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各位菩萨,经过这样的比对,您是不是对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所能度化的众生数量,有了比较鲜明的象呢?在说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从第三个部分,也就是所证智慧深浅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差别。佛菩提道所修证的智慧,包括一切智与一切种智两大类。一切智有十智,也就是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 三摩地

2018-07-22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佛陀所宣讲的三法,不论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论著,如有违背此三法,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 三摩地

2018-07-22

由旬据大唐西域记载,旧传一由旬为四十里,度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其和现代单位的换算还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一由旬等于13至16公里。劫的详细说明在后文中有,这里给出粗略的计算结果,1中劫约3.3596亿年,1大劫是4个中劫,约13.4384亿年。六欲天人,不仅寿数甚长,而且享受诸乐,无病无苦,衣食自然,不劳而得,不忧生计。其相貌皆端严美丽,世人常喻美女美如天仙,佛 三摩地

2018-07-22

“由旬”据大唐西域记载,旧传一由旬为四十里,度国俗为三十里,佛教为十六里。其和现代单位的换算还不明确,但一般认为一由旬等于13至16公里。“劫”的详细说明在后文中有,这里给出粗略的计算结果,1中劫约3.3596亿年,1大劫是4个中劫,约13.4384亿年。六欲天人,不仅寿数甚长,而且享受诸乐,无病无苦,衣食自然,不劳而得,不忧生计。其相貌皆端严美 三摩地

2018-07-22

声闻乘之法无我智者,即是三法之“诸法无我”。声闻行者在蕴处界之人无我智基础上,现前观察蕴处界展转所生诸法之中,无有不坏之我,由是断尽我执,成阿罗汉,而犹未知诸法缘起缘灭之因——藏识实相,不与大乘般若慧相应,是故人人畏见维摩诘大士。缘觉乘之法无我智者,亦不离“诸法无我”。缘觉乘行者,依十二因缘之缘起正观,深细证知诸法之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邪见,都不能容忍、包容,因为祂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邪见,所以释迦牟尼佛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这个道理,佛陀希望每一个众生成就佛道;佛陀也用这样的道理,来将护众生,来保护众生,让众生离开邪见而不要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就是对于一切的内容完全了知,对于法界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于小乘经典中,就已经明说有三乘法,所谓的三乘法并非是少数的凡夫法师以为菩萨因缘就是不断地于三界中出生,不舍于三界,不舍于众生,这样继续方便度化众生就是菩萨法道,而其并无有别于二乘菩提之法,如是观念就是外道顺凡夫以为的「无有真实的菩萨法」可说,这样的错谬!以为离开了「不断地出生于三界」,这样就是大乘佛法,以为如是之外,无有其它诸法可说可道,以为 三摩地

2018-07-22

但因为顺私心中认为阿罗汉的证境同于佛陀,所以他不认同声闻法是权教的说法,他认为声闻法解脱道是究竟教。真实的法教(实教)则是佛菩提道,入门亲证则是实证法界万法根源的如来藏,由于是法界的真实义,也是可以使人由此而实证佛菩提的究竟义,所以就称为实教。声闻解脱道所证的则是生灭法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由此而断尽我执、灭尽无余;所证并非宇宙万有的真实法,只是从大 三摩地

2018-07-22

谨以本文上陈诸方知识,伏请鉴察,莫再批判如来藏思想,停止否定大乘经典,中止错误之证,则佛教幸甚!佛子幸甚! (原标题:应明五时三教)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些一代又一代制作大乘经典的人,也必须有所本,就是必须知道佛陀有三转法轮,而且第二转法轮和第三转法轮「刚好」菩萨们「都没有」在佛后「集结」,所以可以由这些一代又一代的人来编纂制作,因此这样的事情还必须以「殊胜的神信道力」来「遮障」一切菩萨鬼神通通不知道,免得这样编纂的时候,被更有威德力的鬼神发现而心生不满,而且还要「思考」各个「法会」剧本,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住此世间有苦,小乘人心中所想的是,那要赶快脱离生此,不再受苦;而大乘人所想的是,要赶快成佛,在生死中救度众生不再受苦,所以了解其中的根本差异,因此就有小乘人和大乘人的差异,也因此所以大小乘人的心地完全不同,也因此无法以大乘的观点来看待佛陀在世时的出家,因为这些修学菩萨法道的时间还是很短,对于脱离生死的企求一直都在,因此无法可以根本断除其异执取的见解 三摩地

2018-07-22

三来、藏传佛教喇嘛们要的可不只是灌顶成为法王子而已,藏传佛教在法义上如此辛苦的扭曲与布局,就是为了要“即身成佛”,因此他们将《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后提到的“止观”联结到《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度教谭崔瑜伽的双人合体“灌顶”,因为他们所要的是一灌顶就是究竟“即身成佛”!透过双身法的修行,达到第四灌第四喜高潮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纵观各界对佛教历史的研究考证,其原始依据无外乎锡兰(斯里兰卡)文献、敦煌文献(大部分流失海外)、中文文献、少量度文献、考古发现。其中敦煌文献和中文文献最为详尽,纪录的时间跨度广,涵盖领域多,毫无疑问是佛教史,乃至度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求本溯源,本文将严格参照历史文献引证,分为——A部派的产生、B大小乘的分化、B南传北传三个命题进行论证。同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以前也遇到过,有人自称阿罗汉,来找我,要我为他证;我说:“你连我见都还没有断,身见具在,我怎么能为你证为阿罗汉?”而且我从来都不为人家证声闻果,虽然我也能教人取证声闻果(详见《阿含正义》七辑所述证果的理论与观行的法门。),但是我对声闻人没什么兴趣。可是他们那些自称证果的“圣人”都落在哪里呢?都是落在意识上头,所以我见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的佛法是指什么呢?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前面熏习后,应该知道:那不是用纸刷出来的三藏十二部经,也不是佛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来佛法等等,因为那是空相,不是空性心。《金刚经》所开示的佛法,其实是指空性心,也是每一位有情因地的真心,更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解释了:佛所说的佛法,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祂不是世间人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 三摩地

2018-07-22

生苦不仅是说生的自体是苦,由生为因而生种种身心的苦受,皆名为苦。(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 三摩地

2018-07-22

苏东坡写好这首诗,自己反覆吟诵,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禅师来,他觉得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禅师看。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佛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像苏东坡所想象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在那首诗的下端,写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大多处在低谷或者不和谐的亢奋中,而他的行为也不断地在伤害身心健康。习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痛苦成瘾,以此处罚自己来重复感受那个痛苦体验。曾经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颗松动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但是,你却会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作为佛法讲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遇见很多佛都是问我关于佛法知识的问题,请问什么是三法?什么是心法尘?什么是色法尘?……很少有人会问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彼此交流的时候似乎都已经完全没有了个人的问题所在,更多时候是关于学术上的交流,知识的思辨,而其中没有人,没有自己的存在。很多佛教的论坛上也更多呈现这样的局面,俨然成为一个个学术 三摩地

2018-07-22

当劝他们应该弘扬佛说的经典时,他们反驳的理由还会很多:“这不就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吗?一切法不都是佛法吗?光法师也曾弘扬过《太上感应篇》等书啊!”那么做为佛弟子,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猛地一看,《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似乎也在宣扬“因果”,劝人为“善”。但是它们所宣扬的“因果”、“善恶”等概念,与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