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普令其心生信解,广大意乐无穷尽。」「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 admin

2018-07-21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之后,佛虽然具有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把如来藏当中的无量种子净除清净之后,就成为无垢识——清净法身,其实本体还是同一个——因地的如来藏,其中并没有差别,因此《华严经》中才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 三摩地

2018-07-21

乃至于如《华严经》中也是这样说。《华严经》中说:一切世界一切诸佛从兜率天下、入胎、处[chǔ]胎、初生、出家、成佛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所以,兜率降生实为诸佛常法,并非只是释迦牟尼佛或者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特例。可是,诸佛常法却为什么要降生在人间示现成佛呢?这其实是由于诸佛的大愿。比如《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这样说:舍利弗当知, 三摩地

2018-07-21

在《华严经》里面描述:释迦牟尼佛祂的广大报身是无量无边的,祂是在莲花藏世界海中的某一个世界海中,有千瓣的莲花,祂坐在上面,祂就叫做毗卢遮那佛。那是祂的广大报身,我们一般众生难以见到,即使亲眼见到,因为祂太广大,我们也不知道那是报身。因为太广大了,我们眼界太小(我们太渺小了),所以佛陀还会示现出所谓他受用的报身。这个所谓他受用的报身,就是要来度化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法轮之后,佛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在第一时,佛演说的是《华严经》,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因为它的地位也特别的重要,我们又把它独立出来当成是三教(三种特别施设的针对不同众生根器的教导),所以成就了五时三教。这个是佛转法轮的整个过程。那么最后转法轮之后,佛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把如来藏当中的无量种子净除清净之后,就成为无垢识——清净法身,其实本体还是同一个——因地的如来藏,其中并没有差别,因此《华严经》中才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 三摩地

2018-07-21

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智慧、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相比,可谓沧海一粟也!本书介绍佛之目的,希冀能厘清学佛人对佛的一些误解,建立起对佛的基本认识,从而升起对佛之仰信,乃至精进学佛、渐 三摩地

2018-07-21

或谓:诸佛为何示不一直住世教化众生,而现出世、涅槃相?对此《华严经》卷五十二(八十卷本),普贤菩萨言:佛子!诸佛如来为令众生生欣乐故,(以应化身)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应化身)示现涅槃;而实(法身)如来无有出世,亦无涅槃。何以故?(法身)如来常住清净法界,随众生心(以应化身)示现(出世与)涅槃。或谓:诸佛可以化身无数,为何不在每个众生面前化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严经》部里面祂就是佛。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及非常多的微尘数的这些诸佛,就是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你把它变成微尘,然后这样来数,这样的数量有那么多那么多,祂们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把如来藏当中的无量种子净除清净之后,就成为无垢识——清净法身,其实本体还是同一个——因地的如来藏,其中并没有差别,因此《华严经》中才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而报身以及应化身,是佛陀为了摄受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变现的,也都是依于清净法身如来藏而出生的。所以说,三身都要汇归于法身。所以,不可能离开清净法 三摩地

2018-07-21

无量三昧者,以四禅八定为主要,续修四无量心、五神通、灭尽定,配合无生法忍之道种智而地地增益之;详如《华严经》十地品之所宣示,彼诸三昧无量无数,修证完成者,方能令无生法忍究竟圆满;所知障之无数随眠,须于一切所知境中一一证入而后一一断除故。51四种圆寂者,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前一乃别教七住所证,不共二乘无学;中二者,别 admin

2018-07-21

等于说,你具足了这些条件以后,你必须在佛前能够依据《华严经》所抄录下来的这个十无尽愿,在佛前勇敢的发起这个十无尽愿,到成佛此愿都不舍这十无尽愿,无尽期的能够利益众生永无止境,发起这个增上意乐。因为发起这个增上意乐,又配合其他条件就进入到初地。初地就属于我们下一个位阶,就是“十地的圣种性”菩萨。十地的圣种性菩萨祂是属于大乘,这个部分在初地来 admin

2018-07-21

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天中天,无上真法王,本师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等于说,你具足了这些条件以后,你必须在佛前能够依据《华严经》所抄录下来的这个十无尽愿,在佛前勇敢的发起这个十无尽愿,到成佛此愿都不舍这十无尽愿,无尽期的能够利益众生永无止境,发起这个增上意乐。因为发起这个增上意乐,又配合其他条件就进入到初地。初地就属于我们下一个位阶,就是“十地的圣种性”菩萨。十地的圣种性菩萨祂是属于大乘,这个部分在初地来 三摩地

2018-07-21

五时说法:1、华严时:佛成道后,于最初二十一天,上天为大菩萨说《华严经》,度大菩萨,是为华严时。2、阿含时:即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说小乘阿含经,度声闻、缘觉乘人,是为阿含时。3、般若时:继阿含时后,度菩萨乘人,也为使小乘人回小向大,于二十二年间,说诸部般若经,讲大乘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是为般若时。4、方等时:方等经即是大乘经典的总称,也叫方广经。 三摩地

2018-07-21

第四、是因为还没有发起广大心,所以应当依《华严经》的〈十地品〉,在佛前以至诚恳切的心勇发十无尽愿,并且修集入地所需的广大福德。已经证悟的佛子悟后进修如上的四种法,因这四种缘具足的缘故,所以就能够进入初地,成为初地圣人。所以,大乘别教菩萨证得如来藏时,虽已胜妙于声闻教中的初果圣者,但是只是大乘无生忍之忍、人无我智而已,并没有得到法无我智;所以只是别教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看到说,象地藏王菩萨,祂就能够响应说前面所提到的:其他宗教为什么不愿在地狱这个业道中来摄受众生?地藏王菩萨本身,在《华严经》部里面祂就是佛。在述说诸菩萨的这种本怀的时候,《华严经》中有一分,那也有列为经典来提到说,有十个佛刹及非常多的微尘数的这些诸佛,就是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你把它变成微尘,然后这样来数,这样的数量有那么多那么多,祂们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