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前面佛陀所说的说,一叶世界有百亿须弥山,百亿的算法是当初印度的算法,印度的百亿就等同于现在十亿的算法。所以我们知道说,这个指的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总共会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从这样一段里面,我们就知道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南阎浮提里面的一个地球,这个世界里面,原来只是卢舍那佛整个所示现庄严成就的佛国其中一叶里面,三千大千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当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的时候,他发现在印度《起信论》的原文已经佚失了,所以玄奘法师特别将《起信论》再由中文翻回去梵文,把这一本论典重新地广传于古天竺。甚至还有一个记录:唐朝的时候,于阗国的沙门实叉难陀来到了中国,重新翻译《大乘起信论》的时候,据说也参考了玄奘法师的文稿;而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所说的《起信论讲记》,就是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303)最后,为加深诸位的印象,我们来看看慈悲这两个字的造字意义:慈的上面是兹,在比较早的时候,原来是写成丝,因此当初慈的造字意思,就是心柔软如丝,当然这也是很适合用来形容菩萨的心性;而慈字也有滋生、增益之意,所谓推己及人而与人同乐。而悲字是由非与心组成,造字的意思是因为某种所缘的境界,与自己内心的意愿相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八万四千由旬呢,到底一个由旬是多长多深呢?因为印度的长度或者深度呢,它并不像后来说用公里或者里这样来算,所以后面的研究者就去推测,一个由旬到底代表了几公里呢?推测的结果呢,后来大概有各种说法,大概从四公里到十公里都有,但是也没有一个定论。那我们就用由旬来说,说须弥山本身有一半泡在水中,在水下大约八万四千由旬,露出水面的部分大概也是八万四千由旬;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着;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接下来讲十行位。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十长养是佛所建立的十个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如果说,根据上面所举的这个悲智先生,他所举的这一些文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他对于无想定这三个字,对无想的意思,其实他有很严重的误会,如果说无想是他所认为的,是有想知存在、有想知不灭的话;那这样无想的涅槃,岂不是也应该要有觉知心存在了吗?如果说涅槃里面还有想知不灭,表示这涅槃就不寂静了嘛!就不符合所谓的三法印里面的涅槃寂静法印的真正意涵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能够满足《心经》所说的这三个要件这一个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心,当然也是绝对所说的不会违背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刚刚所说的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而这两首四句偈的道理,其实也就是佛法里面的三法印;三法印虽然是在阿含里面,阿含时期就提到了,可是一切佛法的修证,不管你是小乘、你是大乘,都绝对不可能离开三法印的印证,而能够说你所修是真实的佛菩提或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说:对啊!只要让我知道了,同修会中比如造佛像、印经书等等,只要让我知道了,我当然要掺一脚。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能亲证能取和所取全部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明知道自己未悟,却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养,甚而为信徒印证;此类增上慢者,慢习深重,而不肯虚心求教已经开悟的人,死后必堕地狱,这是凡夫大师们所应该警惕的。十方诸佛如来都观众生有此诸慢,都是因为无明而狂饮愚痴毒水,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慢习生起,心必远离,见此慢障犹如溺于巨海之中,无力救拔一般。藏密所说的「佛慢」即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一个修行,就能够像一个抽烟的人一开始养成抽烟的坏习惯,慢慢熏习成就,乃至熏习成就以后知道抽烟的坏处而想要改掉的时候,却已经有一个坏习惯深深地烙印住了,这也都是一个心性的问题,一个习惯性—心的习惯性—的问题。这种无作果,不只是这一世我们的长久熏习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无作的心性,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去相应于这四种修,不需要别人叮咛,不需要自己好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后来的密教史与相关论文,虽然对这个传说做了理性化的考证与解说,认为拉脱脱日在位期间,印度密教仍在事续与行续(陀罗尼与持明藏)阶段,传入吐蕃的只是几部陀罗尼经典,例如从“天”而降的《百拜忏悔经》、《六字大明心咒》、舍利宝塔、法教规则……都是“莲花部”根本的忏悔法、持咒法、供养法、修行次第;但由于受到“苯教”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依阿含诸经中对历史片段的记载,在过去很久远的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印度一直是地球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以三世诸佛都出生在那里。因此,有关地球人类起源的学说中,外星人移居地球的说法最接近事实。地球人类和其他类众生相比,有着心性刚强、博闻强记、思辨严密、有苦有乐的特点,很适合学佛修行。是以在各个小世界内,最后身菩萨都是在南瞻部洲(地球)示现成佛,说法度众。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说:对啊!只要让我知道了,同修会中比如造佛像、印经书等等,只要让我知道了,我当然要掺一脚。因为菩萨修福永远不嫌多,哪有菩萨嫌修褔太多的?佛陀尚且为阿罗汉缝衣服而植褔呢!人家问:世尊怎么还要做这件事情?佛说:修福还嫌多吗?这就成了佛教中的至理名言:修福不嫌多。所以不乐修福的人就是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前不知道印顺的《妙云集》法义是破坏而给予助印,无可厚非;今天知道了,还要去助印或买来送人,那就是知而故犯,一定会成为破法共业。所以,舒手惠施虽然没有禁固,那是从世间相的善事来说的,在上得要有禁固的,这是第八个条件。第九个条件是要常常乐于修智以及磨利自己的智慧刀。必须把智慧不断的增长,不能老是停留在总相智上面。有的人来学法三、五年了,一直还在总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灭的精神体往来三世,故物质就是生命之,这是古印度顺世论外道的观点,后来演化为唯物论。(原标题:佛教的四大种与极微)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圣教开示:【尔时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来最胜住持平等性智种种希有微妙功德,已能善获一切诸佛决定胜法大乘智印,已善圆证一切如来金刚秘密殊胜妙智,已能安住无碍大悲,自然救摄十方有情,已善妙观察智,不观而观、不说而说。】薄伽梵就是佛,因为诸佛如来已一切种智,具足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限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真的是很痛苦,对不对?假如以古印度一天为六时,那么这样看来,阎罗王一天中要受半天的痛苦;但是另外半天呢?受罪讫已,复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2集佛教相信阎罗王吗?>正钧老师主讲(原标题: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真正研究印度哲学的这些学者们,他们一致都认为说,佛教里面的各种教法元素,绝大部分在古印度当中都已经出现过了。所以甚至于比较极端的会说,佛教并没有超越之前《吠陀经》的哲学。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之前的吠陀哲学当中,已经有如此多的东西它跟佛法的内容是非常相近的,这是为什么呢?上一次也说到,那是因为有许多的菩萨们,他们在佛陀降生人间之前就先来到人世,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乙、观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丙、证果——四果阿罗汉、五果辟支佛丁、检验——三法印、如来藏三、解脱道是世俗谛、出离观、方便修四、结语一、前言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6,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