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众生意识思惟的局限性,所以佛学的学术研究,靠着意识对的思惟与理解,是无法了知的;只有透过参禅而亲证了,才能现前观照这个事实,才能了知自性清净心的如来藏,竟然有染污;而被染污后的如来藏自身的清净自性,却仍然没有被染污。众生性喜戏论,参禅也是如此,故多陷入「染、净」,「剎那、永恒」……等相对二法里,故透过意识思惟一个截然清净之体,妄自安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要分辨所谓的真善知识以及假名善知识,难道不需要意识及意根抉择与论定吗?当然需要嘛!如果不经过意识如理的分析、归纳、整理,你又如何抉择及论定真善知识及假名善知识之差异呢?如果连真、假善知识都无法判断,你又如何随之修学,将意识及意根修行清净呢?既然对真善知识已经有所简择而随之修学,真善知识所说的每一个法,你有没有去思惟、整理及吸收呢?如果没有,你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初禅之前我们就应该要先求见性,因为初禅以后,二禅开始全部都偏于伏断烦恼的功夫;我们知道,断除了烦恼就没有办法起念参禅,就会落入一念不生,就会落于无念之中。参禅必须要在一切的烦恼因缘之中来参究,而不是离开一切的烦恼因缘。禅就是经里讲的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参禅的话,他对于烦恼不但不不是不拒不迎,他反而积极的投入一切的烦恼因缘里面去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内容摘录自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以及《优婆塞戒经讲记》:在初禅之前我们就应该要先求见性,因为初禅以后,二禅开始全部都偏于伏断烦恼的功夫;我们知道,断除了烦恼就没有办法起念参禅,就会落入一念不生,就会落于无念之中。参禅必须要在一切的烦恼因缘之中来参究,而不是离开一切的烦恼因缘。禅就是经里讲的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目菩萨初果——须陀洹一个人参禅,悟明真如,能够时时体验觉知真如的空与不空,时时体验真如的真实存在、不生不灭的缘故,所以我见身见同时断除,那么当下就离开了四相。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的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只是纯粹的针对他开示的错误的部份辨正知见,导正佛子们参禅的知见就好。所以,只是讲这个道理是对,这个道理是错,在哪里错?但不指名道姓说:某某人讲这个道理错。因为我们目的在辨正知见,不在诤强斗胜。但若有假名善知识指说我们的法不是第一义,则不在此限。但是不一定要每一个教禅说法的善知识都必须要悟才能讲。虽然有些人还没有悟,也在教禅说法,但是他们对于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想一想,还有许多学佛的人,连明心见性四个字都听不到,也有许多的人修学功夫或参禅,直到老死都摸不着边,连个话头都看不见,更不要说开悟。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如果从最近的情形来看,外面有很多开悟的人被印证了,似乎是佛法兴盛。但是我们遇到好多个被印证的人,勘验下来都不是悟,所以真正的开悟很困难。因此,能够一年两年就可以明心见性,那是福报大, 三摩地

2018-07-23

回寺以后要好好的参禅、开智慧。那就是说,见道是出家人修行的首要之务,劝请说法则是在家人所应该要作的事。经由这种生长善根的方便法修行,会使正信渐次的增长!而不是民间信仰的迷信被增长了。换句话说,是以佛菩提道的真正信仰,而生长了你的善根。这就是让我们熏习十住位的法,让我们熏习大乘法义的种性正式发起,这也是得道正因的一种,这就是六行菩萨里的第二行啦!(编 三摩地

2018-07-23

参禅如丧考妣,我确实的体会到了。(详略)回来之后恩师一直交代《金刚经》、《心经》必须赶快看,当时心心念念都在道场的事情上,直到恩师催了两次才开始看《金刚经》、《心经》。一看之下,才知悟前与悟后真是天差地别,本来不懂的悟后都懂了;原来《金刚经》、《心经》都在讲真心如来藏、本来自性清静涅槃、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真是甚深及甚深。以前总觉得喜、怒、哀、乐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放不下而继续听音乐,你还能有时间学法吗?还能参禅吗?想要受优婆塞戒的人,应该远离以上所说的两件事情。戒师应该要问戒子能否远离?如果戒子可以远离这二件事情,再向他说明:受了优婆塞戒以后,有四种人不应亲近:第一、每天沈迷于下棋或的人;第二、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人;第三、常常说谎欺骗众生的人;第四、喜欢卖酒的人。戒师问戒子说:这四种人,你能不能远离?如果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善知识不一定用什么身分来呈现的;譬如说,有时乃至一个卖肉的屠夫,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善知识,有一个禅师在参禅的时候参不出来,走过市集的路上刚好有个屠夫正在卖猪肉,有人说:你要全部都给我精肉。也就是说,要全部给我瘦肉。那屠夫将刀一甩插在砧板上说:哪一块不是精肉呢?这位禅师刚好看到这一场对答,就这样悟了!所以,谁是善知识?真的是很难说的,也许在某一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它比较复杂、它是比较深奥的,所以我们在这一系列的节目里面,没有办法详细为各位解说,可是在我们同修会中有开设禅净班,可以为各位从最基本的一直介绍到最后参禅,所以说希望大家有因缘可以来跟我们一起共修,这样子就可以具足了理行。那我们说事行就是要真正来身体力行,这个部分我们又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叫做功夫----就是说我们要如何来让我们的心能够安住,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又有人说,假如你抱定参禅,就要一生一直参下去,绝对不再改变目标。讨论这个问题前要问,你参禅的目的是什么?一般而言,参禅是为了要亲证实相。目的有了,接着的问题是,你会不会参禅?假如你连参禅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你连参禅的基本知见的慧、基本功夫的定都没有,还谈什么参禅。所以,参禅是要有基本条件的,不能说前方便都不具足就要来参禅。换句话说,有了参禅的基本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也有人会说:假如你抱定要参禅,就要一生一直地参下去,绝对不再改变。也有人说:一门深入是要你一生只要依止一个老师,这样老实地修学下去。乃至主张说:要一门深入,这样才会对佛法有透彻的心得,以及一通百通的洞识。所以他主张只能研读某一些经典,甚至只读某一部经典,这样深入了解之后,自然就会一经通,百经通。可问题是,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又有人说:一门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先不说四果或是佛果,单单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分证出家法以后,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个有所求,不妨是学人向上迈进的动力,怎么可以教学人要无所求呢?开悟一事更是如此,若不去求悟,那你基本参禅的动力都已经没有,更不要说你是不是有可能有开悟的机会。回过头来说,前面六项的三项里面,比较有可能是修学佛法以来时劫比较短的学人,基本上还不能称为学佛。那我们就来从第四项开始,来简单地说明一下。第四类的学人,其中求神通的,我们暂时在这边不讨论。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参禅的方便,使学人契入了法界实相。当然契入法界实相,会因为他过去生所修学的四禅八定不同,乃至于过去生所熏习的种种差别不同,悟后的证量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有所谓的三关,也就是明心、见性跟过牢关。而最低层次而言,真正破参的人,假如不退转,不否定藏识的话,位阶在七住位,可是这只是大乘法里面所修学佛菩提道里面的见道位而已;接着还要十住位,经过十行、十 三摩地

2018-07-22

佛子虽说历经长时间的精勤参禅修学,好不容易终于亲证了,可是实际理地却是不修也不证的。这也才是九峰道虔禅师认为首座还未会得,因而不认同他担任住持的、先师石霜庆诸禅师所证的意旨所在。律师前面讲过,他不是在法院里面帮人家打官司的律师;而是指弘通佛教戒律的,就是对于佛教戒律的精神,以及大小、轻重、开遮持犯都能够如理正知,而能够为人解说的人。因为佛教戒律不仅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我们说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作洞山良价,他曾经开示门下,关于修行要有鸟道之类的修行;鸟道形容的就是,鸟在天空中飞过,用这样子的方式,来去暗示们怎么样去参禅。那么这个部分,后代对于洞山良价关于鸟道的这个说法,同样的也是把它解释成,因为鸟在虚空中飞过之后,不留痕迹,所以这个也就表示,我们不要去执著眼前的境界,我们的心境就应该像鸟飞过天空一样,这样子 三摩地

2018-07-22

一旦这些性障如果消除得很薄弱的时候,进一步,如果在有机会碰到善知识的时候,接下来要能够参禅的时候,才能够参禅得力。并且更重要就是说,即使我们有机会能够破参明心,能够找到清净本心,这个状况之下,如果我们的性障本来就已经很薄弱的话,我们在破参明心之后,就很容易可以观行到真心的种种的功德,并且真实的受用这些的功德;并且透过受用这些功德,更加的领会真如佛性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