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古度应成派中观误认为世俗谛与胜义谛皆无自性,否认有任何真实法、常住法的存在。因此,古度应成派中观本身无法成立自宗的宗旨,唯能以误会了的一切法空、缘起性空来批判他宗——不立自宗,专破他宗(若究其实,应成派已经建立了一切法空、一法不立的主张而破他宗了,并非真的不立自宗)。(二)误会唯识之举例学人误会唯识,主要有如下几种。1、有人以为佛陀 三摩地

2018-07-21

三者,近代以顺法师为首的佛学学术研究者,由于未能契证赖耶本心之真如性,非但以「性空唯名」、「虚妄唯识」诽拨赖耶本心,将实有谤为虚无,甚且提出意根末那乃意识所生而名为细意识之邪论,不但违背世尊「意(根)、法为缘生意识」之圣教,也与一切现观相违。故我们也愿意藉这个机会,以现代行为科学的实验现观,来证明佛说「阿赖耶识行于诸蕴稠林之中,意〔根〕为先导,意 三摩地

2018-07-21

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饿了、睡醒了、身体痒时……经由前六识的分析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的你去作决定——是否吃饭、是否起床、是否抓痒,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众生却都不知道这个事实,往往将那夜夜断灭的意识我误认为是自己,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如此,乃至连佛学大师的顺法师都跟着误会了。有的学佛的人可能会认为:睡着无梦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内诤将会导致佛教衰败、异化、灭亡----佛教史上最神秘的就是佛教在诞生地——度消失这一事实。度佛教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及成因,如《佛临涅槃记法住经》载,世尊如是悬记:我涅槃后第七百年(约公元三世纪),……我诸多著利养、恭敬、名誉,于增上学戒、定、慧等不勤修习。我涅槃后第八百年,吾圣教中乖争坚固。我诸多相嫌嫉,结构恶人,尘坌讪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佛法有一实相之说,一实相者,也即诸法实相;者,信也。一实相,是指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依诸法实相明二空(人无我、法无我)之理,以此理定其说,符合此实相者,则是佛说;若不符合,则是魔说。一切小乘经则以无常、无我、涅槃三法之。关于诸法实相,这里在引用《佛学大辞典》里面的一个注释,以帮助学人理解,该词条【诸法实相异名】:“于诸经论中 三摩地

2018-07-21

奘师留学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徒释疑。在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得心应手,在此炉火纯青之时,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宇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俱依八识心王而显而修而证;唯一佛乘既函盖三乘解脱道及佛菩提道,当知应依亲证八识心王一一自性而入、而圆成之,故云宗通与说通不离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而此一切法归结于八识心王后,复须归结于八识之根本--第八识阿赖耶;如是,云何学人可效达赖宗喀巴月称顺等人之否定意根与阿赖耶?而主张无第八识如来藏?而妄谓如来藏为假施设之名相?愚不可及! 三摩地

2018-07-21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原标题:三贤位之十住) admin

2018-07-21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布施 admin

2018-07-21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 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 admin

2018-07-21

复次,菩萨六住位中,现观能取所取皆空;如是定随顺二取空已,般若正观犹未现前,直至触证自心真如--第八识阿赖耶,在此大乘真见道位亲自领受真如之有性与空性,中道正观方才现前,发起般若而入七住不退,是即禅宗之破参明心--真实证悟。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时已至究竟佛 admin

2018-07-21

也有人错将六识心的自性(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误认为佛性,就自称已经开悟了;也以这种错误的认知而为别人证为开悟,师徒同坠大妄语业中,其实正是坠入自性见外道的邪见中。换句话说,必须先认清楚识阴的全部内容,了知识阴六识的所有自性,特别是要知道意识的全部变相境界,才不会坠入意识心的变相境界中,误将意识心排除在识阴之外。除了认知六识是有生之法,是二法为缘而 admin

2018-07-21

有人说:「本来祖师禅以心心,重在契悟。」所以「参学者」「多在祖师机锋一转,当体即是」,但「后代人的根器趋于下劣,所以祖师开设方便,立参禅一法」这个说法中,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地方要加以说明,就是什么是这个「根器」?为什么根器会趋于下劣了呢?这根器下劣了,会如何呢?到底它真正的影想是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根器呢?祖师确实以机锋来开示真心,因为六住菩萨的熏 admin

2018-07-21

悟后则应请善知识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 admin

2018-07-21

现在先说今天的精神讲话:方才发到诸位手上的影本,是从《大乘入楞伽经》影下来的,其中有些地方用笔圈了起来,这就是今天精神讲话的主题---明心与初地---的主旨所在。有人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成唯识论呢?它那么啰嗦!”又有人说:“老师!你不要讲那么多法相,明心与见性就好了。”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些法相的验证非常重要,能让我们由人无我的 admin

2018-07-21

能如实建立这个正知见,才有可能积极求证空性如来藏;未来实证空性如来藏时才能如实观察,自行证“能取、所取空”的正义;在已得未到地定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时自然心中无疑,即能证转大乘真见道位的智慧。于菩萨所修习的唯识增上慧学中,世亲菩萨曾为这个四加行的道理,造了《唯识三十论颂》,其中一首颂说道:“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 admin

2018-07-21

此界恶知识太多了,所以我们稍有不慎就被误导了;误导了以后,如果有一天遇到真正悟的善知识,看到他所说的,他所证的,跟我们不同,那我们被大名气的恶知识证了以后,我们就会诽谤人家,说人家悟得不真,说他错了。诽谤人家证悟的正法,成就谤法罪:诽谤真正证悟的人,成就谤僧罪,拾报时就得下地狱了,下去以后想再回来人间,却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为什么?因为诽谤人家 admin

2018-07-21

具体到现代禅与顺法师就菩萨道的争论,我们判断的依据将是《妙法莲华经》对大乘的这一表述。在现代禅与顺法师的相关争论中,双方的焦点在于菩萨的资格问题。也就是说,究竟行大乘菩萨道的主体应当是法眼清净的菩萨还是凡夫菩萨?双方之所以在此问题上发生争论,导火索当是顺法师主张(凡夫的)人菩萨行,而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说:针对禅师们 admin

2018-07-21

有人依凭学术观点来理解佛法,就批评禅宗那个法都没有一个次第,一悟就说那就是了,然后禅宗的禅师就这样证,不像南传佛法次第禅观,可以循序而进。禅宗没有方法、没有次第,那要怎么学?都是由着禅师们自己说的,这有什么标准呢?然后他就断定,禅宗这都叫作自由心证。这些话从表面上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可是从般若的实证来说,可就没道理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的见道,其 三摩地

2018-07-21

对误导佛子的出家、在家人,是否存有乡愿心态?是否存有僧衣崇拜心态?若学人明知某大师所说法是误导众生(如藏密外道法、顺法师的断见论、常见论、无因论等),自己无能力破斥,也不乐见善知识出面破斥。或有人不仅不愿护持正法,乃至出面加以劝阻抵制,不愿善知识救护佛子回向正道,当知此人是依人而不依法,当知此人对众生无慈悲,当知此人于如来藏法的修学上必会有遮障,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