却,那个时候,如处虚空,无处把捉,心大不安,不敢承担。这时一念回光,发现自己的脚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从前功夫皆是错用。虽然如是,若不经过一番苦寻,又如何信得此语! (原标题:3 三摩地

2018-07-20

渐渐地,妙伦禅师对参禅这一法感到有些绝望。他自言自语道:“吾口讷耳聩,何能究此?不若务实修行。”于是他便放弃参究,改为日以诵经为业。后来有一天,妙伦禅师于云居山见山堂,阅读《楞枷经》。当他读至“蚊虫蝼蚁,无有言说而能办事”这一句时,顿然有省。不久,妙伦禅师便前往径山,参无准师范禅师,希望能得到他的印证。初礼径山,师范禅师便问:&l 三摩地

2018-07-20

师范禅师一见,便问:“你是吃粥吃饭僧?参禅学道僧?”梦真禅师大声回答道:“吃粥吃饭僧!”师范禅师道:“更须吃饱始得。”梦真禅师道:“谢和尚供养。”于是,师范禅师便教他看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之公案。梦真禅师于是依教参究,可是久无所入。后来,他辞别了师范禅师,前往雪窦,参礼大歇仲谦禅师。初礼雪窦,大歇禅师便问:&ldq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