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不但在修禅定时如此,参禅求证“金刚三昧”时更是如此;这时如果吃五辛,菩萨们都嫌这个参禅人好臭,当然都不会来拥謢他,十方天仙也不来守护他,十方善神也一样不会来守护他。当一切善心者都远离而去以后,这时就使大力魔王得到方便时机了,于是就化现为佛的身相来说法。当护法菩萨、护法神还在时,不会有魔王们这样做;如果魔王偏要这样做,正巧那 | admin 2024-09-20 |
|
![]() |
至于静坐中修来的定力,一下座就散了,没什么用处,想要参禅,不足为凭。而且说句老实话:「从静坐中要修定力,从我弘法以来,没看见有谁成功的。」且不说初禅,单说品质好的未到地定,没几个人成功;至于讲初禅、二禅那就没看过,而我这个人是不静坐的,反而是定力好。那就是说:「修定的知见要正确,动中修得远胜过静中修来的。」因为动中没有定力时,参不了禅,当他拜佛时一看 | 三摩地 2023-12-15 |
正确圆融的知见既经建立,佛法修行之路便再非茫无头绪,善知识又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凝练出适合现代人修炼,能快速积累福德、定力资粮而超劫精进的无相念佛及参禅法门,依之精进修习,待福德、定力、正见具足,悟缘成熟(往世及当下已圆满十信位入于六住位),则可能随时随处随境随缘得于有意无意间觉明现前,一念慧相应而证入实相,触证刹那生灭意识心所依之不生不灭 | admin 2023-11-28 |
|
参禅如丧考妣,我确实的体会到了。(详略) 回来之后恩师一直交代《金刚经》、《心经》必须赶快看,当时心心念念都在道场的事情上,直到恩师催了两次才开始看《金刚经》、《心经》。一看之下,才知悟前与悟后真是天差地别,本来不懂的悟后都懂了;原来《金刚经》、《心经》都在讲真心如来藏、本来自性清静涅槃、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真是甚深及甚深。以前总觉得喜 | admin 2021-05-14 |
|
可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的确认,却不是用观行作为方法的,祂是需要用参禅的方法,要用禅宗的参究的方法去跟祂一念相应的。所以显然,如果以五阴十八界或者以十二因缘的流转来观察,来寻觅真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错解了佛法,他对于佛法的一些方法的设立的目的,他是不如实知的;所以他就以错误的观行的方法,来对于有如来藏或没有如来藏去建立知见。这样的话,事实上 | admin 2020-08-28 |
|
所以,菩萨能够如实现观蕴处界虚妄,有了断我见的解脱德后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才能亲证本来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发起了二乘人所不能得的法身德及般若德,名为证悟明心的七住位菩萨。所谓法无我智,乃是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是真实常住的。能够如实了知及亲证而发起的智慧,名为法无我智,如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云何法无 | admin 2020-07-27 |
|
又譬如参禅行者,因为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找到第八识真如,自然就会发起金色的身光11,这样的金光名为慧光,肉眼是看不见的,有天眼的人才能看得见。如果这位证悟的菩萨道行者另外有定力辅佐,那他的身上除了金光以外,还会放出白色的定光,来增益金光的光采及明亮。此外,第八识真如也会随著菩萨行者的智慧及定力不断增上,使得慧光及定光更加光明及广大。但是,不论是金光还 | admin 2020-07-27 |
|
当菩萨以此功德作为基础,再透过参禅的方法去参究真心如来藏之所在;于因缘成熟,般若正观现在前(亲证真心如来藏之所在),也就是发起正确而且真实的智慧,因而成就菩萨初果功德,可以现前观察自他有情真心本性清净及种种运为,这样的智慧境界不通一切二乘、凡夫以及外道,是名正智。所谓如如,就是指真心如来藏,祂不仅无形无相,而且于六尘诸法如如不动。如果想要亲证于六尘 | admin 2020-07-27 |
|
……不但在修禅定时如此,参禅求证金刚三昧时更是如此;这时如果吃五辛,菩萨们都嫌这个参禅人好臭,当然都不会来拥謢他,十方天仙也不来守护他,十方善神也一样不会来守护他。当一切善心者都远离而去以后,这时就使大力魔王得到方便时机了,于是就化现为佛的身相来说法。当护法菩萨、护法神还在时,不会有魔王们这样做;如果魔王偏要这样做,正巧那些护法神的威德 | admin 2020-07-23 |
|
某某法师他是平实导师今世唯一的师父,但是他给予平实导师的参禅知见以及方向却是错误的;因此,平实导师在功夫成熟之后却一直没有办法破参,最后只好放弃了祂师父所教导的方法,自己重新参究;但是依于祂自己在过去世的智慧,反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明心见性悟入宗门了。但是,平实导师所亲证的禅定以及般若诸法,这位法师他却一直没有办法实证,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 | admin 2020-07-15 |
|
若见他了得,便修行去,后世出来参禅。”政和六年(1116)宗杲受众人之托,前往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拜见张商英丞相,请他为文准禅僧撰写塔铭。张商英(1042—1122),四川新津人,字天觉,时任丞相。宗杲因此与张商英相识,其颖悟乐辩被张商英称赞为“英爽纳子”。宣和二年(1120)宗杲第二次拜访张商英,张商英答应向好友四川圆悟克勤禅师推荐。宣和 | admin 2020-07-06 |
|
贤士大夫纷纷与宗杲交游,宗杲积极提倡和支持士大夫居士参禅学法,对他们寄于厚望,即在提高丛林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落实现实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魏国公张浚、参政李邴、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辑、中书舍人吕本中、宝学刘子明、状元汪圣锡、秦国夫人计氏等人,在宗杲的指导下,均得以博明心性,抛弃世俗见解,爱国忠君爱民,担当起社会责任和义务。绍兴十一年(11 | admin 2020-07-06 |
|
那如果他的根器更好,他想要求生极乐的品位乃是更是上品上生的话,那他就要亲见自性弥陀,他需要体究念佛而实证法界实相心,因为想要亲见自性弥陀者,他就要真正的去体究念佛,就是要去体究到底如何是无量寿佛,或者体究念佛是谁?这个体究念佛就是念佛法门里的理行,在禅门来说,那就是参禅!在念佛人要体究前,却要先建立第一义的知见,这就是要从经典当中去了解真如佛性第八 | admin 2020-07-06 |
|
透过这样子在定的知见、在慧的知见、第一义的知见,这样累积这些资粮,而能够进入到体究念佛的状况下,而能够实际地去参究到底什么是无量寿佛、念佛是谁?这样如同禅门的这样参禅,去实证这个部分,那透过自己的资粮的累积,透过善知识的帮助,而透过有正确知见的这个能够当作资粮,这样子去实践体究念佛,那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你就能够一念相应。这时候你求生诸佛净土,不仅可 | admin 2020-07-06 |
|
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就是五阴、十八界都是因为有如来藏才能够现起。所以这两者的不一样,在于解脱道它是要断一念无明,也就是要断烦恼;那佛菩提道呢?它是要断无始无明,就是我们所说的所知障,也就是尘沙惑。至于解脱道的部分,它就是一念无明的内容,它就是包括见惑 | admin 2020-07-06 |
|
怎么样打开呢?得要参禅。“参禅喔?参禅好像很难,那是大根器的菩萨们干的事,我们末法时代这些众生哪里轮得到?”这是讲念佛法门很有名的大法师讲的,他还是亲口对我讲的,我是亲耳听到他当面讲的。然而,末法时代就没有正法吗?末法时代就没有菩萨再来吗?不然!所以释迦如来这么辛苦,人天至尊而且是本尊佛,来到这里示现,一定不想听到那样的话。那种人真是小根 | admin 2020-06-20 |
|
所以这样看来,证悟以后要安忍也是不容易呀!假使有人还在外道法里,但是有一天从我们的书里面去阅读,自己去作功夫,自己去参禅开悟了,并且智慧深妙而不退转;虽然他还是外道之身,我仍然要说他是菩萨,因为他的本质就是菩萨,而他心中也一定会认定佛法僧三宝是他的究竟归依处。只是因为当前的局势使他无法在三宝门下归依,但是你叫他退转,叫他不要信受佛法僧,他打死也不退 | admin 2020-06-20 |
|
如果能把握住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真义与前提,参禅时就不会偏差,不会走上岔路。现代北传佛法的大师们,各个出来弘扬佛法时都说能指导别人开悟,都是大师。问题是他们所谓的空如来藏智、不空如来藏智都是误解的,更多的是连这两种智慧都没听过,那要如何能引导大众悟入空、不空如来藏呢?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宣称可以入水救人,等到有人请求他下水去救人时,他才知道自己 | admin 2020-06-16 |
|
”也就是说,在外行脚的参禅僧进得了丛林寺院,就要分辨道场的住持是不是证悟的人,当著面要弄清楚他是黑衣还是白衣。这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只要是亲证生命实相的人,不论他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他就是黑衣,是出家人;如果他没有证悟,尽管他现的是出家相,他还是白衣,不是出家人。此外,达摩祖师也开示:“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 | admin 2020-06-16 |
|
”也就是说,在外行脚的参禅僧进得了丛林寺院,就要分辨道场的住持是不是证悟的人,当著面要弄清楚他是黑衣还是白衣。这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只要是亲证生命实相的人,不论他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他就是黑衣,是出家人;如果他没有证悟,尽管他现的是出家相,他还是白衣,不是出家人。此外,达摩祖师也开示:“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 | admin 2020-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