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现在的密宗以口密中的真言立宗,然后说是密宗;然后有时候又以种种的手说为身密。虽然他自称能够亲证佛法的真实义,其实都是李代桃僵;它的本质都是求有为法的什么?外道法。而现在的密宗是从古天竺最晚期的坦特罗佛教所来的,它所宗奉的主要密续三个大部分:一个是《大日经》,一个是《苏悉地经》,一个是《金刚顶经》。而《大日经》里面开宗明义说毘卢遮那佛—&md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这种多半是出现在较封闭的时代,因为知识学识的难以普及,造们比较常有的心理现象;然而经由现今刷术信息通讯的发达,知识的交流普及化,有好的利益人们想法的知识,都能较快速被宣扬开来,也可以因此而调整人们不当面子的爱好。可是人类习气使然,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不自知的被面子的价值观所笼罩,而有了「打狗也要看主人」、「有钱没钱取个老婆好过年」、「不看僧面也 三摩地

2018-07-22

即使是开悟后,有人不再介意米粮,专心护持正法,这都是正法菩萨所为所行,令人赞叹啊!所以开悟不是儿戏,应当问自己:我某某某为了这个正法付出了什么?不当以为证悟后,可以以此骄人,有何可傲人之处?这开悟毕竟是本分,是自家事,所以才要开悟啊!如果今天不知道如是的正法,也就算了,但是知道了,还要想想自己的面子问题,不想修学,这是大大的损失啊!我们又不是大师, 三摩地

2018-07-22

在以上这些过程中,自我究竟在干什么?在透过一件衣服、一本书、一个电子产品、一套房子乃至一个人,完成吃食的过程,在购物网站上浏览,看见心仪的物件,心中喜悦,渴望占有,这个过程就是吃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惊喜、有期待、有不安、有获取,以这种种食,不断喂养自我,让自己渐渐吃饱,而吃饱后的一个动作就是在食物上盖上自我的章这是我的。当快递将此产品送到你手 三摩地

2018-07-22

佛门内之「外道大师」如顺等,皆是因为没有实证三乘菩提,既无解脱证量,亦无般若证量,当然不免误会这个部分;不只如此,唯有未悟者才有此迷惑,亲证实相者必能了解此一事实:「唯一佛乘」。-----《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51期 (原标题: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三摩地

2018-07-22

二、佛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度,创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每一种宗教的产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佛教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在公元前7世纪到前6世纪的古度,存在着一百多个种族部落,相互之间发 三摩地

2018-07-22

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余年前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在无尽世界中,无量诸佛中的一位佛。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 三摩地

2018-07-22

几种对佛教的误会Time:2005-05-21佛教发源于度,迄今将近有二千五百年的时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由于时间的长久和地域的广阔,难免或多或少改变了它原有的面目。这种面目的改变,有的是为了适应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形成的自然变异;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的融会贯通;又如禅宗的开创,大乘宗风的发扬等等,皆具有中国独特的色彩与精神。有的则是后世人们不明究竟, 三摩地

2018-07-22

这观行于蕴处界中,是不管七识心,不论是真心,都是要「好好地」「认真地」观行,如果以为开悟后,就慢慢来没关系,或是以为这样已经就是了,祖师的公案也大都了解,许多处也发起智慧,应该何必特别观行真心的功德,如是之思惟,现在「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所以后来虽然说了一些应该要观行,也特别在这里更说,不如是深刻观行者,其佛菩提道会很漫长,一劫就是一劫,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6、杀生害命以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鸡鸭鱼肉供佛,以示诚意。然则佛教以慈悲为怀,主张众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权。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记。从教育的开始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在一轮轮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机会。孩童对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聪明的人总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解决任何难题,天才是不用付出太多努力的。天才一旦用功便会有超出常人的飞速进步。如果说,在当今中国教育的道路上,被排名 三摩地

2018-07-22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可。」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大家应该都有这个象,从小到大必然都会有这个象;当这样的时候发生的时候,心里真是不痛快!所以这个状况,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也必然都会发生。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因缘都在无常的变化当中,你会碰到谁?你今天会经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每一事情可以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再加上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己的好恶,并且也都有自己的深沉的我见、我执,所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的文章,会继续说明真实如来藏大种性自性的功能,不可知执受的功能,还有第七意识末那识的一些功能,也会批判一下新儒学和宋明理学的东西(因为太多中国人把它和禅宗混淆了,让禅宗蒙受很多不白之冤,连现代化科学化不力都要怪禅宗,其实证悟如来藏後对科学更能互相证),就先写到这里了。AddTopic.asp?ForumID=3 (原标题:从取精生子和自由主义谈起)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古度传统婆罗门修行人,是把一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外出寻访、跟随师父学习婆罗门祭仪,修清净行。第二个阶段,就是返家结婚生子,经营世间营生事务及祭祀礼仪,还有行布施等。第三个阶段,年纪中老,就把家业交给儿子家人,自己则是隐遁山林,栖居在树林中修苦行,专心思惟修行。到了最后第四个阶段,则离开山林,披着粗布衣,手持水瓶、钵碗游历四方,超脱世 三摩地

2018-07-22

20、细声态——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以让对方产生好象。21、描眉态——女人喜大众前画眉,引人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三、思念男子类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24、贡高态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往往是往世感情深刻的父子母女等家亲眷属今生相遇,因往世的疼爱之情象深刻,所以今生仍然如此强烈的互相依赖占有对方。(四)如父如女型:男女年龄有较大的差距,男较年长,可靠稳重,女较年轻,依赖撒娇,相处有如父女相偎相依,如五、六十岁的先生和二、三十岁的太太,其相处也颇为愉快,这是以‘照顾’为基础的爱情。(五)比翼双飞型:因个性和理想相同, 三摩地

2018-07-22

这在古度当时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是极为切当的家庭教育;纵使现今社会形态已有所转变,但是夫妻相互诚信、尊重及互相扶助的精神,是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还是应该被强调的。尤其佛教戒律中,都将淫戒列为重戒之一,对于在家人就是不可邪淫——不可以和配偶伴侣以外的人行淫,否则就犯重戒。犯邪淫戒,罪业是很重的!像《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邪淫有十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什么时候感受过安全呢?最初的象大概要追溯到小时候偎倚在妈妈的怀里时,当我们的小手被牢牢的攥紧在爸爸的手心里时,那是我们感觉最安全的时候。可是这份安全感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慢慢长大走入社会的你,还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你安全的靠山吗?不会,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太小太小,我们的世界就只是父母所可以掌控并呈现给我们的狭小领域,父母在我们的心中当然就像大山一样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