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而每次想到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会为这些慈济人担心,一生努力行善,如果没有佛法正确知见,会不会因为此生累积的福德,得到往生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主(天魔)魔子魔民的果报,或者来世大富大贵而造恶业的果报?俗语说「富贵学佛难」,甚至有权有势的人家,如果没有正确佛法知见摄受,是很容易造作恶业而堕落三恶道的。这种果报应该不 三摩地

2018-07-23

纵使依《华严经》所说的世界海,乃至七金山、香水海之外,纵然已经没有世界了,也不能说无边,也不能说有边,因为有边与无边都只是一种施设。为什么说它是施设?因为:世间有边是从器世间来说的,但是器世间的有边与无边都不是恒常的状态;世界有时扩大有时缩小,并不一定!这不是科学家所讲的世界持续不变的扩大或持续不变的缩小,而是说当众生的恶业报尽、或是善报即将开始时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以气质长相来评断学佛的成绩,又是如何呢?所有的学佛人尽知,福德的来源是修习善净业,然而在《华严经》中,佛却明确地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谓魔业。”这表示,同样是福德,有没有以菩提心作为核心,那是天差地别的。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 三摩地

2018-07-23

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这是说明欲求菩提心现前,非常之难。要经无数劫,无三心二意、不散乱心、真发一心去求,最后一定可以究竟无上道。所谓无上道即菩提。菩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又称之为真如、智慧。从初发 三摩地

2018-07-23

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这是说明欲求菩提心现前,非常之难。要经无数劫,无三心二意、不散乱心、真发一心去求,最后一定可以究竟无上道。所谓无上道即菩提。菩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又称之为真如、智慧。从初发 三摩地

2018-07-23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 三摩地

2018-07-23

且道:汝本有之如来藏何在?五、应明五时三教:佛于菩提树下、吉祥草上成佛后,七日中不动不语时,其庄严报身于天法界说华严经,此第一时也。七日后以应化身人间,觅憍陈如五人,于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二时第一教也。后说大乘般若空,以如来藏空性中道义而说蕴处界等一切法空、遣声闻教之执著我空法有,此第三时第二教也。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 三摩地

2018-07-23

华严经》卷六十三云:善知识者难可得见,难可得闻,难可出现,难可奉事,难得亲近,难得承接,难可逢值,难得共居,难夸喜悦.难得随逐。又云:依善知识,事善知识。敬善知识,由善知识见一切智:于善知识不生违逆:于善知识心无谄诳:于善知识一也常随顺:于善知识起慈母想.舍离一切无益法故:于善知识起慈父想,出生一切诸法善故。卷六十五复云:善知识教,犹如春日,生长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道的饮食观是什么呢?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陀开示:一个具有菩萨种性的人,很自然的就会显现出本具仁慈的心性,会喜好于有智慧、善法的布施。所以菩萨种性的人,如果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会自己一个人独自享受,一定会分享给大家,然后才食用;凡是有接受到任何的物品,也会想着要分享给别人。菩萨在饮食的时候,他会依着这样的心念:我的身体中有八万户虫依于我住,我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华严经》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是要无量无数劫去求,因为今生遇不到真的善知识,来生还是遇不到,可能百千生以后还是遇不到。所以啊,明心见性要修证无漏的智慧,相当的困难。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辨法遇到真的善知识。那就是说他的福德因缘不具足。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虽明心见性了,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真善知识的护持,时间久了,他也会自己怀疑否定而退失掉。例如《菩萨樱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维摩诘经、楞伽经、楞严经、不退转经、十地经、华严经》等,都告诉我们如何悟后起修。此师虽然也讲《圆觉经、楞伽经、维摩诘经》但却错会了。他讲《圆觉经》,却不知道《圆觉经》已经把悟后起修讲出来。他错解理障与事障的意思,才会说「见性就是成佛,悟后不必再修行」。(原标题:《圆觉经》理障与事障) 三摩地

2018-07-23

有的同修应该还记得《华严经》里有一品,叫《净行品》,《净行品》里教我们遇到任何情境都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如何如何好。遇到任何境都发愿,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个愿。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境远远不止这一百四十多个,而是无量无边。这品经教导我们在无量无边的境,都能由这个境生起一个愿,愿众生怎么样。如果你在生活中用这品经指导修行,当愿众生……当愿众生&h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 三摩地

2018-07-23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详看行愿品中最为透明,每一行都是尽法界虚 三摩地

2018-07-23

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提心灯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可以点燃三世诸佛的智慧,而不会丝毫减损它的光明。而且,一灯点百千灯,灯灯相续不断,就可以成为《维摩诘经》中所说的无 三摩地

2018-07-2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0〈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经文为证:“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 三摩地

2018-07-22

这也是为什么世尊会在《华严经》中将普皆回向作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总结之道理所在。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回向有功德呢?我们来看看经中是如何说的。《华严经》卷五十九〈入法界品〉,世尊云:譬如一灯然百千灯,无所损减。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悉然三世诸佛慧灯,无所损减。(《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九)意思是说,就好像一盏灯可以点燃百千盏灯,而无所损减于它原来的光明;菩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 三摩地

2018-07-22

”世亲菩萨听了以后,内心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恐惧,马上敦请无着菩萨为他解说大乘佛法,譬如《华严经》的〈十地品〉等大乘经典。由于世亲菩萨一向聪颖睿智,一听立刻领悟到大乘教理确实是超越于小乘,因此转而信奉大乘。从此以后便在无着菩萨的座下遍学大乘法,凡为解说无不通达,这才知道自己从前谬赞小乘,毁谤大乘,误人误己,实在是罪业深重,于是便在无着菩萨面前发露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