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法有没有错误?引据三乘经典来印证,自己就可以很清楚了。我们要说的是:证悟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他的般若见地还没有通达,离通达位的初地还远著;解脱果上的证量也还没有到达薄地(二果)、离地(三果)的境界;道种智也还没有发起,所以还在习种性位,要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原标题:三贤位之习种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甚至我们会鼓励同修们,应该要当大南瓜,所谓的大南瓜就是虽然不去采收它,也就是虽然没有印证,但是他会不断不断地在戒定慧三学上,不断地增上熏修,在利乐有情上面不断地配合著导师施设的,种种的方便善巧去作破邪显正、利乐众生的事情。也因此当这样的学人破参了以后,就能够为起大用;因为他具足了非常丰厚的戒定慧的实力,也具备了度众的种种的善巧方便。也因此和急求答案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后来阿育王,他在统领世界的时候,统领印度这个国家的时候,他当时真的就行广大的布施以及供养,这是他对佛的一分恭敬。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一时之间失言的时候,就是他在供养许多的僧人的时候,那时候他就看到两位小沙弥,他们得到了阿育王所供养的面团子,然后他们拿著面团子,彼此互相给与,于是国王就笑著说:你看这个小沙弥,在玩这个小儿的把戏。这时候立刻有人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著他、会用包容心看著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著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所、我所执,永断贪著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欲为不净,我们若是想要成就佛道,必定要远离我和我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着他、会用包容心看着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着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所以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说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个主动的向外搜寻的,大致的了解、大致的印象,这个就叫作觉。观,则是说在觉之后,所生起的细心的领纳与后心的观察。初禅有觉也有观,所以又称为有寻有伺定。在经中称赞佛,说佛是大龙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意思就是说,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在定中。譬如说为众生讲经说法时,至少也是在有觉有观的初禅里面。离生是指离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实这是与佛道的相违背的,是印度佛教的后期,由印度教中所渗透进来的错误的法,这个法不能够淡薄也不能够断除欲界爱。甚至连密宗内部也有人这样子说:用降下明点的方式,以为可以用别人的身体,来帮助我们修道。这样的方法欺骗了太多的人。所以如果我们所修学的法,是加重、加深我们对于欲界的爱着,当知这个法不是能使我们断结证果的法,而是外道的邪法。声闻道的(修道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十因缘法中推究名色的由来时,逆推到出生名色的本际识的开示中,佛其实已经密意告诉我们有第八识了!可惜的是印顺法师他们都不愿意遵照四阿含诸经的法义来弘扬,专门执取密宗应成派中观的邪见来弘扬,所以他们都根据宗喀巴的邪见而主张只有六识;现在我们写了很多本书证明原始佛法中就已经说有八识了,他们至今都不愿意回应我们,我想是没有能力回应,因为理证和教证都摆出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凡事照道理来,就事论事,不可用烦恼心去应付,对人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是和气地平等对待,不要去看别人的过错,这样别人对我们印象好,我们心也清爽,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均是应对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他们熏习佛菩提不久,刚发心时又只学到声闻菩提的解脱道,而且是被印顺以错误的声闻菩提说成的佛菩提熏习成功了,所以还没有菩萨性的发起;你若一开始就对他说很胜妙的大乘佛菩提法,特别是在你说到已经明心开悟之时,他们就一定会生起烦恼。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序言】印度国父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国大党的领袖、自治运动的领导者,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他名垂青史并不在于这些头衔,而在于非暴力、追求真理、禁欲等思想上对后世的贡献。甘地禁欲有其独特之处——即带有鲜明的苦行色彩。甘地的生活尤其是在情欲方面是禁欲生活的典范,丘吉尔戏谑地称他为半裸游方僧。印度文明之外的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菩萨四果和声闻四果又不一样,菩萨四果是从初果就以慧印证涅槃,只是掉举等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没有断尽,所以他还须求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所以要留在世间。因为修学菩萨行不能离开世间,所以他驻在世间。当他断了五上分结,就是不坏五阴而实证涅槃。如果他有四禅的功夫,就可以随时随地提前舍报入涅槃,没有障碍。他如果要延后舍报,照样可以做得到。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有人专门搜集真善知识以钜资印行出来救护学人的书籍去烧掉,或是撕毁作废纸送去回收厂;正直的人就会上前制止,并且特地加以流通,成就救护学人回归正道的身行,这就是不曲。不虚诳,则是说话诚实、都不遮隐、都不假说,也不会只说一半或是掐头去尾、只说中间。当有人妄谤时,当有人妄说事相而谤真善知识时,正直的人一定会起而制止,并且依事实而提出说明与辨正。当有人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想,如果这样继续做下去,终究是偏于财布施和无畏施而已,至于法上,当时确实极为信受赞叹,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提升,终于又起一念「这样的法真能解脱吗?真正能够解脱或成佛之法在哪里?我怎么都感受不到?」又师兄师姐常为人助念,见面皆以「阿弥陀佛」互相问候致意,也劝人念佛,然证严师父却不曾(印象中)劝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对信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除了继续迷信印顺的法师们,有很多小法师们改变了;以前他们会跟着大法师们人云亦云,现在则改口说:我们不要乱讲话,万一正觉的证悟是真的,我们诽谤了以后就很麻烦了!变聪明了!这倒也是全体佛共同的大收获;看起来,佛教弘传的未来,是比以前更光明了。这就是说,恶友往往是你的道庄严伴;将来如果发愿要在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时成佛,当你成佛时很可能也会有一个提婆达多,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还有一种人,譬如说:我过去初发心的时候,粗心大意,没有注意到或者是拉不下脸皮严格去勘验,所以曾经有过二、三人被做了错误的印证。虽然后来我重新对此二、三人加以检讨,但是,因为我不曾公开说明哪一个人是我初发心的时候,勘验经验不够老到而做了错误印证,所以诸位也不明白这二、三人究竟是谁?我向他们说:你悟得不真,要重新再参。这些人从此就不见人影了。但是却继续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从最近的情形来看,外面有很多开悟的人被印证了,似乎是佛法兴盛。但是我们遇到好多个被印证的人,勘验下来都不是悟,所以真正的开悟很困难。因此,能够一年两年就可以明心见性,那是福报大,所以才能够得到这样的境界。可是,千万不要因为福报大证悟了,就对了义的法生起慢心,说甚深了义法也不过如此而已,没什么稀奇嘛!我们要知道:对一般的参禅人来讲,开悟真是稀奇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印度不会这样的,印度人对出家人——不管是佛教或是外道中的出家人——他们都很恭敬。可是在我们这里,有好多人因为还没有学佛,看见了佛教中的出家人,不知道这是宝,所以大多不太恭敬。这就表示那些人的善根还不够。有的人虽然没有学佛,但是看见出家人时,他也会对你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虽然我这一世没有穿僧服,但是常常有陌生人在路上看见我时会对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